|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酱醋高端市场将快速成型

酱醋高端市场将快速成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8 13:16  浏览次数:16
  传统调味品行业的工业化、包装化尚未完全实现,餐饮业和现代食品工业将确保传统调味品稳定增长。目前酱醋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很低,行业集中度将会持续提升。同时,估计未来几年酱醋榨菜细分行业的强势品牌还有很强提价空间,并最受益消费升级。
  1、拉动调味品增长的三大引擎:家庭消费升级,餐饮业和现代食品制造业快速发展
  中国居民家庭调味品人均消费量仍在缓慢提升,过去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消费仍以米、面为主,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水产品的比重有所提升,主食和菜肴的种类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调味品的选择和使用上。在家庭消费中,口味、补充营养和能量排在首位,价格因素并不主要,尤其是调味品年均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较低的情况下。
  199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为131千克,到2012年已降低到79千克。同时,猪肉消费量从18千克提升到了21千克,水产品也从8千克提升到15千克。肉类、水产品消费量的提高很正常的带动调味品消费量相应增加。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消费调味品的绝对金额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并不高,人们更倾向于消费升级,选择那些营养、健康的调味品。如果市场缺少营养、健康的标准,消费者可能只能根据价格的高低判断其产品的好坏。家庭消费的升级,尤其是高价产品的热销,将极大的促进调味品行业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最高收入户家庭调味品年支出90.24元,最低收入户年支出45.75元,全国平均年支出68.84元,2001-2011年均增长8.6%。同时,可以很明显发现,近年最高收入户愿意为调味品支付的金额比最低收入户越来越高。
  过去十年引领调味品行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还有餐饮行业。菜肴的色、香、味本是餐饮企业吸引客户的最有效手段,除了食材的重要性外,很多中华美食都离不开调味品的重要作用。如今,许多餐饮企业的招牌菜都离不开独具特色的调味品。为确保口味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调味品已成为我国餐饮业繁荣发展,提高品质和档次的必备品。
  根据调味品协会统计,调味品在餐饮消费中的比重快接近10%,部分餐饮企业为了打造菜肴特色,所使用的调味品成本已达到其收入的20%,而世界平均水平普遍18%以上。中国餐饮行业的调味品用量和金额仍有很强提升潜力。
  调味品行业背后还有一大增长动力来自现代食品制造业。没有调味品,可能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的多样性。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方便面、饼干、薯片、肉制品,还有速冻食品,各种休闲小食品等都需要相应的调味品作为配料。随着现代食品消费量的普及快速增长,调味品的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2、调味品行业本身就是大市场,品类多
  2012年调味品及发酵制品行业营业收入为2098亿元,略低于乳制品2502亿元,调味品也是大行业!具体细分来看,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包括三大部分:1)味精2012年总收入409亿;2)酱醋行业2012年总收入668亿;3)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1021亿。更大范围的调味品中还包括食用盐和食用油,2012年食用盐总收入为95亿,食用植物油总收入为8892亿。
  2012年酱醋行业总收入为668亿,估计酱油总销售额约450亿。2012年酱油总产量为700万吨,食醋约290万吨。根据景气度情况,中国调味品行业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1992年之前,调味品作为生活必须消费品,还在政府的价格管制之内,各地均有各自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尤其是酱醋厂,基本每个县城、每个镇都有1-2个酱油作坊。
  2)1992-1998年的调整期,行业大洗牌。1992年全国性的粮价放开,向来以平价原料维持生产的调味品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在1994-96年期间的高通胀背景下,众多没有竞争优势的调味品企业面临很大生存压力,部分企业选择退出,有的企业转产。
  3)1999-2003年的底部盘整期,该期间宏观经济通缩,成本压力减少,行业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在该期间,出现了国退民进潮,部分国有调味品企业或者被MBO,或者变卖给民营或外资企业,调味品行业的机制出现了较大改善。
   4)2003年至今,调味品行业得到了蓬勃快速发展。主要是餐饮、食品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整个调味品产销量出现了腾飞,尤其是酱油品类的销量年复合增长达到了17%(2003-2012年),家庭消费的调味品也出现了量价齐升,酱醋产品从2003年以来持续涨价,即使在原材料成本下降的年度,也未见到降价。
  2003年每包榨菜零售价0.5元左右,到目前基本超过1元;2003年酱油的主销价格在3元/500ml左右,现在基本在5元以上的水平;2003年食醋的价格也在2-3元/500ml,现在的价格达到了4元以上。虽然价格已上涨较多,但消费者还是愿意为更好品质的调味品支付更高溢价。
  2003年之后,整个调味品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品种不断丰富,用途也增加很多。调味品行业的集中度也在显著提升,民进国退的趋势更加明显。同时,调味品的销售渠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往传统批发流通渠道,转变为餐饮、KA、便利店多渠道模式。近年调味品在电商上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通过电商采购酱油醋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调味品行业细分品类繁多。目前市场上品牌化较好的品类主要有:酱油、食醋、蚝油、番茄酱、豆豉酱、芝麻酱、沙拉酱、腐乳、各种食用植物油、鸡精鸡粉、味精、榨菜等,还有一些香辛料、豆豉、各种复合调味料。
  中国的调味品产品主要是在1990年代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造,实施流水线改造,80-90年代主要还是以进口设备改造生产工艺,到1990年代末期,中国调味品工业开始实施本土化设备改造。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多的企业可以引入先进设备参与行业竞争。
  随着技术设备的引进,中国本土的很多调味品逐步走入了工业化生产,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各品类的强势品牌逐步成型。发展至今,调味品各细分品类中均出现了很多代表性品牌:如酱油中的海天、厨邦、李锦记、致美斋、六月鲜等,食醋中的恒顺、东湖、紫林、保宁等,鸡精中的太太乐、豪吉等,榨菜中的涪陵乌江、辣妹子、鱼泉等。
  调味品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品类众多,虽然各细分品类中都有各自的强势品牌,使得很多细分品类中CR5份额达到50%以上,但如果汇总到总体而言,调味品行业集中度仍旧较为分散。我们估计目前这个阶段还只是细分品类龙头跑马圈地,抢占更多份额,随后将进入更多品类创新,行业兼并收购阶段。细分品类龙头也应及时把握时机开发更多新品类寻求发展。
   3、酱醋子行业的高档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酱醋子行业过去几年的收入利润波动还是较大,2003-2007年收入利润增速稳定提高,但从2008年开始,受制原材料成本压力,行业利润总额基本停止增长,但2009年酱醋整个行业出现了价格普遍上调,2011年中期再次出现上调出厂价和终端零售价行为。
  从草根调研情况,我们估计目前中端零售价在3元以下的酱油消费量是下降的,零售价在3-5元大概保持10%左右的增长,5-8元保持15%的增长,8元以上的酱油品牌增长较快,估计是越贵越好卖,背后主要在于消费升级。
  而且从终端观察数据来看,越高端的调味品增长越快。根据央视市场采集的样本数据显示,2H11-1H12期间零售价大于8元/500ml的酱油与同期相比增长63%,消费金额达到总样本的19%,2H12-1H13期间零售价大于8元/500ml的酱油与同期相比增长47%,消费金额达到总样本的23%。
  根据央视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调味品价格变动因素中,有75%来自通货膨胀(直接涨价),有25%来自产品升级(消费者购买更贵的产品),而酱油66%来自通胀,34%来自消费升级。
  由于酱醋产品对菜系的风味影响很大,且近年总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在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在保持消费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是非常愿意花费更高价格购买更高品质的酱醋产品。从终端观察情况来看,近年零售价在30元以上的禾然有机儿童酱油比较热销,还有恒顺醋业推出的六年陈醋比三年陈还要好卖。我们估计未来几年酱醋行业高端市场将会快速成型,今后几年增速将会保持较快。
  投资建议
  传统调味品行业的工业化、包装化尚未完全实现,餐饮业和现代食品工业将确保传统调味品稳定增长。目前酱醋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很低,行业集中度将会持续提升。同时,估计未来几年酱醋榨菜细分行业的强势品牌还有很强提价空间,并最受益消费升级。因此,我们维持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投资标的方面,重点推荐中炬高新、涪陵榨菜、恒顺醋业、加加食品、梅花集团和海天股份。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