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经济纵览 » 转基因争论不应偏离科学轨道

转基因争论不应偏离科学轨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1 09:05  浏览次数:43
  近段时间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吵分贝明显升高,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好不热闹。拥护者挥舞着嘧啶、碱基、双螺旋等生物学名词,高举利国利民的猎猎战旗,乘着耕种面积不断扩大的东风,愈战愈勇;反对者手持保护国人食品安全的道德盾牌,占据着“保家卫国”的制高点,寸土不让。正是在你来我往之间,转基因食品问题越来越偏离科学轨道。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其实不难发现,转基因的确是个需要运用科学素养来分析的科学问题。粗略地划分,科学素养大致包括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此三端质诸正反双方,恐怕都有需要反省的地方。
 
  一位积极拥护转基因水稻的农业专家说,自己连续14年吃转基因大米,至今身体无恙。这位专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让人感动,却无法掩盖科学方法上的漏洞,因为单一样本基本没有说服力。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在上断头台前与刽子手约定,以眨眼方式验证人砍头后能活多久,其科学精神激励了很多人,也同样存在样本过小的缺陷。
 
  科学的任务是求真,不应该穿上厚厚的道德外衣,尤其忌讳泛道德化。我们经常能看到专家们“痛心疾首”,时刻担忧国人吃不上米,声称“延缓就是误国”,所以要联名上书高层推动此事。可关于安全问题,却很少见到实实在在的研究,多数都在转述他国研究成果。
 
  坦率地说,拥护者多数使用的还是科学话语,反对者则空有拳拳之心,论据以“常识”居多。有人说近些年硕鼠少见了,难保不与粮食基因转了有关;有人质疑,孩子们体格一代不如一代,这跟转基因食品脱不了干系;有人担忧,转基因技术都是外国公司掌握,会不会另有所图?
 
  还需要注意到,转基因食品问题争论中,不时会表现出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甚至上升到军事对抗层面,与科学讨论相去甚远。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的耕种技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位诗人高兴地看到,只需“春种一粒粟”,就能“秋收万颗子”,可诗人又遗憾地发现,即便“四海无闲田”,还是会“农夫犹饿死”。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对饥馑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主题,用现在的话说是寻求粮食安全。在这种文化氛围当中,有关粮食的问题很容易进入情绪化的误区。讨论转基因食品问题尤其要注意,应该多一些科学,少一点情绪。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