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张掖市甘州区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指导员的传、帮、带作用,为广大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科学有效地服务。农民科技指导员已成为当地传播科学技术“领头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上半年,该区选聘的120名农民科技指导员在各自确定的服务点和联系农户中共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指导360多场次,指导培训8580多人次。
解决“疑难杂症“的好医生
“为什么我家棚里的辣椒叶子老是卷起来?”在小满镇金城村的一个蔬菜大棚里,一位农民焦急地问着农民科技指导员李登茂。“这说明你种的辣椒营养不良,氮肥管茎叶,该施点氮肥了。”李登茂耐心的向他解释。李登茂还围绕如何科学合理的施肥用药、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疑难问题展开了培训。
指导员讲得认真,受训者听得认真。在甘州区,许多像李登茂这样的农民指导员,因及时破解群众在农业生产当中的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成为周边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夏季蚊蝇等昆虫较多,不仅叮咬牛体、影响牛休息,而且传播疾病,因此,牛舍要安装纱门纱窗.也可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喷洒牛体或栏舍驱杀蚊蝇。”在乌江镇安镇村,就如何加强肉牛养殖的日常管理,农民科技指导员邓九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周边养殖户送上了一份“养牛经”,他的精彩讲解不时博得实训农民阵阵掌声。
助农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梁家墩镇五号村农民科技指导员王成学种植大棚蔬菜已有多年,不但他个人收入逐年增加,也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种植知识和经验,去年仅蔬菜种植和育苗年收入达25万元。
个人富了不算啥。这几年,王成学主动为周边乡镇菜农提供蔬菜嫁接苗,并技术指导周边乡镇的110多户种植户进行蔬菜种植,解决种植户蔬菜生产难题。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新建日光温室50座,发展蔬菜850亩,人均收入超过1万多元,当地的农户高兴地把他称为“王财神”。
在沙井镇西二村,农民科技指导员马哲通过专题讲解、播放录像和发放资料等方式,使广大农民设施化蔬菜生产的技术得到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累计举办钢架大棚生产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农民152人次,培养2亩以上生产大户5户,年收入1.8万元以上的科技示范户12户。
被聘请为农民科技指导员后,大满镇紫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董杰,将自家的杰灵专业合作社作为全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根据联系户养殖规模、品种等特点,详细制订培训计划,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不定期地进行畜禽养殖的知识讲座,切实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和水平。
在他的辐射带动下,目前,合作社养殖规模已经延伸到花寨、安阳、小满、等周边乡镇,有600多户群众走上了科学养鸡致富的路子,形成了“合作社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大家共同富”的发展新格局。(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