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直销,专业批发单丛。量大价另议,联系手机:张小姐13500118328,QQ:360743849。自家种植的凤凰单丛茶品种有。1.老丛宋种,2.蜜兰香,3.黄枝香,4.老丛竹叶,5.百年水仙,6.八仙,7.芝兰香,8.肉桂香,9.杨梅叶,10.城门,11.黄金叶,12.贡香,13.柚花香,14.粗香,15.奇兰,16.杏仁香,17.鸭屎香,18.大乌叶,19.玉兰香,20.桂花香,21.夜来香,22.姜母香,23.城门。【茶品名称】蜜兰香055(精选)【茶品类别】乌龙茶(半发酵)【茶品产地】潮州凤凰【市场价格】150元起/500克【批发价格】55元/55克【香型类别】清香【包装方式】传统纸包袋装(开启后注意密封好)罐装需另加1.5元/罐。【保存期限】12个月【保存方式】避光、密封、防潮、防异味【品质特点】它的外形有较大的缺点(成品茶条索不够完整和紧结还带点赤叶,梗)色泽黑褐较细小(如下图),干茶香:幽香,舒适。洗茶后近闻盖香:优雅清晰的自然花香,。冲泡时茶香四溢,入口甘,鲜爽。汤香飘逸,丛味香明显。汤色橙黄明亮,叶底,完整,绿叶。 干茶汤底 叶底 【产品说明】因成茶的蜜味特别浓而且带有兰花香味,故名。蜜兰香又名 白叶 ,因叶色比其他茶的叶较为浅绿[茶农称为白]而得名。原单株母树于1978年枯死,当时的树龄150多年。近年来,该种在凤凰茶区广为传播,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该品种茶先后荣获第二、三届 中茶杯 全国名茶评比特等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金奖,并多次获得广东名茶称号。【凤凰单丛制作】采摘--晒青--晾青--(碰青-摇青-静置)--杀青--揉捻--解块--烘焙=(毛茶) 拣掉枝梗-剔去赤叶-再复焙=成品茶。【凤凰单丛茶的采茶要求】早晨露水过重不摘,中午太阳过旺不摘,傍晚不摘,雾水天,雨天不摘。【保存方法】避光、密封、防潮、防异味。【产品功效】 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极品名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滞去腻、减肥美容、防癌症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品尝方法】优质薄瓷盖碗或紫砂壶,取干茶7-10克左右(用新茶友可3-5克),100度的沸水冲泡。用壶盖刮去浮上来的泡沫,这时你便能闻到单枞茶独特的芳香。第一泡一般为洗茶,不饮用,加水后立即倒掉。而后几泡时间随个人口味而定,一般能冲泡20次以上;其中以2、3泡香气最佳;又以5.6泡口感最好。适宜热饮,如在办公室用玻璃杯等品饮此茶时,请取3-5克茶叶投入口杯[或按饮茶者需要用茶],用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外溢及保持水温,5-20秒后即可品尝。请客人品饮或自品时,先观其汤色,闻其香和韵,然后,啜吸茶汤,品其味,回其甘。友情提示:冲泡用水请选用天然矿泉水为佳,纯净水、自来水次之。【中国名茶凤凰单丛简介】凤凰单丛四大乌龙之一。凤凰单丛种植、制茶已数千年。凤凰境内有3000多株200年树龄以上的老茶树,这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凤凰单丛自古至今世代积累,形成了约有上百个单丛株系,品系和品种名。传说宋帝赵昺被元兵追赶到乌岽山,饮红茵茶后称赞好茶。民国四年,凤凰水仙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并荣获银奖。1986年,在全国五大茶类134个品种的评比中,凤凰单枞茶夺得第一名。2002年,在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获得八项金奖。潮州人爱喝工夫茶,在全世界都享有名声。潮洲的凤凰山是凤凰单丛的发源地,凤凰单丛是潮洲人最喜欢的一种乌龙茶,街头巷尾无论城乡,只要是在潮洲境内,你就可以看见工夫茶的影子,而大家喝的永远就是一种茶 凤凰单丛。为什么潮洲人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饮茶上,为什么他们只喜欢喝凤凰单丛,这种茶是如何制作而成,它有什么绝妙之处。中央电视台本期《乡土》一一为您讲述。(把以下网址复制到IE地址栏即可观看)http://www.cctv.com/video/xiangtu/2008/04/xiangtu_300_20080429_1.shtml凤凰单丛品种介绍自然花香型(部分品种)1.宋种1号别名宋茶,又名团树叶、大叶香、岩上珍、黄栀香、民兵茶、丰产茶、东方红、老茶王、宋种古单丛。有性繁殖植株。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系从乌岽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据说是南宋末年由村民李氏几经选育后传至今天,树龄约700年。树高5.8米。年轻时~2.宋种2号又名大丛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据说是乌岽山中心劣村老宋种单丛茶(1928年枯死)传下来的实生后代,树龄约320年,是大庵村四大名单丛茶树之一。生长在海拔950米的凤西大庵村村后的茶园里。现由村民黄爱国管理。老丛已经有较大批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形成大庵宋种2号无性繁殖系后代。目前凤凰茶区栽培较广泛。植株高大,树高5米,接近地面有六大分枝。成茶条索紧结细直,色黑褐油润,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老丛山韵味浓且持久,回甘力强,耐泡。品质特优,是著名的单丛茶树之一。老丛已经有较大批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形成大庵宋种2号无性繁殖系后代。目前凤凰茶区栽培较广泛。3.乌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系从凤凰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海拔800米处的凤西大坪村地名叫丰产片的茶园里。树龄约120年,由村民涂保美管理。老丛已经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大乌叶1号无性繁殖系后代。植株高大,树姿较开张,树高4.18米,成茶条索紧结细直,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香气清高幽雅,滋味甘醇鲜爽,耐泡。(乌叶茶青)4.芝兰香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系从乌岽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布自然的芝兰花香味而得名。老丛生长在海拔900米的风西中坪村山腰的茶园里。是管理户张鹏臻的祖先传下来的,已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茶条索紧结、细长,灰褐油润,香气清高细锐,汤色金黄清澈,老丛山韵味独特,芝兰花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力强,耐冲泡。5.竹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系从凤凰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叶片较其他茶树的叶细长,形似竹,故名。已有100年的栽培历史。6.八仙又名八仙过海。是原有单株母树的无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丛。其后代属无性繁殖系。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母树原产于凤凰镇凤西垭后村,该种系乌岽山名叫文混的茶农于1898年从垭后村黄甘树的 大乌叶 (与 接种 单从茶同一母树)茶树上选取插穗,用长枝无性繁殖法扦插活八株茶苗后,分别栽种在刁二问地理条什的茶{dsgsd}上,长大后除了树型有差异外,其他都保持原母树的优良性状,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1958年凤凰茶叶收购站站长尤炳回将其命名为 八仙过海 单丛茶,后来简称为 八仙茶 。100多年,树高4.8米,成茶条索紧直,较其他单丛茶硕大,黑褐色,油润有光泽,汤色金黄,清澈明亮,韵味独特,甘醇爽口带微甜,香气高锐浓郁,耐冲耐泡。7.玉兰香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原种系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有自然的玉兰花香味而得名。老丛生长在海拔约670米的风溪大路顶村村西山腰的茶园里,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8.夜来香有性繁殖植株。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原种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有自然的夜来香花的香味而得名。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狮头脚村村后地名叫大园顶的茶园里,为管理人文锡为的祖先选育后传至今天,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树高5米。成茶条索紧结、较直,浅褐色油润,具有自然的夜来香花味,香气浓郁,甘醇鲜爽,韵味独特,汤色金黄明亮,耐冲泡。9.茉莉香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原母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冲泡时,溢出自然的茉莉花香味而得名。调查树是原有单株母树的无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丛。生长在海拔810米的凤溪字矛村庵角的茶园里,树龄约150年。10.肉桂香11.黄技香因其茶叶香味有明显的黄栀子花香蜜韵而得名。黄枝香单枞有多个株系,如石古坪田料埔黄枝香、凤溪庵角黄枝香、乌岽狮头脚黄枝香(又名文佳祥种)等。12.桂花香13.鸟嘴(水仙)其茶树高大,熟期迟早不一,叶片形态殊异。原称 鸟嘴茶 ,今仍有一些人保持这个称呼(系从红茵品种培育而成的),1965正式定名 凤凰水仙 。1984年列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编号 华茶17号 。14.城门香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饮后口齿留香,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具有独特山韵品格。 天然果蜜味香型(部分品种)15.杏仁香1号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因其品质具有杏仁的香和味,从杀青、烘焙直至成茶冲泡各过程都强烈地表现出来而得名。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的乌岽山东麓的茶园里,树龄据说将近200年,树高3.7米,成茶条索紧结,壮直,浅黄褐色、油润,香气清高,汤色浅黄明亮,杏仁蜜韵味醇爽且持久,耐泡。16.杨梅叶育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小叶类,中芽种。系从乌岽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叶片较小,似杨梅叶而得名。老丛生长在海拔约800米的凤西大庵村地名叫黄帑龙的茶园里,已有250年的栽培历史。系大庵村四大名单丛茶树之一。植株高2.68米,成茶条索紧结沉重,鳝鱼色,油润,汤色金黄,香气高锐,味浓且鲜爽,韵味独特,耐泡,叶底橙黄明亮。17.蜜兰香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原母树系从凤凰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的蜜味特别浓而且带有兰花香味,故名。原母树为管理人魏见智的先祖选育后传下来的。老丛先前已经有大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蜜兰香老丛无性繁殖系后代。原单株母树于1978年枯死,当时的树龄150多年。植株高3.05米,成茶条索硕大,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香气高锐,蜜韵味浓,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力较强,耐冲泡。该茶先后荣获第二、三届 中茶杯 全国名茶评比特等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金奖,并多次获得广东名茶称号。 店内其它好茶,欢迎选购!非常感谢您对小店的支持。 【茶品名称】蜜兰香055(精选)【茶品类别】乌龙茶(半发酵)【茶品产地】潮州凤凰【市场价格】150元起/500克【批发价格】55元/55克【香型类别】清香【包装方式】传统纸包袋装(开启后注意密封好)罐装需另加1.5元/罐。【保存期限】12个月【保存方式】避光、密封、防潮、防异味【品质特点】它的外形有较大的缺点(成品茶条索不够完整和紧结还带点赤叶,梗)色泽黑褐较细小(如下图),干茶香:幽香,舒适。洗茶后近闻盖香:优雅清晰的自然花香,。冲泡时茶香四溢,入口甘,鲜爽。汤香飘逸,丛味香明显。汤色橙黄明亮,叶底,完整,绿叶。 干茶汤底 叶底 【产品说明】因成茶的蜜味特别浓而且带有兰花香味,故名。蜜兰香又名 白叶 ,因叶色比其他茶的叶较为浅绿[茶农称为白]而得名。原单株母树于1978年枯死,当时的树龄150多年。近年来,该种在凤凰茶区广为传播,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该品种茶先后荣获第二、三届 中茶杯 全国名茶评比特等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金奖,并多次获得广东名茶称号。【凤凰单丛制作】采摘--晒青--晾青--(碰青-摇青-静置)--杀青--揉捻--解块--烘焙=(毛茶) 拣掉枝梗-剔去赤叶-再复焙=成品茶。【凤凰单丛茶的采茶要求】早晨露水过重不摘,中午太阳过旺不摘,傍晚不摘,雾水天,雨天不摘。【保存方法】避光、密封、防潮、防异味。【产品功效】 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极品名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滞去腻、减肥美容、防癌症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品尝方法】优质薄瓷盖碗或紫砂壶,取干茶7-10克左右(用新茶友可3-5克),100度的沸水冲泡。用壶盖刮去浮上来的泡沫,这时你便能闻到单枞茶独特的芳香。第一泡一般为洗茶,不饮用,加水后立即倒掉。而后几泡时间随个人口味而定,一般能冲泡20次以上;其中以2、3泡香气最佳;又以5.6泡口感最好。适宜热饮,如在办公室用玻璃杯等品饮此茶时,请取3-5克茶叶投入口杯[或按饮茶者需要用茶],用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外溢及保持水温,5-20秒后即可品尝。请客人品饮或自品时,先观其汤色,闻其香和韵,然后,啜吸茶汤,品其味,回其甘。友情提示:冲泡用水请选用天然矿泉水为佳,纯净水、自来水次之。【中国名茶凤凰单丛简介】凤凰单丛四大乌龙之一。凤凰单丛种植、制茶已数千年。凤凰境内有3000多株200年树龄以上的老茶树,这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凤凰单丛自古至今世代积累,形成了约有上百个单丛株系,品系和品种名。传说宋帝赵昺被元兵追赶到乌岽山,饮红茵茶后称赞好茶。民国四年,凤凰水仙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并荣获银奖。1986年,在全国五大茶类134个品种的评比中,凤凰单枞茶夺得第一名。2002年,在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获得八项金奖。潮州人爱喝工夫茶,在全世界都享有名声。潮洲的凤凰山是凤凰单丛的发源地,凤凰单丛是潮洲人最喜欢的一种乌龙茶,街头巷尾无论城乡,只要是在潮洲境内,你就可以看见工夫茶的影子,而大家喝的永远就是一种茶 凤凰单丛。为什么潮洲人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饮茶上,为什么他们只喜欢喝凤凰单丛,这种茶是如何制作而成,它有什么绝妙之处。中央电视台本期《乡土》一一为您讲述。(把以下网址复制到IE地址栏即可观看) http://www.cctv.com/video/xiangtu/2008/04/xiangtu_300_20080429_1.shtml 店内其它好茶,欢迎选购!非常感谢您对小店的支持。 凤凰单丛品种介绍自然花香型(部分品种)1.宋种1号别名宋茶,又名团树叶、大叶香、岩上珍、黄栀香、民兵茶、丰产茶、东方红、老茶王、宋种古单丛。有性繁殖植株。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系从乌岽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据说是南宋末年由村民李氏几经选育后传至今天,树龄约700年。树高5.8米。年轻时~2.宋种2号又名大丛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据说是乌岽山中心劣村老宋种单丛茶(1928年枯死)传下来的实生后代,树龄约320年,是大庵村四大名单丛茶树之一。生长在海拔950米的凤西大庵村村后的茶园里。现由村民黄爱国管理。老丛已经有较大批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形成大庵宋种2号无性繁殖系后代。目前凤凰茶区栽培较广泛。植株高大,树高5米,接近地面有六大分枝。成茶条索紧结细直,色黑褐油润,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老丛山韵味浓且持久,回甘力强,耐泡。品质特优,是著名的单丛茶树之一。老丛已经有较大批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形成大庵宋种2号无性繁殖系后代。目前凤凰茶区栽培较广泛。3.乌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系从凤凰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海拔800米处的凤西大坪村地名叫丰产片的茶园里。树龄约120年,由村民涂保美管理。老丛已经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大乌叶1号无性繁殖系后代。植株高大,树姿较开张,树高4.18米,成茶条索紧结细直,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香气清高幽雅,滋味甘醇鲜爽,耐泡。(乌叶茶青)4.芝兰香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系从乌岽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布自然的芝兰花香味而得名。老丛生长在海拔900米的风西中坪村山腰的茶园里。是管理户张鹏臻的祖先传下来的,已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茶条索紧结、细长,灰褐油润,香气清高细锐,汤色金黄清澈,老丛山韵味独特,芝兰花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力强,耐冲泡。5.竹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系从凤凰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叶片较其他茶树的叶细长,形似竹,故名。已有100年的栽培历史。6.八仙又名八仙过海。是原有单株母树的无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丛。其后代属无性繁殖系。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母树原产于凤凰镇凤西垭后村,该种系乌岽山名叫文混的茶农于1898年从垭后村黄甘树的 大乌叶 (与 接种 单从茶同一母树)茶树上选取插穗,用长枝无性繁殖法扦插活八株茶苗后,分别栽种在刁二问地理条什的茶{dsgsd}上,长大后除了树型有差异外,其他都保持原母树的优良性状,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1958年凤凰茶叶收购站站长尤炳回将其命名为 八仙过海 单丛茶,后来简称为 八仙茶 。100多年,树高4.8米,成茶条索紧直,较其他单丛茶硕大,黑褐色,油润有光泽,汤色金黄,清澈明亮,韵味独特,甘醇爽口带微甜,香气高锐浓郁,耐冲耐泡。7.玉兰香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原种系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有自然的玉兰花香味而得名。老丛生长在海拔约670米的风溪大路顶村村西山腰的茶园里,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8.夜来香有性繁殖植株。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原种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有自然的夜来香花的香味而得名。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狮头脚村村后地名叫大园顶的茶园里,为管理人文锡为的祖先选育后传至今天,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树高5米。成茶条索紧结、较直,浅褐色油润,具有自然的夜来香花味,香气浓郁,甘醇鲜爽,韵味独特,汤色金黄明亮,耐冲泡。9.茉莉香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原母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冲泡时,溢出自然的茉莉花香味而得名。调查树是原有单株母树的无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丛。生长在海拔810米的凤溪字矛村庵角的茶园里,树龄约150年。10.肉桂香11.黄技香因其茶叶香味有明显的黄栀子花香蜜韵而得名。黄枝香单枞有多个株系,如石古坪田料埔黄枝香、凤溪庵角黄枝香、乌岽狮头脚黄枝香(又名文佳祥种)等。12.桂花香13.鸟嘴(水仙)其茶树高大,熟期迟早不一,叶片形态殊异。原称 鸟嘴茶 ,今仍有一些人保持这个称呼(系从红茵品种培育而成的),1965正式定名 凤凰水仙 。1984年列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编号 华茶17号 。14.城门香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饮后口齿留香,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具有独特山韵品格。 天然果蜜味香型(部分品种)15.杏仁香1号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因其品质具有杏仁的香和味,从杀青、烘焙直至成茶冲泡各过程都强烈地表现出来而得名。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的乌岽山东麓的茶园里,树龄据说将近200年,树高3.7米,成茶条索紧结,壮直,浅黄褐色、油润,香气清高,汤色浅黄明亮,杏仁蜜韵味醇爽且持久,耐泡。16.杨梅叶育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小叶类,中芽种。系从乌岽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叶片较小,似杨梅叶而得名。老丛生长在海拔约800米的凤西大庵村地名叫黄帑龙的茶园里,已有250年的栽培历史。系大庵村四大名单丛茶树之一。植株高2.68米,成茶条索紧结沉重,鳝鱼色,油润,汤色金黄,香气高锐,味浓且鲜爽,韵味独特,耐泡,叶底橙黄明亮。17.蜜兰香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原母树系从凤凰山风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的蜜味特别浓而且带有兰花香味,故名。原母树为管理人魏见智的先祖选育后传下来的。老丛先前已经有大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蜜兰香老丛无性繁殖系后代。原单株母树于1978年枯死,当时的树龄150多年。植株高3.05米,成茶条索硕大,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香气高锐,蜜韵味浓,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力较强,耐冲泡。该茶先后荣获第二、三届 中茶杯 全国名茶评比特等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金奖,并多次获得广东名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