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网络应用 » 叫车软件争议多:国外有赞也有弹

叫车软件争议多:国外有赞也有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6 09:33  浏览次数:25
  最近,叫车软件成为热中之热的民生话题,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在国外,叫车软件并非新鲜事物。以美国旧金山Uber公司为例,创立5年在全球31国80多座城市开展叫车服务,并在今年进军包括上海在内的亚洲市场。
  和国内一样,叫车软件在国外也引起不少争议。一方面,有人对它带来的快捷便利赞赏有加;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和不满其在安全、规范和市场竞争等方面所引发的问题。
 
  赞:走“高大上”路线 叫车还能选司机
 
  爱尔兰是最支持叫车软件服务的国家,今年,再有20个城镇开始使用一家名为Hailo的公司所提供的叫车软件服务,令该项服务范围几乎覆盖爱尔兰全国。
 
  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爱尔兰,很多人认为叫车软件服务便利、快捷、可靠,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软件提供的信息,如驾驶经验等,挑选自己满意的司机,很多乘客和司机都不断呼吁软件公司尽快增大服务范围。
 
  Hailo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由3名伦敦的士司机和3名技术企业家在2010年创建,创建短短数个月内,便吸引了超过1亿英镑的风险资本。在爱尔兰,Hailo从司机每程车费中扣去12%作为服务费。
 
  方便沙特女性出行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唯一一个禁止女性开车的国家,而且,首都利雅德并没有公交服务,当地女性要去比较远的地方,大都不得不依靠男性亲属开车。因此,今年刚开始在首都利雅德运营的叫车软件服务,特别受到当地女性的欢迎。
 
  针对女客户可能会对陌生的男司机产生顾虑,叫车软件公司还特别体贴地将司机的详细个人信息,包括照片和驾照号码等资料张贴在网上,增加女性客户的安全感。
 
  奔驰当“的士”让客户有面子
 
  在美国,有的叫车软件公司开动脑筋,瞄准一些客户“高大上”的需求,特别准备奔驰、奥迪等高端轿车,供客户随叫随到,软件内同样提供司机的详细资料以及驾龄,而且价格只比普通的士的价格高一点点。这类高性价比的“高端的士”服务在欧美多个国家展开,业务量持续有增无减。
 
  不过,在澳大利亚,这种业务被认为模糊了的士业务和租车业务的界线,并引起了当地的士行业的批评。在美国旧金山和纽约,类似业务也因此曾几乎被禁,但目前依然运营。
 
  弹:旧金山司机撞死人 被指因软件分心
 
  去年12月31日,在旧金山,邝欢(音译)带着6岁女儿和5岁儿子过马路,被一辆用叫车软件的车撞倒,女儿当场身亡,儿子被撞至重伤。
 
  叫车软件惹车祸
 
  司机被控驾车误杀,而邝家认为,司机是因使用叫车软件分心导致车祸,因此把叫车软件公司也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部分责任。事件令叫车软件服务再陷舆论批判中,批评者认为叫车软件令司机分心,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现在,旧金山很多司机不敢把安装有叫车软件的手机露出来。
 
  事实上,不仅在旧金山,叫车软件在很多地方都引起很大争议,包括是否违反交规、是否属于不当竞争等。迈阿密和奥斯丁直接禁止叫车软件服务,而在纽约、华盛顿和旧金山等城市,叫车软件服务的合法性依然不断受到挑战。
 
  巴黎的哥大罢工 不满软件抢生意
 
  今年2月10日,巴黎的士司机集体罢驶,并堵住市区通往巴黎机场的两条主要公路,抗议叫车软件公司成功迫使当局推翻一条关于“使用叫车软件叫车的乘客,必须等候15分钟”的新法规。
 
  在巴黎,只要与软件公司签订协议,私车也可以投入运营,而且不用像正规的士司机那样受到严格的监管。然而,这样无疑给的士行业带来冲击,的士司机不满大量生意被抢走。在势力强大的司机工会的推动下,法国通过新法规,要求从今年开始,使用叫车软件的乘客必须等候15分钟才能用到车。
 
  叫车软件公司联合起来抗议新法规,并在2月成功令新法规被推翻,结果触发巴黎的哥罢工。
 
  高峰段价格翻倍
 
  目前在国内,一些叫车软件为了鼓励客户使用,向乘客和司机提供补贴的优惠措施。但是,在国外,随着业务供不应求,叫车软件公司的收费高过一般的士,在用车高峰时段,价格会翻倍甚至更高。
 
  近日,纽约天气恶劣,当地一家叫车软件公司就公开宣布收费翻倍。而且,乘客叫车前,必须先同意涨价。不过,也有评论认为,这种涨价由市场规律决定,无可厚非。
 
  现状:有些地方欢迎 有些地方叫停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叫车软件公司Uber成立于2009年,灵感起源于该公司总裁有一次等了30分钟也叫不到的士。目前Uber已在全球31个国家80多座城市开展叫车软件服务,但是,Uber的业务拓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目前,美国迈阿密和奥斯丁出于保护消费者或保护的士行业角度考虑,禁止叫车软件服务。在美国纽约,Uber经历了被反复叫停的跌宕,不过在去年,纽约市政府终于开了绿灯。但是,在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等城市以及科罗拉多州,Uber软件服务的合法性依然不断受到挑战。
 
  今年,Uber开始进军亚洲市场,先后在上海、东京和马尼拉推出软件叫车服务。在东京,Uber选择与当地的士合作,而非像其他地方那样可由私车运营。
 
  叫车软件:可以打磨 不要打死
 
  欧美叫车软件的出现有四五年的历史。即使现成为行业翘楚的Uber、Hailo等公司,其业务发展也非一帆风顺。比如,Uber已在31国80多座城市打开市场,但依然在世界不断面临法律的质疑和挑战。
 
  一方面,叫车软件体现的是科技带来的便利,从在街头狼狈苦等争抢的士,“升级”为优雅地点几下手机便可以静候专车接送,那种瞬间高大上的愉悦感还真不是用钱能衡量的。另一方面,伴随便利而来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操作软件会否令司机分心?会否诱发不当竞争?若允许私车参与运营,司机素质如何保障?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如何平衡?甚至,会不会进一步造成阶级分化(有钱懂技术的人更多使用叫车软件)等,这些质疑都绝非无理取闹。
 
  在中国,由于使用叫车软件获补贴,因此民间声音大多叫好。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违反市场规律的让利,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看看国外,软件叫车收费普遍超过传统出租车业务,甚至翻倍,而这,其实才是合理的。
 
  不过,无论如何,对于叫车软件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事物,真的没必要一棍子打死。通过慢慢打磨,使之更规范,方是响应民心之道,但这也更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