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网络热点 » 南京一博物馆展出2500年前青铜剑 仍可削铅笔

南京一博物馆展出2500年前青铜剑 仍可削铅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6 15:57  浏览次数:29
  6300年前的“薛城遗址”,2500年前的青铜剑,汉代的画像砖,唐代的熨斗……高淳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宝贝自然也不少,但是以前没有博物馆,宝贝只能藏在库房里。近日,高淳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众多压箱“宝贝”终于得以和大家见面。最吸引人的,要数4把青铜剑,这4把青铜剑从高到低排列,其中的两把,一点锈都没有,看上去像新的一样。“它们很锋利,一根木头轻轻一挥就能斩断。”高淳博物馆馆长王锡林对记者说。
  6300年前,高淳人以打鱼为生
 
  在定居的草房前吃“烤鱼”
 
  高淳博物馆的二楼是一个“通史”展,从6300年前薛城聚落开始说起。彩陶罐、黑斑玉镯、黑陶杯、螺蛳、贝壳……这些“宝贝”都是从高淳薛城遗址出土的,它们已经有6300岁了。这些陶器,造型优美,尤其是黑陶杯,造型堪称时尚,杯口还特意设置了喝水的凹槽。
 
  6300年前,高淳人是怎么生活的?专家说,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曾经在高淳薛城十村进行了考古,通过考古,揭开了6300年前,高淳原始聚落人的生活。
 
  展厅里,设置了一系列场景,试图还原他们的生活:有的人正在盖草房,有的在打猎,有的在一堆篝火旁烤鱼,茅草盖的房子外还有狗。“这些都是当时薛城人生活场景复原。”
 
  展柜里,有一排巴掌大的石斧,这些都是6300年前原始聚落人的生活用具。他们依水而居,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把房子搭成圆形,地面光滑而平整。
 
  当时的考古专家们还发现,房屋内有灶穴,四角有烟道;而房屋外,有窖穴,用来储藏鱼和螺蚌。同时,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垃圾坑,这些垃圾坑内有遗弃的鱼、龟板等,这说明,6300年前,“高淳人”主要以打鱼为生,而吃鱼的方法或许很多样,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吃剩的鱼骨,可以喂家畜。
 
  行
 
  宋代行商不容易
 
  走南闯北要交“出门税”
 
  都说高淳话是第一难懂方言,在展览的文物中,有一枚“出门税”银铤就和高淳方言有关。
 
  在一个展厅内,专门摆放了各种金银器,有的上面还有铭文。其中一枚“出门税”银铤上,还写着“霸北街东”字样。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高淳文物专家濮阳康京说,“出门税”是南宋时期一种特殊的税,行商们携带大量货物,途经大大小小的关卡城门,就要缴纳出门税。而缴纳到一定数量,小吏们就将银两融在一起入库,而这种银铤上面就标注着“出门税”,且标明了重量和地名。
 
  濮阳康京对现代快报记者说,这批银铤是首次对外展出,以前都放在库房里。有趣的是,高淳有句方言“不知道走到哪个霸北里了”,意思就是根本不知道走到哪里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发现,有一个银铤上面写着‘霸北街东’。后来我又考察了很多地方志,又跟杭州的专家确认了,原来‘霸北里’在南宋的临安城(今杭州)是一个中心,后来发展到有霸北街东、霸北街西……而在当时主要靠水路交通的状况下,高淳通往杭州是很方便的,高淳人便有了这句方言。”
 
  衣
 
  唐朝贵族很注重形象
 
  用呛人烫手的熨斗熨衣服
 
  唐朝就已经有熨斗了。展厅中,展出了两把熨斗,一把是唐朝的,一把是清朝的。唐朝的熨斗有一个短短的把手,中间是一个大凹槽。
 
  “唐朝的时候,贵族们对自己的形象比较讲究,衣服皱了,也开始用熨斗了。你看,这个熨斗,凹槽部分是放炭火的,加热后,放在衣服起皱的部位,压一压,就变平了。”王锡林说,唐朝时期,熨烫衣服是一件“苦差”,因为柄短,炭火没准还有烟,所以,要经得住烫,耐得住烟。而清朝的熨斗柄很长,用起来就相对方便一些。
 
  记者注意到,唐代熨斗的说明书上写着:1984年,从废品收购站征集。不仅是熨斗,还有战国时期的蚁鼻钱,宋代精美的“月宫镜”都是从废品收购站征集来。据了解,“文革”期间,不少文物被当做废铜烂铁,清理到了废品收购站。文革结束后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高淳文保所向各地废品收购站征集。高淳文物专家濮阳康京说,这里面,有不少文物都是他征集来的。
 
  器
 
  2500年前的青铜剑
 
  现在还能用来削铅笔
 
  展厅拐角,展出的是一组青铜器,其中有国宝级青铜甬、青铜盆等,更多人被墙上的冷兵器吸引。这些冷兵器有弩机、戈,还有一组青铜剑。这一组青铜剑一共4把,从高到低排列。
 
  最短的一把剑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剑上一点锈都没有,剑口看上去锋利得很。“这把剑曾经请专家来鉴定过,专家们认为非常珍贵,最关键的是,它很锋利,一截木头,轻轻一削就断了。像才浇铸好一样,锋利极了。”高淳博物馆馆长王锡林说。
 
  这把剑为什么这么锋利?高淳文物专家濮阳康京说,这把剑是春秋时期的,距今约有2500年的历史,之所以这么锋利,和它当时的保存环境有关,“1979年,当时一个农民在石臼湖劳作,在淤泥里发现了这把剑,送过来的。这把剑很锋利,现在都还可以用来削铅笔。”“它沉睡在淤泥里,而厚厚的淤泥隔离了氧气,这防止了青铜剑被腐蚀。”
 
  濮阳康京说,春秋战国时期,高淳水网密布,是兵家必争之地,常有战争爆发。在高淳还曾经发现一个青铜兵器窖藏,一下发现了200多件。“这把青铜剑应该是当时的贵族拥有的,但主人无法考证。”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