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经济纵览 »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突破口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突破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8 11:15  浏览次数:31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明日开幕。将提交全会讨论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如何推动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备受各界关注。
  昨天播发社评《踏上改革开放伟大新征程――写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文章称,与改革之初相比,今天的改革面临的矛盾更多,情况更复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焦虑,利益格局固化的羁绊,以及对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这些使改革的推进更为艰难。
  当日,新华社还播发长篇通讯,《梦想在召唤 改革再扬帆》,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
  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看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就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700项审批“太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勾勒出了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其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位列八个改革重点领域之首。
  “383”改革方案开宗明义地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为重点。
  汪玉凯注意到,本轮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心在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首先就要减少行政审批的数目。
  汪玉凯举例说,十多年前,国务院拥有4300多项审批权,经过6次行政审批改革之后,目前国务院还有1700多个行政审批事项,“显然还是太多”。
  本届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今年3月17日,在当选总理后的第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郑重承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李克强坦率地说,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我在地方调研的时候,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群众说恼火得很。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李克强说。
  “383”改革方案报告向中央建议: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已明确要清理和减少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必须按期完成。对仍需审批的项目,规定审批时限,到期不批复视为同意。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秘密的审批,在网上公布审批流程、条件和进度,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质询。
  该报告还建议,要“建立审批事项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对审批失当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取消和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把转变职能作为第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在11月1日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说。
  汪玉凯也注意到,今年以来,一些不必要的检验、认证等在逐步减少,“这是一件好事”。
  通过改革简政放权
  在汪玉凯看来,在“第二轮改革”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不能到位,能不能有所进展,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行政体制改革成功与否。“行政体制改革关键就在于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简政放权。”汪玉凯说。
  按照汪玉凯的思路,简政放权有三个面向。这三个面向分别是:政府向市场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和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
  “过去政府设置的门槛过高,束缚了很多企业、个人的创业热情。要开放市场即要降低市场门槛,要把政府对市场过多的干预、越位、错位都拿掉。”汪玉凯说,“还要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审批。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的责任,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微观的层面。”
  汪玉凯说,政府向市场放权还包括减少不必要的检验检测、资格认证、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改变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等。
  对于政府向社会放权,汪玉凯认为,主要是要发挥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过去在这方面的门槛很高。你要设立社会组织,首先要找政府主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同意以后,才可以注册。”汪玉凯说。
  改变在今年已经发生。今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规定,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大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不再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在3月13日的记者会上,民政部长李立国表示,民政部门一定落实好这些改革措施。“这等于把80%的社会组织管理都放开了。”汪玉凯表示。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汪玉凯主张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放权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中央政府要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审批。二是中央政府尽量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如果必须要保留,也要尽量下放给地方政府。三是改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改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常规性转移,减少专项性转移。”
  “这‘三放’以后,就可以解决政府长期对市尝对社会的过多干预,中央政府集中过多权力的问题。”汪玉凯说。
  而事实上,简政放权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今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据国研中心“383”改革方案
  依法行政 公开透明 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
  有针对性地调整或完善政府基本职能
  减少贷款规模、土地指标、产能数量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手段,主要运用货币、财税等总量手段改善宏观调控。
  调整市场监管重心,减少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加强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一线监管。
  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对监管不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监管部门和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
  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采取得力措施,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
  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已明确要清理和减少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必须按期完成。
  对仍需审批的项目,规定审批时限,到期不批复视为同意。
  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秘密的审批,在网上公布审批流程、条件和进度,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质询。
  建立审批事项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对审批失当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改进政府决策协调机制,将部门会签制度改为牵头部门负责制。
  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决策前应组织相关机构、智库等进行必要论证,有的要举行听证会;事中要有跟进评估、反馈调整;事后应组织包括第三方机构在内的有关方面评估政策效果,并公布评估结果。
  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
  扩大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转移支付等领域的公开内容,详细公布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
  建立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审计部门向全国人大定期汇报制度,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统计数据及其计算方法,应及时公开。
  总结有关地方经验,完善地方政府定期向人大汇报工作机制,推行电视、网上直播等做法,有效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
  真正落实依法行政
  引导、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行政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选劝民告官”典型判例,进行适当宣传。鼓励公益诉讼,允许集体诉讼,以减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完善公职人员薪酬体系
  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政府部门和公立机构职工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机制。
  建立廉洁年金制度,公职人员未犯重大错误或未发现腐败行为的退休后方可领龋
  规范岗位权责,减少政府官员自由裁量权,构建“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的防腐机制。
  率先从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新提拔干部做起,加快官员公布个人财产进度。
  3月17日 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3月18日 全国“两会”闭幕第二天,新一届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对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3月2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了国务院职能转变的任务和重点。
  4月24日和5月6日 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先后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截至目前,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达334项。
  5月13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强调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7月31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提出将适合市朝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8月21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取消76个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并要求从严从紧加快清理其他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尤其是带有收费性质的项目。
  10月18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克服拖延应付和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
  11月1日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要求各地应“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地方机构改革要着力搞好“控、调、改”。
  本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事记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