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创业投资 » 90后,赚钱不苦

90后,赚钱不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2 08:45  来源:和讯网  浏览次数:20
   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两分天下,至少在前一个世界里,90后比起前辈们更加游刃有余。
    一份来自天弘基金余额宝的最新报告,揭开了90后财富现状的冰山一角——在使用余额宝的“宝粉”中,90后占比32%。这意味着,他们光存在余额宝的钱,就达1140亿元。
    生于消费社会、长于消费社会,90后中的很多人在襁褓里就握着手机,用信用卡买早餐,在互联网“秒杀”新款牛仔裤。在这个到处被贴着互联网标签的时代,90后如鱼得水。
    进入商业世界、闯荡商业世界,90后现在无疑是年轻与创新最有力的代言人,他们激进而大胆,喜欢用“互联网思维”这个热词来改造传统商品的格局。因为年轻,他们不害怕失败。
    相较于70后、80后炒房、炒股、炒一切的赚钱劲头,90后的理财观,多了一份从容与思考。毕竟,他们生在最好的时代,物质充足、经验充足、底气充足……
    从苦苦赚钱到赚钱不苦,财富与年龄,彻底没有了时间差。
    ⊙记者 陈俊岭 实习生 范伊歌 ○编辑 张亦文
    1990年出生的孩子,今年24岁了。很多人还没来得及认真意识到:90后也长大了。就连以新生代自诩的80后,也在不知不觉中惊觉自己已经被归为上一代了。
    从职场到商场,一大波90后正在袭来。即将步上社会主流舞台的他们,真实的财富现状与财富观念究竟如何?这并不为多数人所知。
    最近两周,上证报记者走访多位90后,有在校生、有职场新人;有创业一族,也有富二代——大多数人的财富积累才刚刚起步,但对“第一桶金”的渴求与梦想,却与70后、80后没什么大不同。
    只不过生于1990,他们的财富观,有点“玩”出来的意思。尚不成熟却别有意味。
    理财:最好省力又省心
    “我就是图省心,安全稳定就好,把钱放在那儿完全不用关注(收益率波动),不想把心思放在这上面。炒股就更没想过了,天天看太累了。”
    同许多90后一样,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小燕兴趣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今年3月,手里有点小闲钱的她将目光投向了货币基金。
    通过银行平台,小燕拿压岁钱分别向两家货币基金投入了6000元和1000元的本金。目前,这两只基金分别为她带来了110元和40元左右的收益。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我们印象中90后的做派。
    从郭美美的无底线炫富,到《小时代》的无上限拜金,外界对90后财富观的不解与质疑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事实上,多数90后在财富观念上并不张扬,甚至表现出与年龄并不相当的务实一面。
    受限于本金不足,加之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缺乏了解,货币基金迅速受到90后的青睐与追捧。低门槛、低风险、灵活进出,不用操心——货币基金最为90后看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省力又省心。
    小燕所使用的这两款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目前在4%-4.5%左右。对财富管理,她有自己的看法。“收益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去尝试一些新生事物,充实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较小燕这样的在校生,那些已经参加工作的90后,理财意识更强烈些,但问题是缺乏了解。
    大学毕业后,小苗回到家乡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月收入4000多元。提到理财,她记忆犹新:“在郑州大学读书时,易方达基金来我们学校搞推广,说存100块,3天后返120块。由于代理人就是我们宿舍楼的同学,就试着存了100,结果还真是那么回事。”
    那次购买基金开启了她与理财的实质性邂逅,但现在想起来,小苗说“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
    如今对于工资收入,小苗选择把大部分钱存银行,另一小部分投入保本型基金。
    “还是谨慎一点好。”
    小苗说,尽管外界认为90后更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但这并不等同于寻求冒险与刺激。具体到理财投资方面,低风险、低门槛、省心省力的货币型基金,更迎合他们真实的需求。
    尝鲜:互联网金融轻松搞定
    “有了余额宝,早餐吃得好。”这是某高校90后大学生脱口而出的一句点评,形象道出了这一群体使用“宝宝”类产品的感受。
    天弘基金近日发布的余额宝大数据报告显示,在使用余额宝的“宝粉”中,90后占比为32%,其中24岁的“宝粉”最多,约占6.83%——他们生于1990年,属马,今年是本命年,正是标准的90后。
    上述报告还显示,90后对余额宝的评价有许多共性:投资金额在10000元以下者居多、女性用户更多、方便网上消费、充当“小银行”的角色、对每天都有收益表示满意。
    “余额宝最大的优势就是省事。”
    在上证报记者走访过程中,很大一部分90后女性用户认为,尽管余额宝近来利率持续走低甚至有“破4”的趋势,但在她们看来,目前似乎仍然没有什么更好的替代品。
    由于女性是网上购物的主流群体,使用“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90后女性较男性更多,也更加青睐其便捷,省事的特点。
    “如果一定要找替代品,也会同样属于互联网金融的类别。”
    工作一年后,老家湖北的刘敏选择辞职读研,目前已考取中央财经大学的她,曾是余额宝的用户,但目前使用最密切的是微信理财通,投入约1000元,收益率在4.7%左右。
    谈及90后理财,即将去加拿大一所知名大学就读经济学研究生的李航认为,“我们的意识很超前,学习能力也强,虽然经验少难免交学费,但理财意识当然越早培养越好。”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可不能到三四十岁才懂这个”。
    相较于热衷炒房、炒股的70后、80后,年轻的90后更容易接受、并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从余额宝到微信理财再到P2P,他们对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也有着更高的尝鲜热情。
    刚刚走出校门的90后王亮是某新兴P2P公司的普通业务员。据他介绍,目前P2P业务中不乏90后的身影,他自己就认识不少。而在贷款客户中,不少也是90后的在校大学生。
    “90后贷款主要分布在学业、旅游及购车等方面。其中,助学贷款是吸引他们的一大特色。只要信息核实,信用良好,就没问题。审核通过就可以依据家庭收入与信用情况,获得2-10万元不等的贷款额。”
    在王亮看来,P2P现在仍然很新,开始也不能快速接受。但是90后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相信今后使用并热衷P2P借贷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
    入市:少数人的勇敢游戏
    近年A股持续熊市带来的亏钱效应,不仅让存量资金无心恋战,且战且退,也让增量资金迟迟不敢入场。有人猜测,A股都是60后、70后在玩,80后兴趣不大,而90后看到父辈亏钱,多数压根没有入市的想法。
    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与外界推测较为一致,选择入市炒股、炒期的,无疑属于90后中的“少数派”。
    一方面,他们正在读书或刚刚工作,没有足够的本钱;另一方面,股市、期市需时时盯盘,也不对90后爱省事的胃口。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90后,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男生多有炒股的经历,并一度为之疯狂。来自山东的小张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本科为工商管理专业,大三时曾和宿舍里的一帮同学掀起一阵“炒股疯”。
    说起炒股,小张从90后的性格特点分析起来。“我觉得90后炒起股来还是挺执着的,起码从我们宿舍来看,别人都说股票不赚钱,我们还是像打了鸡血似的,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想高出别人一筹,所以才会选择炒股,想着快速赚钱。”
    大学期间,小李是一名对数字十分敏感的好学生。他曾将4-5万元的本金投入有色金属板块,两个月之后,由于没有时间看盘而终止,前后共挣了1000元左右,虽然收益并不高,但他却成了股市中“七亏、两平、一赢”的赢家。
    “当时就是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眼光和想法,挣不挣钱不重要。我觉得炒股还是得先从理念开始,从信息开始,对各方面有所了解才行。”对于炒股,小李的总结简略但精准。
    相比股市高波动,拥有杠杆交易工具的期货风险更胜一筹。但期货市场上惊心动魄的高收益,也成为吸引90后致命诱惑。
    小豪今年23岁,现在在北京一家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做对公业务,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一名期货爱好者。大学几年的期货知识学习,为他在期市之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了熟悉期货市场,他的学习方式包括考取期货从业资格证、去期货营业部实习、浏览期货网站、参加农产品(000061,股吧)交易会、参加网上公开课、进行模拟盘交易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做模拟盘,从不断看盘中寻找制胜规律。
    “期货买一手也得几千块,行情极端的话很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做期货风险还是很大的。”小豪向记者透露,他认识一些90后做期货,有在期货公司做开户和数据分析的,也有上学的,但其中以学经济类的偏多。
    小豪坦言,有时候跟同事在模拟盘上对赌螺纹钢,一天赚出9K,想想这要是实盘多好啊,一年做几天就可以休息咯。
    不过,现在上班时间很忙,等将来条件具备了,他想把期货作为一种副业,白天没有时间就看夜盘吧。
    创业:只当是一块财富跳板
    “没本事的才去找工作,有本事的都创业去了。”
    不久前一位90后创业者惊人之语引来不少争议,但足见创业在个性张扬的群体中的地位。
    近期,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联合赶集网发布的《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显示,创业意识在90后毕业生中蓬勃兴起,有10.3%的90后毕业生有创业意向,这意味着2014年毕业生中有70多万人可能选择创业。
    不过,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外界看到的90后创业群体中不乏“脸萌”,“长颈鹿科技”等成功案例,但总体看,90后将创业作为主业并不多。
    限于资源、能力等因素,他们更多选择在闲暇之余,通过“副业”增加财务收入。
    小豆大学专业是行政学,由于课程相对轻松,小豆便利用闲暇时间搞起了创业以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顺便赚点小钱。
    通过一番考察,小豆定期从淘宝和实体批发市场进货,主要选择成本较低的小饰品、女性服装等,并在北京金源商城租了一个格子铺来销售。扣除进货、租金和委托管理费用后,每月基本上有1000元的盈余,后来商城改造租金提高,这一副业不得已而放弃。
    接下来,余兴未减的小豆将目光转向了网络销售。她在淘宝上注册了一家网店,挂在手机上,由于将大量资金投入在了新店宣传上,前期的运营成本非常高,小豆的生意并不景气,每个月只有一两单生意,最终也以不了了之而结束。
    这次历时近两年的创业经历,带给小豆许多关于理财的联想与感慨——实体店销售,质量价格都差不多,好比银行定期存款,而开网店,好比卖理财产品,信息透明,但潜在风险也很多,只有信用好才是王道。
    现在,在建行工作的小豆月收入约8000元,但这并不能满足她未来的规划。“我和我男朋友想在2016年结婚,所以为了房子,我打算重开网店。肯定会累,但如果委托人打理的话一个月也能多挣4000-5000元,这也值了”。她说。
    “90后受互联网影响成长起来的一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肯定是更容易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甚至能够同步。”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创业学院院长杜葵认为,90后创业一族在思路和想法上比70后、80后都要更加开阔。
    相比70后、80后的前辈,一出生就接触互联网的90后,可谓“互联网的土著”,他们也对互联网创业有着天生的亲切感,而借助互联网创业则成为他们学习投资、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并成为他们财富成长的一块“跳板”。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