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产业透视 » 当保险遇到互联网 微保险渗透社交圈

当保险遇到互联网 微保险渗透社交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13 09:05  浏览次数:19
  火爆一时的“求关爱”在短短2个月内成为朋友圈里创新保险产品的鼻祖,随后,一些复刻型产品迅速跟上。虽然在影响力方面尚有质疑,但保障型产品社交化的声势由此而始。
  实际上,“求关爱”的背后是40多人组成、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这个在业内首推“互联网思维融入产品”并落地的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在业内被认为是一个有“互联网基因”的部门。
  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的一位员工笑言:“我们是公司中的奇葩部门,相比传统保险公司的严肃端正,我们更像互联网公司。”
  作为这个事业部的掌门人,泰康人寿副总裁王道南则是这个“互联网基因”中的重要组成分子。日前,王道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详细阐释了“求关爱”以及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思路。
  溯源互联网基因
  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的前身是已有十年运营期的泰康在线。2000~2005年,泰康人寿完成了保险电子商务核心业务平台的搭建,梳理出整套保险网络营销体系,开辟了一整套完善的业务模式,成为互联网保险的“垦荒人”。
  2002年加入泰康人寿的王道南,则见证了泰康在线在渠道和产品上的发展和变化。2006年~2008年,泰康人寿在平台基础上聚焦创新产品,开发了包括虚拟保险卡单、保险电子贺卡、网络名片、网上续期交费等一系列产品;2008年6月创新事业部成立。而先搭平台、理顺业务模式、再开发产品这一流程已成为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在发展互联网保险上的实操流程。
  而与泰康在线发展相对应的,是其产品互联网化的三个阶段。一是2002年至2007年,旅行险、交通意外险和综合意外险等短意险占绝对主导;2007年至2009年,短意险为主,兼具投资理财险和长期寿险;2010年至今,形成短期意外险、长期寿险和理财投资产品三大产品体系。
  事实上,产品设计的转变是保险遇到互联网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副总丁峻峰表示,整体产品设计面临的转化有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设计要从过去一个产品包含多个责任,转化成多个产品单一责任;二是要突破原来产品设计是按照渠道特征设计的这一特点;三则是要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价体系。
  另据丁峻峰介绍,在产品体系上泰康的特点是线上和线下的产品体系是相互独立的,不同渠道之间的产品设计在表现形态、费率、责任等进行区隔,以符合渠道特点,但后台运营是公司共享的。
  “求关爱”走过第一阶段
   “国内互联网保险发展发生最大变化的时期是2008年至2009年,”王道南分析,“目前保险公司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公司,当然这里也会有不同特征区分,如发展策略、路径等;第二类是网电结合的公司,以电销为主、网销为辅;第三类则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公司,尚处于有热情参与但还未发展起来的阶段。”
  其实,不论是泰康人寿和淘宝合作的针对卖家群体的“乐业保”还是前段时间红红火火的“求关爱”,出现都均非偶然。除了和整体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进阶有关,也和由泰康在线可溯源的包括产品、渠道、理念的互联网基因相关。王道南说:“互联网企业都讲求客户至上。而这就必须符合实惠、简单,符合合作平台生态环境等特点。”
   “求关爱”毋庸置疑是一款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保险产品,虽然在创新上独占鳌头,但在实际发展进程中也非议重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道南亦首度回应了针对“求关爱”的质疑声音。
  与大家想象的这款产品可能临近收尾不同,王道南告诉记者,“求关爱这款产品已经走过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走过来,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比如体验、画面等,在改进中我们还会开发新的玩法,让用户继续玩。”
   “其实女王节活动、学雷锋活动、白色情人节活动,我们已经做了几个主要的高峰,目的是想把‘求关爱’变得更有趣,我们希望产品变得更简单,用户变得更活跃。简单简单再简单是我们设计产品的初衷。”
     针对获客转化率和盈利性问题,王道南说:“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把这个产品作为获客的途径,我们考虑的是用户的体验,比如没有让用户填写手机号,只是因为关注了泰康在线,所以未来泰康在线怎样做得更好并可以跟客户互动,才是核心。”
  “盈利性方面,这个产品就算真有利润也是微利,我们希望社交圈里有一款这样的产品大家愿意一直传递下去。”
  目前,对于“求关爱”的具体用户数,泰康方面不便透露,但据记者了解,产品在测试期已有1万人发出“捐”保费邀请链接,3万人给好友“捐”过保费,支付笔数超过5万。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