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产业透视 » 放开外资股比三不宜

放开外资股比三不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5 08:43  浏览次数:17
  “近期以来,关于把汽车行业作为一般制造业,而进一步放开汽车整车生产领域对外资股比限制的问题,已成为行业和社会热点之一。”2月13日,在2014年1月汽车工业产销数据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没有对当月数据做出更多点评,而是抛出了关于放开外资股比这个敏感话题。董扬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主要生产企业多次进行了研讨并形成了共识:我们不同意放开汽车整车生产领域对外资股比限制。”其理由是,“认为目前不是正确时机”。
  董扬认为目前不宜放开外资股比,理由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汽车产业不是一般的制造业,而是支持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
  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世界大国中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与制造强国,无一不是汽车强国。
  董扬介绍,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仍以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以之作为与新兴国家博弈的主要领域,“金砖”国家也都在大力发展本国汽车事业。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中,汽车产业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而,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拉动经济增长,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汽车产业集团体现了国家整体的科技实力和制造能力。自重的汽车产业和依附于国外的汽车产业在此方面的作用差别巨大。
  所以,董扬认为,如果现在放弃发展的主导权,汽车产业就会沦为外国产品的加工厂。特别是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不应该放开外资股比限制。
  对于汽车产业这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不能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态度。董扬提醒,部分拉美国家陷入“中等发达陷阱”,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汽车等支柱产业被国外控制,不能利用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带动国家比较优势升级,是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建成汽车强国是汽车产业的战略目标,中国已具备建成汽车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当今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董扬介绍,我国汽车产量由1978年不足16万辆发展到2013年的2200万辆,品种发展到重、中、轻、微、轿、客车齐全,可完全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中国已是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已超过50%,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建成汽车强国的目标。
  因而,董扬认为,随着小康社会建成,国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市场仍能保持10%左右增长,巨大的市场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同事,国家深化改革的红利将有利于充分释放汽车产业发展潜能,未来8-10年将是发展中国品牌启程的战略机遇期。不开放股比是我们抓住机遇,简称以中国品牌为主体的汽车强国的重要保障。
  另外,汽车合资企业股比的限制政策并不违反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入世谈判时,我国的承诺是不限制外方在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合资生产企业的股比,但要求汽车整车合资企业的外方股比不超过50%。
  如果放开汽车整车股比的限制,我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30年的合资合作目的是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
  董扬分析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以合资合作作为我们学习先进经验、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手段,才去的是度外开放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战略,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拉美完全开放的发展道路。
  董扬认为,放开对整车生产的外资股比限制,就意味着产业发生重大负面影响。合资企业是我国整车制造业的主题。虽然目前我们对合资企业的控制还不占优势,但中方的贡献度与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合资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正在提升。如果此时放开股比限制,局面会急转直下,30多年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董扬总结认为,30多年来的经验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既不能走日、韩的道路,也不能走巴西等拉美国家的发展道路,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应该继续走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并在这种格局下一方面加快发展好中国品牌汽车,一方面增强合资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形成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优势。
  否则,董扬表示,开放外资股比,将对中国品牌形成灭顶之灾,外方完全可以利用其全球供应链优势,以价格策略将中国品牌扼杀于摇篮里。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