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石砚可以做为个人、企业单位、团体:收藏、礼品赠与、留念、家居、办公陈设等,是最佳最有价值的工艺品。 松花石砚可以做为个人、企业单位、团体:收藏、礼品赠与、留念、家居、办公陈设等,是最佳最有价值的工艺品。康熙帝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识语: 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乾隆帝称赞它: 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 而《格致镜源》一书云: 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 在中国的历史上,砚台做为文化用品,还没有那几个皇帝如此的钟情于它,并把它最为御用物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朝代,虽然满清是少数民族,但他入主中原后,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加以推崇,稳固了国家的基本完整。谁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割裂和排斥这一朝代,没有了清朝,中国的历史就要断代,同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也必须接受和发扬,使它传承于后世。 北朝鲜亦有古松花石砚出现,朝鲜族朋友叫它们为 海州砚 ,其图饰和今天的韩国钱币图形一样,这一砚史有待考证。松花石砚有几大特点: (一)、含蓄内敛,不张不扬。 松花石系海相沉积砚,千万年在低温海水的作用下,温润含蓄,不燥不涩,平和淡雅,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以手覆盖砚面,一会功夫抬起手来,就会发现砚面凝结着一层的水汽。这种奇特的现象,尤其在水雾浓重的烟雨江南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松花石砚置案台之上,墨汁凝塘,久日不干,提笔舔墨,光亮如初。 (二)、稳健务实,功业显著。 松花石的系海泥沉积而成,细腻润滑,并含有丰富细微的石英类物质,起到骨架作用。石英类物质结理透彻,断茬锋利,墨块研磨上去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这一点是其它任何火山岩浆凝结的石料板材和砂质挤压板材所研制的砚台,以及人工滔洗出泥浆烧制的所得的陶砚不能匹敌的。 (三)、青春靓丽,朝气活泼。 松花石砚色系丰富,色彩众多,是现有石砚系中最丰富的,尤其以健康向上,具有青春朝气的绿色为主,给人以蓬勃的生机。纯色色系有绿色色系、青色色系、黄色色系、褐色色系、紫色色系。尚有黑色色系、红色色系、白色色系等稀有色泽;其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紫黄绿等二色系、三色系及多色系;伴生色系有夹杂着重晶石的星月类,镶嵌有水晶体的冰纹类等。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石砚,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到了满清朝时期,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但由于清朝皇帝的专宠而没有能够发展起来成为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 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被皇家封为禁区,禁止开采渔猎。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 造办处 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做为国宝御用,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康乾时期制石砚八十余方,以后几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目前现世的皇宫御砚有八十方,都存于故宫两院,以台北居多。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 御砚 ,一直专供宫廷使用。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省是东北地区最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朝、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它的江边有古船厂,是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水道,春放排,夏秋行船,冬走爬犁,一年四季不间断,把东北的物资和资源输送转运,繁忙异常。满清发源于长白山区,而吉林市区域是他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军事重镇,早年大量屯兵。后清朝几代先帝拜祭先祖,都要到此屯住。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女士鉴评道: 发墨益毫、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贮墨不固 。 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词: 松花江石砚与端砚齐辉 。 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写诗赞美它: 色欺洮石风漪绿,神奇松花江水寒 。 文物鉴赏家傅大卤称颂它: 洮河无此润,端溪无此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