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的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 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在距封闭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一3厘米、孔宽0.7厘米-l厘米。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一般应略小于簧框。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也有的用细竹篾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