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松本文三郎著32开简装[目 录]译者序小序第一章 叙论第二章 弥勒经典志第三章 所谓的 六部经 以外的大乘弥勒经典一、第一种弥勒经典 二、第二种弥勒经典 三、第三种弥勒经典 四、第四种弥勒经典第四章 成谓的弥勒 六部经 一、《成佛经》类 二、上生兜率天经类第五章 阿含部中的弥勒经典一、第一种阿含部弥勒经典 二、第二种阿含部弥勒经典 三、第三种阿含部弥勒经典 第四种阿含部弥勒经典第六章 在佛陀时代真的存在未来佛弥勒的思想吗第七章 作为未来佛的弥勒信仰的起源第八章 弥勒经典的原型及其发展一、叙词(Vatthugatha) 二、阿逸多问经(Ajitamanavapuccha) 三、帝须弥勒问经第九章 弥勒净土与阿弥陀净土附录:吉藏、怀藏和元晓三师对二种净土之比较 [内容介绍] 《弥勒净土论》本书把与弥勒有关的经典、弥勒信仰的原型及其发展、经典成立的顺序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是一部曾在日本佛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的著作 在印度佛教里,虽然很早就有了十方诸佛净土的思想,但其中能够为大众所普遍信仰的,也只有弥勒净土和阿弥陀净土二种而已。阿弥陀净土信仰在印度是由世亲倡导的,传到中国后, 产生了庐山、雁门、慈愍三派,特别是经雁门的昙鸾、道绰、善导这样的大家极力宣传,并随后传入日本,产生了法然和亲鸾二位大师,开创了纯粹的 他力往生 一门,完成了阿弥陀净土的思想体系。然而不幸的是弥陀净土一方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大家,在中国也仅由道安一派的门徒倡导,在后世也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不过即使这样,它仍然是古代大众信仰中不可轻视的一派。 《弥勒净土论》这本书正好把与弥勒有关的经典,即所谓 六部经 及其以外的大乘弥勒经典、阿含部的弥勒经典等等,分别作了论述。又就弥勒信仰的原型及其发展、经典成立的顺序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其结果说明将来佛的弥勒信仰的起源,乃是佛灭后三百年到五百年之间,由大乘佛教徒创说出来的;最后,作为附录,还节选了佛教史上关于弥陀净土和弥勒净土优劣之争的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供研究者参考。 松本文三郎先生(1869-1944年)是近现代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印度哲学和中国佛教史的学者。他曾在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任教,后转任京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被誉为近现代日本佛学研究方法论的改革者。他的弟子有中日佛教界熟知的道端良秀先生等。松本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佛典结集》、《极乐净土论》、《 金刚经 和 六祖坛经 的研究》、《佛典的研究》、《印度的佛教美术》、《弥勒净土论》、《佛教史的研究》、《佛典批评论》和《达摩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