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中文名称:环氧氯丙烷
中文别名:1-氯-2,3-环氧丙烷,表氯醇,氯甲代氧丙环
英文别名:Epichlorohydrin,DL- -Epichlorohydrin,
-Chloropropyleneoxide,Chloromethyloxirane
CAS号:51594-55-9
MDL号:MFCD00077759
Beilstein号:1420785
EC号:424-280-27
化学式
C3H5ClO
相对分子质量
92.52
性状
无色液体。有似氯仿气味。易挥发。不稳定。能与乙醇、、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等混溶,不溶于水,不能与石油烃混溶。相对密度(d204)1.1812。熔点-25.6℃。沸点117.9℃。折光率(n25D)1.43585。闪点(开杯)40℃。易燃。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90~210mG/kG。动物实验证明有潜在致癌作用。
储存
密封阴凉保存。
密闭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储分运。
灭火: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编辑本段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61052
CAS号:106-89-8
中文名称:环氧氯丙烷
英文名称:3-Chloro-1,2-epoxypropane;Epichlorohydrin
英文简称:ECH
别名:3-氯-1,2-环氧丙烷;表氯醇
环氧氯丙烷的分子式
分子式:C3H5ClO;CH2OCHCH2Cl
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刺激气味
分子量:92.52
蒸汽压1.8kPa/20℃
闪点:34℃
熔点:-25.6℃
沸点:117.9℃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四氯化碳、苯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8(20℃);相对密度(空气=1)3.29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性质】挥发性高,不稳定液体。像氯仿臭,可与大部分有机溶剂混合,稍溶于水。比重1.1761(20/20℃);沸点115.2℃;每加仑9.78磅;蒸汽压12.5mm(20℃);凝固点-25℃;黏性1.12cp(20℃),折射率(n25/D)1.4358;闪点93 F(33.9℃)(TOC)。
【制法】从二氯丙醇除去氯化氢而得。
[生产方法]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脂生产发展的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前者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后者由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
【危险性】摄取,吸入及皮肤吸收有毒。刺激性强烈。可能会致癌。在空气中容许量2ppm。易燃,中度着火危险性。
编辑本段用途
主要用于制备甘油、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是生产甘油及缩水甘油衍生物的重要原料,用作有机溶剂,环氧氯丙烷是杀鼠剂鼠甘伏的中间体,[1]有机合成。有机溶剂(树脂、树胶、纤维素酯、纤维素醚等的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