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简介
胶泥由水型饱和基改性树脂、助剂和硬质填料精配而成。具有微膨胀、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以及与各种介质基层的粘结力好等特点,并可用于潮湿基层。
考查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及层面、断面形貌的影响。通过材料实验机测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评价不同电导率对复合材料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cm是表面处理工艺中电导率的较优选择;碳纤维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电量的变化符合"层进式物化双效模型";制备高层间剪切强度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时,较优的电解质是NaOH,较优的电解液浓度为2%,较优的电量为10C/g;本工艺条件下制得的SYT49碳纤维层面形貌与东丽T700G碳纤维相似。
产品特点
1、常温施工:常温条件下各组分材料、施工及混凝土基面均不需要加热,易于施工操作。
2、韧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能够抵抗外力引起的变形,降低体系产生的内应力,提高材料的适应性能。
3、与混凝土的匹配性:具有良好的抗老化和抗碳化性能,涂层能与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实现同步变形,避免了因两种材料的胀缩性能差异太大而使界面应力过大,造成涂层脱空、开裂。
4、能够适用于干燥面、潮湿面、低温环境以及抗推移质等不同条件下的施工需要。
5、粘结力强:本品对混凝土、大理石、玻化砖、玻璃、钢板以及各种光滑基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且具有防水、抗渗、耐酸碱性能。
采用水动力学法和压测孔法测试砂浆的孔隙特征,研究石灰石粉对砂浆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掺入石灰石粉后,砂浆的孔隙率略有增大,但大于200nm的有害孔明显减少,50,20nm以下的无害孔和少害孔相应增加,砂浆的孔隙得到细化,这对材料的耐久性有利;砂浆的孔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掺加石灰石粉后,砂浆孔隙分形维数增大,孔隙结构更为复杂,细孔更多.

产品用途
1、用于水工建筑物过流面的抗冲磨损、抗气蚀与抗冻融保护,以及破坏后的修复。
2、用于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修补以及补强与加固处理。
产品新闻:大连抗压强度100MPa灌浆料(标产品)利用圆形气泡试验研究ETFE薄膜双向受力性能,得到了完整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和基本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当真实应力为17~18MPa时,ETFE薄膜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出现第1个转折点,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相同;当真实应力约为50MPa时,该曲线趋于平缓;当真实应力约为60MPa时,由于局部破损导致ETFE薄膜球冠失效;在双向拉伸下,ETFE薄膜破裂时的真实应变为30%~40%,远小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1种四折线本构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其适用性.

施工工艺
基面处理:
对混凝土基础表面进行处理,清除基面上的皮、水泥净浆表层或松动颗粒等使其露出坚实基层,并清除表面沙粒、粉尘、油脂等。
二、材料配制:
1、检查产品外包装,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确保产品在厂规定的保质期内。
2、打开包装桶盖,检查内装A料、B料、C料均无破损、漏洒、受潮结块现象,每桶中的装配比例为A料:B料:C料=1:3:16。
3、搅拌配料时,先将A料和B料按照1:3的比例倒入桶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C料,直至搅拌成均匀的胶泥状。
三、施工说明:
1、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用抹将配制好的胶泥涂抹在被修补部位,涂抹时要边压实边抹光,完工3~14天后即可投入使用。
2、参考用量约为2000kg/m3。
将己基咔唑甲醛氧化制得己基咔唑甲酸,再将1.4124g己基咔唑甲酸与1.005g经活化的白炭黑(纳米SiO2)在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等实验条件下制得复合材料,并经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己基咔唑甲酸-白炭黑复合粉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紫外收和荧光性质。

注意事项
1、配制好的胶液应在45分钟内用完,严禁使用未拌合均匀或已处于初凝状态的胶泥。
2、A料和B料存放时间较长后会出现轻微分层现象,使用前应先摇匀方可使用。
通过碾铆连接和螺栓连接对复合材料-铝合金进行了连接实验,对两种连接方式的接头进行了静拉伸测试,对比分析了有无垫片和是否粘接两种因素对接头连接强度和能量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垫圈后,两种接头的峰值载荷趋于一致,但螺栓连接接头的失效位移高于碾铆连接接头,且其能量收值比碾铆连接接头高16.29%,有更强的缓冲震能力;引入粘接对两种接头的抗拉伸强度影响不大,螺栓连接失效的峰值载荷略高于碾铆连接,两种接头的失效位移和能量收基本相同。
包装储存
1、标准包装规格为:20±0.5公斤/桶,不燃、不爆,可按般货物运输。
2、本品宜储存在干燥、阴凉处,储存期为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