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目前,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其产量2001年为17521台,2002年24803台,2003年36813台,2004年51861台,2004年产量是2000年的3.7倍,平均年增长39%;2005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59639台,接近6万台大关,是“九五”末期的4.24倍。“十五”期间,中国机床行业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汽车和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外商投资企业增长速度加快所致。 2006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到85756台,同比增长32.8%,增幅高于金切机床产量增幅18.4个百分点,进而使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到37.8%,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此外,数控机床在
外贸出口方面亦业绩骄人,全年实现出口额3.34亿美元,同比增长63.14%,高于全部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增幅18.58个百分点。 2007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123257台,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达3011台;国产数控机床拥有量约50万台,进口约20万台。 2008年10月,中国数控机床产量达105780台,比2007年同比增长2.96%。 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受制于人。究其原因,国内本土数控机床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型”阶段,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同时中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更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少之又少,制约了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 国外公司在中国数控系统销量中的80%以上是普及型数控系统。如果我们能在普及型数控系统产品快速产业化上取得突破,中国数控系统产业就有望从根本上实现战略反击。同时,还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高档数控系统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中国的自主设计、开发和成套生产能力,创建国产自主品牌产品,提高中国高档数控系统总体技术水平。 “十一五”期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数控机床行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数控车床1996-2005年消费数量,通过模型拟合,预计2009年数控车床销售数量将达8.9万台,年均增长率为16.5%。根据中国加工中心1996-2005年消费增长模型,预计2009年加工中心消费数量将达2.8万台,较2005年年均增长率为17.8%。 世界机床强国产业现状 德国:创历史新高2006年,德国机床业界的[1]生产与服务总值高达108亿欧元,增长4%。在出口方面,截至2006年,德国机床制造业已连续4年取得上好成绩,仅2006年前9月的出口增幅便高达13%。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市场,再度成为德国机床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德国对韩国与印度的机床出口也有出色表现。这标志着亚洲市场的繁荣及其各个行业工业标准的提高。日本用户也在增加对德国机床与技术的订购,2006年日本首次跃居德国15大出口市场之一。 进口方面,亚洲的机床生产企业正不断提升技术标准,着力强化其在德国市场中的地位。2006年前3个季度,德国的机床进口增长率高达15%,主要增量来自中国、韩国、中国台湾与日本。2007年该国机床生产与服务总值还将继续攀升,达115亿欧元。如此一来,德国机床制造业将取得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并有望打破行业在2001年所创下的最高记录。 3日本: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截至2006年年底,日本机床业已连续32个月每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超过了上世纪90年最高峰时连续22个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的记录。其他的统计数字为:2006年机床工业生产总值达1兆2110亿日元,与订货额基本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出口额9255亿日元,同比增长14%,进口额1356亿日元,同比增长26%。回顾以2002年为谷底的本次恢复期的机床工业订货额情况,2002年为6758亿日元,同比增长14.3%;2003年为8511亿日元,同比增长25.9%;2004年为1兆2362亿日元,同比增长45.2%;2005年为1兆3632亿日元,同比增长10.3%;2006年的订货额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测值1兆1200亿日元,达到1兆4370亿日元,同比增长54%,创造了16年来的历史新高,继续着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 韩国:出口良好,内需萎缩2006年韩国机床产业的总产值达到41.4亿美元,估计比前年增长了18%。按阶段可分为:上半年良好、下半年停滞,表现为出口良好、内需萎缩的景象。按照不同行业需求形态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铸造模具行业的需求,由于内需的不景气呈现出了全面的萎缩,而电气电子行业没能追加大量的投资,比前年有所减少。然而对业绩辉煌的造船业来讲,需求十分活跃,对大型机械的需求大大增加。汽车行业虽然因受到现代汽车公司的罢工影响多少有所萎缩,但通过汽车厂商的海外拓展及GM大宇。雷诺三星的投资相对扩大,基本保持了前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