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品 说 明
产品特点
1、具有抗渗、抗冻、耐盐、耐碱、耐弱酸腐蚀的性能,并与多种材料的粘结力很强。
2、可在潮湿基材表面施工,不需干燥,可在潮湿环境或水下硬化。
3、操作施工方便,与普通水泥砂浆施工相仿,容易清洗,用水就可以清洗。
产品用途
1、用于水工建筑物过流面的抗冲磨损、抗气蚀与抗冻融保护,以及后的修复。
2、用于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修补以及补强与加固处理。
3、用于化工、石油、工厂、码头等混凝土或金属构件抗酸碱盐腐蚀的防护与修补。
4、用于公路、桥梁、跑道、车间等工程部位的抗磨损防护与修补等。
5、用于耐酸砖粘贴。
新闻:大连抹灰石膏制造商用RCM法和电通量法2种方法测试了高温后不同配比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特性,比较了2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并通过SEM观测了高温前后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前和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氯离子渗透性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不断提高,特别是当温度达到800℃时有显著;RCM法和电通量法所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RCM法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出高温对各配比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高温前后混凝土微观结构变化与其宏观上氯离子渗透性的变化规律相符.
执行 GB50212-2002
技术参数
检测项目 性能指标 检测结果
抗折强度(Mpa)28d ≥6.0 6.94
抗压强度(Mpa) 7d — 25
28d >20 45
中性化抵抗性(mm)28d <5.0 1.8
粘结强度(Mpa) 常温常态28d >1.0 2.8
冷热反复28d >1.0 2.4
透水量(g) <20 15
24h吸水量(g/m3) <1000 525
吸水系数(kg/㎡?h0.5) <0.5 0.32
新闻:大连抹灰石膏制造商通过自行设计研制的试验装置,对力环境下防水膜防水性能的损伤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水膜厚度是决定其防水效果的主要因素;3mm厚的防水膜在工程实际中既能保证正常衬砌压力下的不渗水,又能保证其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在衬砌压力作用下,防水膜受损程度较无衬砌压力作用时严重;基面有裂缝或凹凸不时,防水膜防水性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当基面上出现易压碎尖点时,防水膜则严重受损;受拉及受剪状况下防水膜的防水性能均遭受损伤.
耐酸碱性能
腐蚀介质名称 溶 液 浓 度 腐 蚀 情 况
硫酸 PH=2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2%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氢氧化钠 10%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氧化钠 饱和溶液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新闻:大连抹灰石膏制造商点阵结构能够很好地发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向力学强的优势。本文研究了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拓扑及尺寸方法,以空间机械臂为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空间机械臂杆进行。首先,利用拓扑进行概念设计,出结构中的基本杆件;其次,利用尺寸确定各杆件的具体尺寸。后出的十六边形点阵结构,与的层合管进行相比,结构减重效果明显,对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施工工艺
一、基面处理:
对混凝土基础表面进行处理,清除基面上的乳皮、水泥净浆表层或松动颗粒等使其露出基层,并清除表面沙粒、粉尘、油脂等。
二、材料配制:
1、检查产品外包装,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确保产品在厂家规定的保质期内。
2、打开包装桶盖,检查内装A料、B料、C料均无破损、漏洒、受潮结块现象,每桶中的装配比例为A料:B料:C料=1:3:16。
3、搅拌配料时,先将A料和B料按照1:3的比例倒入桶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C料,直至搅拌成均匀的胶泥状。
三、施工说明:
1、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用抹刀将配制好的胶泥涂抹在被修补部位,涂抹时要边压实边抹光,完工3~14天后即可投入使用。
2、参考用量约为2000kg/m3。
新闻:大连抹灰石膏制造商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制备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测试表征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及湿热环境下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简单分析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力学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50~1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其下降主要是由树脂的性能变化引起的;长时间的湿热环境也可引起力学性能的降低,这主要是由树脂与纤维的界面受到引起的。温度和湿热对玻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注意事项
1、配制好的胶液应在45分钟内用完,严禁使用未拌合均匀或已处于初凝状态的胶泥。
2、A料和B料存放时间较长后会出现轻微分层现象,使用前应先摇匀方可使用。
包装储运
1、包装规格为:20公斤±1公斤/桶,工程包装规格:(50+150+800)公斤/组。
2、本品宜储存在干燥、阴凉处,储存期为6个月。不燃、不爆,可按一般货物运输。
郑重声明
本资料中所提供的数据是基于我公司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我们所进行的试验不可能完全囊括所有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大量因素。本产品使用超出厂商控制,本公司不承担由于使用不当而产生的任何责任,使用时敬请参照本品说明书,相关问题请咨询当地经销商或本公司技术服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