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皇魁铁观音【产地】安溪联系电话:013859707939QQ1172932090小苏【等级】AAAA级(流行标准,仅供参考)【价格】1080元/500克【包装】双层铝膜真空小泡+透明硬质PC盒【工艺】轻发酵,正炒韵香【保质期】18个月【保存】冷藏保鲜阴凉避光【生产】2010年5月春茶【干茶】形似铁,砂绿分明,卷曲、紧结、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汤色】汤色浅绿鲜亮、清澈鲜艳【香气】茶汤香气细腻通透、清郁纯正、新鲜悦鼻【口感】口感好,醇正、顺滑水软、韵明鲜爽、回甘力缓而清甜【备注】以上为店主基于茶品评测,茶品感受因人而异,仅代表个人观点评测茶具:盖碗100cc水温:100 出汤:10 30秒五水后延长PS:推荐使用功夫茶具品饮铁观音,如:盖碗、紫砂壶、玲珑杯【正宗安溪铁观音】产于闽南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究。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铁观音传统的冲饮方法非常讲究。茶具要小巧精致,水最好用山岩泉水。将水烧沸,先把茶壶烫热,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四五的茶叶,冲入沸水,用壶盖刮去浮上来的泡沫,盖好壶盖,此时便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隔5 20秒钟,再缓缓倒入水茶杯,每人各持一杯,先闻香,再品味,慢慢啜饮,便满口生香,回味甘美。铁观音素有 观音韵 之称,其入口微苦,回味甘香,清郁隽永,韵味无穷。1(洗杯):用开水洗净茶杯并提高茶具温度2(落茶):按茶/水1:20的比例放茶,可根据个人爱好的茶的浓淡适当增减茶量3(冲茶):把开水壶提高冲入茶具,使茶叶转动4(刮泡沫):用瓯盖或壶盖刮去漂浮的泡沫5(倒茶):泡一至三分钟后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各茶杯6(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一点点倒到各杯里使其浓淡均匀7(看茶):观尝杯中茶颜色,闻茶之香气。8(喝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白鹤入浴(洗杯)乌龙入宫(落茶)悬壶高冲(冲茶)春风拂面(刮泡沫)关公巡城(倒茶)韩信点兵(点茶)赏色闻香(看茶)品啜甘露(喝茶)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 清静、恬澹 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 内省修行 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道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 茶道 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 茶道 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 茶道 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 茶道 ,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 道可道,非常道 了。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带去饮茶的习惯;中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古庙内,看见叁叁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茶。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唐朝中叶,一位早年出家后来又还俗的和尚--陆羽,总结前人与当时的经验,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关茶叶的着作--《茶经》后,饮茶风气很快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於中国附近的各民族,如高丽、日本、东南亚各国,都学习了这个风尚。而在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更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入欧洲,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在英国贵族社会中, 饮茶 已成为一种时尚风范。在中国, 茶 因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两种发音方式,在北方发音为CHA,在南方发音为TEE;因此由中国北方输入茶的国家,如土耳其的发音是CHAY,俄国是CHAI,日本是CHA;而由中国南方经海线输入茶的国家,其发音则不相同,如西班牙的发音是TE,德国的是TEE,而英国则是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