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食品、饮料 » 食品饮料代理加盟 » 供应绿茶.红茶.黑茶.礼品茶毛尖

供应绿茶.红茶.黑茶.礼品茶毛尖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规 格: 行业标准 
单 价: 面议 
起 订:  
供货总量: 99999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湖南 常德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更新日期: 2010-10-24 20:10
浏览次数: 2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供应绿茶.红茶.黑茶.礼品茶毛尖】详细说明
绿茶保健功效1.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2.绿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因此绿茶具备整肠, 机体免疫、防癌、防衰老的功能。3.长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4.绿茶的茶碱有瘦身减脂作用5.绿茶的氟有防龋齿、清口臭作用6.绿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7.绿茶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8.绿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绿茶保存方法 一忌潮湿:绿茶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物质,因此具有很强的吸湿还潮性。存放绿茶时,相对湿度在60%较为适宜,超过70%就会因吸潮而发生霉斑,进而酸化变质。二忌高温:绿茶茶叶最佳保存温度为0-5℃。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则会被分解破坏,使质量、香气、滋味都有所降低。三忌阳光:阳光会促进绿茶茶叶色素及酯类物质的氧化,能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绿茶茶叶贮存在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袋中,受日光照射后,其内在物质会起化学反应,使绿茶茶叶品质变坏。四忌氧气:绿茶茶叶中的叶绿素、醛类、酯类、维生素C等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后的绿茶茶叶会使绿茶茶叶汤色变红、变深,使营养价值大大降低。五忌异味:绿茶茶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稀类化合物。这类物质生性活波极不稳定,能够广吸异味。因此,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时,就会吸收异味而且无法去除。 石门茶叶概况 石门地处湘鄂边陲,北有 湖南屋脊 壶瓶山,群山林立,云缭雾绕;南有九曲澧水,洄漩湍急,奔流洞庭。全县80%的乡镇位于山区,石门山民自古以来就爱茶种茶,优良的生态环境,悠久的产茶历史,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使石门茶叶自古至今在湖南享有盛誉。探索石门茶叶的发展史以及石门茶文化的演绎轨迹,对于振兴石门茶叶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石门茶叶 源远流长 石门在秦王朝属黔中郡慈姑县,汉代撤销黔中郡后改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时期从武陵郡分出属天门郡零阳县。西晋在石门置天门郡和澧阳县,辖今石门全境和澧县、临澧部分地区。南朝陈代改天门郡为石门郡,改澧阳县为石门县。隋代撤销石门郡仍保留石门县。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石门作为天门郡治和澧阳县治算起,建县已有1720余年,堪称古县。 石门产茶历史悠久。成书于西晋时代的《荆州土地记》载: 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武陵属古郡名,以武陵山脉命名,郡治在今常德,其境在湖南沅水、澧水流域。西晋时期,石门虽然已从武陵郡分离出来,隶属天门郡,但三国以前,石门一直属武陵郡管辖,而且地形、气候、生态条件极适宜茶叶种植和生产,因此,可以断定,至少在西晋以前,石门就是当时有名的茶叶生产地。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有关石门茶叶的记载阙如。到了唐代,中国古代的茶叶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石门也不例外。公元806年至815年(唐宪宗元和年间),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主张革新政治受贬,由监察御史贬为朗州(今常德)司马。他在朗州任上,写了一首《西山兰若试茶歌》( 兰若 为 阿兰若 省称,指寺院,本文作者注)。诗歌对山僧采茶、炒青、烹茶及品饮后 烦襟 顿开的全过程作了生动的描绘,为历代著名茶诗之一。歌云: 山僧后檐茶树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据有关专家考证,西山即现在的石门县罗坪乡西山垭。罗坪自古以来就是该县茶叶主产区之一,该乡红鱼溪村有一株高3.2米、冠径11.8米的古茶树,树龄至少在300年上。 鹰嘴 在这里是茶的代称,这种即摘即炒的 炒青 制茶法,在刘禹锡之前尚无记载。唐代流行的茶叶加工方法是 蒸青 制茶法,即先将采下的茶叶放在甑、釜中蒸一下,然后将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压)制成团饼,最后将茶饼穿起来,焙干、封存,以备饮用,与 蒸青 不同,自古以来,石门山区流行的制茶法是 炒青 法。因此,《西山兰若试茶歌》所记载的石门 炒青 制茶法是我国炒青绿茶加工方法的最早记载。 到了宋代,石门茶叶更是名扬天下。北宋蔡襄于宋皇祜年间著有《茶录》一书,书中载有 石门产牛牴茶,为贡品 之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副会长于观亭在其所著《中国茶人手册》 中国茶叶之精华 一章中,对历代贡茶曾具表详列。由唐到清,主要贡茶17种,石门牛牴茶即在其中,而且与四川蒙顶云雾、福建武夷茶并列。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介绍更为详细,并明确指出: 牛牴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牴茶产地监督采制,然后全部运抵京城。 《宋史 食货志》载: 茶出潭、岳、辰、澧州 ,并记载有常德府澧、辰、沅、旧、峡、鄂、岳州和荆门共产茶九十万五千七百四十一万十四两。宋孝宗乾道年间的《乾道会要》记载了全国各地茶叶产量,其中澧州合同场一万一千五百斤。宋代澧州澧阳郡领澧阳、石门、慈利、安乡四县,而四县之中,茶叶的主产地当在石门、慈利山区,可见,当时的石门,茶叶产量已有相当规模。 近代,石门茶叶生产的辉煌时期在清代光绪年间。1889年,广东商人卢次伦来石门泥沙(今壶瓶山镇)开办茶厂,加工红茶,鼎盛时期,红茶生产加工扩及南坪河、深溪河、黄连河、大小京州、狮子溪、清官渡、安溪、罗坪和湖北五峰、长阳、鹤峰等地。卢次伦在泥沙下街临河一片约7000平方米的隙地上,建房造厂,并亲自将茶厂命名为 泰和合红茶号 ,寓意天地交泰、中和万物、六合同春。全厂内外员工(含各分庄、津汉两庄)近6000人,茶农万余人,拥有商船百余艘,骡马500余匹。1894年产茶10万斤、1895年产茶12万斤、1897年突破20万斤,1899年突破30万斤大关,所有 宜红茶 全部远销英国,与当时产于安徽祁门县的 祁红 茶分庭抗礼,有 北祁红、南宜红 之说。卢次伦自觉事业有成,踌躇满志,曾赋诗自况: 云蒸霞蔚催呤筹,七碗生风兴自悠,海国流芬千古事,人行到此复何求。 一时广为传颂。后因国势倾危,社会动荡,地方土匪掳掠作乱,1917年, 泰和合宜红 事业走向没落。 民国时期,石门为湖南13个茶叶生产县之一,但产量较低,常年产茶在90吨左右,到1949年才增加到156吨。 解放以后,石门仍为全省主要产茶县,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全县茶叶面积由1949年的1万亩发展到目前的8万余亩,年产各类干茶6000多吨,一举成为全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其中,石门银峰、白云银毫、东山秀峰等品牌茶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01年,石门被列为湖南省百万担品牌茶6大基地之一。2005年,农业部确定石门为全国129个茶叶重点生产县和全国优质绿茶出口基地县。2006年,石门成为湖南有机茶第一县。 石门名茶 石门茶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自古以来,盛产名茶。宋代的 牛牴茶 为朝廷贡品,清代的 宜红茶 远销西欧。解放以后特别是自1990年代以来,石门县委、县政府更是致力于石门名茶的打造,迄今已有一批知名品牌走出山门,走出省门,走出国门,走向市场,深受中外消费者喜爱。石门银峰 石门银峰由石门县茶叶办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朱先明、施兆鹏等茶叶专家教授亲手创制,于1990年定名。 石门银峰选料上乘,于清明前后,按成品要求,采摘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雾山中茶园的春茶头轮新梢,经摊青、杀青、摊凉、揉捻、炒二青、摊凉、复揉、复烘、做形、提毫、足干等十几道工序精细加工而成,并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次。该茶条索紧直、白毫显露、滋味甘甜、香气高长,具有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香气犹存的优良品质,1991年至1993年连续三年获湖南省名优茶评比总分第一名,被定为湖南名茶,1994年获全国名优茶评比银奖,又被定为中国名茶,从而一炮打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品尝之后,欣然题词,称赞 石门银峰,茶中新秀 。从此, 石门银峰 成为振兴石门茶叶大业的闯将,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一系列名优茶评选及展销中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绿压群茶,香溢四海 1994年,获首届湘茶杯金奖和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1995年,获第二届湘茶杯金奖; 1998年,获湖南省名优茶金杯奖; 1999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银奖,并录入《中国名茶大观》。名书画家史穆先生品尝 石门银峰 之后,赞不绝口,欣然挥毫题诗: 石鼎烹泉活,门庭散绮霞。银针初出蕊,峰翠育新茶。
0条 [查看全部]  【供应绿茶.红茶.黑茶.礼品茶毛尖】相关评论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更多..推荐产品

[ 供应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