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了钢渣粉及不同粒径范围钢渣砂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单掺钢渣粉或钢渣砂均能明显降低水泥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率,当掺量(质量分数)为30%时,改善效果尤为显著;钢渣砂粒径范围不同,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率的影响有所不同,粒径小于2.5mm的钢渣砂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钢渣粉或钢渣砂能降低水泥砂浆的孔隙率,优化孔结构,提高密实度;相比于钢渣砂,钢渣粉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性能和孔结构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但二者复掺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采用高频电场诱导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定向有序填充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电场频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富树脂区碳纳米管沿着电场方向存在明显的有序排列现象;高频电场诱导后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28.9%,压缩强度提高28.83%,弯曲强度提升15.01%,断口粗糙度增加,树脂与碳纤维的界面结合状态改善。
网络控制型数控档案资料柜的光电安全保护系统,可保证用户使用安全,当设备正常运行时,工作人员若不慎将手伸入柜内,光电保护装置能自动切断电源,设备立即停止运转。
使用该设备后,给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该设备具有网控管理程序联网集中控制、单库自动控制、单库电动控制、手摇控制等四种操作方式。
1。自动控制的操作使用。操作人员首先开启电源、按下开启自动门按钮打开库门、将操作方式选择旋钮拨至自动选择位置。然后在工作台台面自动控制面板设定所需层数,显示器数码显示数值与所选层数相符后,按确认键即完成设定。按下执行键,设备按所需层数自动搜索,并将所需层平稳运行到工作台前。
新闻:铜陵电动密集架升级

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与金属材料相比,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相应的设计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性能,复合材料机舱罩就是典型的例子。现有的机舱罩结构分析,多数只是对其承载力的检验。根据GL2010标准,利用Solid Works建立机舱罩模型,在ANSYS中对其进行刚度和强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制造的限制条件,如加强筋位置、分块、成本等因素,对加强筋的尺寸和整体蒙皮的厚度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制造限制条件的优化分析可以更好地满足工程对刚度的要求,是值得推荐的方法。综述了激光切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激光切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表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激光切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的研究进展,后对激光切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电动控制的操作使用。操作人员首先开启电源、按下开启自动门按钮打开库门、将操作方式选择旋钮拨至电动位置,按下"上行"或"下行"按键,载物箱式搁板即可向上或向下运行。
3。当停电时,如急用资料,可启用手摇装置。操作人员将手柄插入手摇装置,按需要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4。“网络控制管理程序”的操作使用。该程序具有数控选层库集中控制、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安全保护等多项功能。
新闻:铜陵电动密集架升级

对5种强度等级(不同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种养护方式、2种湿度环境共69个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长达589d的收缩试验,收集了588个混凝土收缩试验数据,通过归一拟合,获得了各因素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系数公式.基于各因素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系数公式和试验数据,提出了适用于相对湿度为10%~,温度为5~80℃,试件理论厚度为10~500mm,湿养时间为1~500d,水泥用量为190~500kg/m3,水灰比(质量比)为0.35~0.70的多系数混凝土收缩模型,该模型计算值与收缩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近年来,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叶片后缘粘接开裂成为一种主要的失效形式。因此,后缘粘接胶理想宽度的模拟成为一种必要。计算结果表明,后缘实体粘接胶理想的粘接宽度范围为100~150mm。
在密集柜品牌如林的竞争格局下,已有少许意识超前的企业开始着力于品牌建设,打造自属品牌特色,提高品牌知名度。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突破传统营销思维,注重网络营销的档案柜企业也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行业。
这些密集架厂家将借助互联网及新媒体等新手段进行品牌建设的品牌,在知名平台覆盖企业正面信息,借权威媒体之力进行品牌宣导,提高受众对其认知力。
新闻:铜陵电动密集架升级

将耐磨涂层与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RTM工艺一体化成型,并对一体化成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采用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测试了磨损试样的表面形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所使用的硬质粉体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了耐磨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试样的摩擦系数与磨痕深度情况相一致,即试样的摩擦系数越小,其磨痕深度也越小。一体化成型耐磨复合材料表面涂层的连续相为树脂基体,限制了该种复合材料在高速摩擦条件下的使用。
介绍了一种由拉剪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得到界面剪切内聚力模型的方法,并从能量释放率的角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树脂混凝土/钢粘接试样的单侧拉剪试验,得到粘接界面的载荷-加载位移关系图,基于双线性内聚力剪切模型对受拉剪过程的分析得到界面内聚力模型的特征错动位移和错动位移的比值,再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拉剪试验过程,得到界面内聚力模型的应力和特征错动位移,后比较了拉剪试验的能量释放率和计算得到的能量释放率,两者相对误差在10%以内,认为计算内聚力的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