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化学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无氯离子的强碱环境中,光亮钢筋、带热轧皮未锈和生锈钢筋的阳极钝化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12.5~13.1的强碱无氯环境中,外加50μA/cm2的阳极电流,可使光亮钢筋和带热轧皮未锈钢筋发生钝化;当[Cl-]/[OH-]≈1时,只有带热轧皮未锈钢筋显现出可钝化性;当[Cl-]/[OH-]≈5时,所有钢筋均处于活化腐蚀状态.带热轧皮生锈钢筋无论有无氯离子存在,在强碱条件下均表现为活化腐蚀,外加50μA/cm2的电流也不能使其钝化.
密集架的用途已不仅仅局限于档案资料的储存。
更多的适用于法院、检察院、、大型商场,学校,企业单位资料室、样品室等存放图书资料、档案资料、 档案财务凭证、货物的新型储物设备。与式书架、货架、档案柜相比,现在密集架更适用于现在都市率的办公环境。
很多人都在用智能密集柜,那么智能密集柜有什么特点呢?首先知道能密集柜可以很方便的起来,它是可单列或多列一起在导轨上行走,所以这样的话,每列具有手刹制动装置(自锁柄)。如果你不会操作,那么如果是自锁柄在OFF位置时,架体不能,在ON位置时,架体可,每列架体的侧面板上有标签框,这样的话,当列底务上有防倒装置,而每个组合箱体的前后各一列装有总锁,那么用于整体的锁闭,起到保密作用,导轨的端部安装限位装置。
为了确定等效体积单元(RVE)模型中砖砌体材料的准则,选取3种组砌方式、2种灰缝厚度和10种压应力水,通过特别设计的夹具对144个砖砌体试件进行了压剪试验.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对面光滑性的要求,发现Drucker-Prager准则可用于描述砖砌体材料的压剪,其参数可由试验结果进行标定.将标定后的Drucker-Prager准则应用于RVE模型,对砖砌体试件抗压试验和砖砌体墙伪静力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研究手段和成果可为砖砌体材料或结构的数值分析提供参考.开展10根轴压PVC-CFRP管钢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为抛物线,与相同配筋钢筋混凝土柱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相似;第段为强化段,试件应力-应变关系基本呈线性关系,随着FRP条带环箍间距的,试件强化段斜率逐渐减少,轴向配筋可显著提高核心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变形,配筋率对试件强化段的斜率影响很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提出试件轴压承载力和极限压应变的计算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动手柄,活动架将在轨道上稳行走,档相邻二架体距离移至一定位置时(有足够 位置存取资料),顺时针转动两列架体的自锁柄至OFF位置,此时再摇动手柄,二架体不能再,然后进入架体间存取资料(如转动自锁柄时不能锁定架 体,可稍稍转动手轮至能拉动自锁柄,不能强行锁定,以免给自锁柄扳断或损坏自锁装置)。
新闻:亳州密集柜规格—密集柜
为研究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采用等温DSC法测得了树脂体系在60℃、70℃、80℃下的等温放热曲线,并通过Matlab拟合功能对n级动力学模型、自催化模型和Kamal模型三种基本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符合Kamal模型。在对Kamal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中发现,计算结果在后段出现了偏高的现象,因此必须考虑扩散效应的影响。在对两个扩散控制Kamal模型的对比中可以发现Chern模型结果较优,该模型对转折点附近的拟合结果较为符合实际。针对目前支持向量机(SVM)运用于复合材料的分层损伤识别的有关研究尚少,采用归一化后的模态,基于SVM回归理论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悬臂梁的分层损伤位置、大小及分层界面进行了损伤识别。首先建立了CFRP梁的有限元模型,"损伤变量-模态"的数据库和数值测试案例,对比不同参数方法下的SVM回归预测效果。然后使用德国Polytec激光扫描测振仪进行模态试验获取CFRP梁试件的模态值,将实测值用于SVM回归预测,进一步证实了SVM在CFRP梁结构的分层损伤识别领域的应用前景。
1、密集架行走机构为链条传动,当架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打开下层层板,给链轮及轴承加注润滑油。
2、安装密集架的库房应干燥通风。
3、架体表面不允许阳光长时间照射。
4、应保持导轨沟槽清洁干净、无杂物堵塞。
5、喷塑表面严禁用、高度酒精、松香水、香蕉水擦洗
新闻:亳州密集柜规格—密集柜
采用ASTM法测试了不同阴极NaCl溶液浓度(分数,下同)条件下的混凝土6h电通量,分析了氯盐浓度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氯盐浓度对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存在峰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用上凸型二次多项式来表示;对混凝土耐久性严重的危险氯盐浓度范围为4.0%~6.0%;当氯盐浓度大于9.0%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反而保持在较低水.模拟风电叶片蒙皮铺层结构,采用真空辅助灌注成型工艺制备了含高分子电热膜的夹层结构玻璃钢样板,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功率密度下的通电加热效果,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出了灌注后的高分子电热膜具备防除冰能力所需的功率密度与所处环境温度的关系式,并研究了低温环境中不同功率密度下的除冰性能。结果表明,在-11~-13℃环境中且表面覆冰厚度为1cm的情况下,在200~600W/m2功率密度范围内的除冰时间可控制在1~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