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混凝土损伤过程中所伴生的声发射进行识别,可实现对混凝土损伤程度的识别.首先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在工况下采集混凝土损伤声发射;然后根据加载曲线将采集到的声发射分为3类(分别对应混凝土的3个损伤阶段:轻度损伤阶段、中度损伤阶段和严重损伤阶段),并将这3类作为工况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学模块中进行训练,混凝土损伤程度识别系统;后将相同工况下所采集的混凝土声发射输入到系统中,即可识别混凝土的损伤程度.实测结果表明,识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
密集柜的规格技术参数:高度2300mm,节距900mm,宽度500mm,层数为6层,层距330㎜,每层搁板均匀承重80㎏、主要由20mm×20mm方钢轨道、3.0mm底盘、1.5mm复柱立杆、1.0mm搁板、1.2mm侧面板、1.0mm门板、旋动机构、防震装置、防倒装置、制动装置以及防尘、防鼠装置、智能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智能密集架(密集柜)集手动、电动、电脑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密集架,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宏观自动化架体控制。

盾构密封垫的压缩性能直接关系到其防水性能以及管片是否可以顺利拼装,在以往有关盾构密封垫的相关数值分析中均无法模拟封闭在密闭孔洞中的空气所引发的"气囊效应".为此专门编制了计算程序,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密封垫在压缩过程中孔洞的压力变化,并分析了其对于密封垫压缩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孔洞内气体压力的存在,密封垫的孔壁失稳过程明显滞后,闭合压缩力指标提高了10%以上,气囊效应不容忽视.
三种传动方式各自,互不影响。双面操作面板更使对产品的操作随心所欲、可以做到电动开关每一列架体,在每列架体的面板上都装有电机启动按钮,当管理人员需要打开任何一列架体,只要轻按开启按钮,架体就可自动打开。如果停电的时候,也可以用手摇动摇把,手动开启密集架、为方便的是智能密集柜安装有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软件,软件程序可安装于档案管理计算机中,在档案存放时就在计算机中建立档案管理的数据库,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只要在计算机管理界面输入需要查询的档案,该档案所在的密集架架体即可自动打开。

选用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和玻璃纤维(SGF)为增强材料,制作CF,CF/GF和CF/SGF层间组合混杂纤维增强木梁,并对其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分析了该木梁的形态和机理,讨论了其荷载-位移特征、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结果表明:与单一CF增强相比,合理匹配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HFRP)可显著提高木梁的承载力和延性.提出了HFRP增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2)红外线感应保护:智能型密集架的架体之间都安装有红外感应系统。当密集架被打开时,红外感应自动启动,工作人员在架体间工作时,密集架无论是电脑还是电机按钮都无法启动合架,这样防止其他工作人员不知其中有人随意开合架体而夹伤工作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3)电磁保护:智能型密集架还安装有电磁感应系统,如红外感应一样,当架体间有人时,不能随意开合其他架体,保护工作人员的.

采用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以L0强度等级的轻骨料混凝土为基准,研究石粉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应力-应变曲线的本构方程,运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石粉掺量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的掺入对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改善较为明显,石粉掺量为30%(分数)时其力学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用有理式方程表达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