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网络应用 » 流量按季收费,流量红利还是流量陷阱?

流量按季收费,流量红利还是流量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3 09:43  浏览次数:20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让全国各地都开始眼红,上海率先打破手机流量月底清零霸王条款,推季度计费方式,全国的手机用户又开始YY,希望能全国推广,你总是在风口上追逐,可惜你什么也没得到。
 
  红极一时的重庆首例通信数据流量清零案最终以“庭外和解”宣告结束,更多的用户盼望着自己也能享受到这种高大上的待遇。运营商的基础语音通话业务量下降以后,开始死掐流量的“咽喉”,流量资费始终居高不下,这一度成为用户心中的“硬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但是在强大的运营商面前,用户是没有任何反抗机会的(有用户在微博中透露:“此生不再用电信”,可见对运营商的憎恨了)。
 
  据报道,让全国用户羡慕的月度流量计费方式转变为季度计费方式在上海开始实行。
 
  我们可以看出,移动和联通走的是流量叠加包的形式,电信采用的是流量卡的形式,方式虽有部分区别,但是对于有流量缺失的用户来说,其不亚于一个新的福音。
 
  在这里我把用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流量饥渴症用户(我就是此类用户,你饥渴吗?可惜你多余的流量送不了我),即每月的流量都不够用,无论是500M,还是800M,总是对流量感觉到饥渴。另一部分是流量盈余用户,每月的流量多的都烧不完,无论是下载Music还是软件,流量都烧不完。
 
  按季度收费对流量饥渴型用户的作用比较大,用户出现流量缺失主要是在月底,虽然用户也可以使用10元70M的这种流量叠加包,但是季度的计费方式在流量上要多于按月叠加形式的。用户多出来的叠加的流量,终于可以不用“免费上缴”了,看个视频、下载个游戏这点流量就烧完了。按季度叠加的方式,最主要的特色是,给用户多了一个选择。
 
  对于流量盈余型用户,这里的流量叠加包的方式,是一个“空中楼阁”,说的难听点就是个坑爹的玩意儿。用户自身就不缺少流量,用户的流量在这里是有多余的,根本没必要花钱使用这种季度的流量叠加包,本就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流量盈余型用户需要的是,在自己本身流量套餐的流量叠加,用户当月没有使用的流量可以免费在下个月也使用,而不是月月清零,你存银行卡里的钱,每个月没有花完,银行能给你清零么?
 
  运营商和市场、用户三者之间的三角基情是很有意思的。用户对运营商的恨意“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其高昂的流量费用让用户痛恨,不过用户非常热爱市场的产品。市场对于流量也是恨意滔天,因为流量是用户使用产品最大的障碍,之所以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完全超越互联网,流量是最大的绊脚石,没有广大的用户作为基石,市场的产品是很难大幅度的流通起来的,这里面视频、音频等消耗流量较大的产品表现的最明显,不过市场很爱用户。运营商很爱用户,对市场是亦爱亦恨,用户是运营商“生钱”的,还能有比钱更亲的么?市场的产品总是试图绕过运营商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而很多时候总是避不开,痛并快乐着是运营商对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用户和市场需要的流量按季度收费,是在已有的流量套餐中,能够让流量按月顺延,当月的流量没有用完,往下一个月叠加,这才是最实惠的做法。现有的流量叠加,也许对流量饥渴型用户有一些帮助,能够让用户多一种选择,是按月叠加还是按季度叠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对流量饥渴的问题。
 
  运营商在这里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即流量终于可以不再清零了,用户的流量可以继续叠加,但是这是在花钱的基础上,用户需要先买流量才能叠加,好大一个坑!
 
  所以说这并不是一个流量红利计划,是一个流量陷阱,让用户花钱购买更多的流量,用户在流量缺失和流量资费的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变本加厉,它让你花钱呢!
 
  在流量资费的问题上,市场通过一些硬件产品让用户躲避流量资费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用户也通过公共wifi、无线网络等手段来躲避流量带来的资费问题,即使是正常的流量消耗,用户自身的套餐里面也会包含。
 
  市场上流通的如360随身wifi、百度的小度wifi等硬件产品,帮助用户逃避流量,在用户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360随身WiFi5个月销售500万个,小度wifi也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他的各种无线路由器产品也在市场上广为流通,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用户躲避流量,用户自身也主动的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流量。
 
  大部分用户目前在流量的消费主要在户外,公共wifi以及商场、商店提供的公共无线网络也为用户解决了流量问题,那么没有无线网络怎么办呢?这才是运营商应该考虑的问题。
 
  运营商在流量资费上的居高不下,一方面阻碍了市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推进,另一方面让用户想用用不起,这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推进都形成了阻碍。至于市场上盛传的流量买卖的方式,我认为这是一个自己YY的产品,运营商不会允许用户这样做的,太容易混乱,也很难形成管理。
 
  流量可以不用清零?一场文字游戏罢了,何必狂欢!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