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电子商务 » 钢铁电商已近200家 金融、物流是未来杀手锏

钢铁电商已近200家 金融、物流是未来杀手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13 08: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45
  “做钢铁电商,短期不可能盈利,现在的目标就是抢占市场。”在说出这些话时,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刚刚获得来自IDG、红杉资本等1亿美元的D轮融资,此时,距离这家电商平台成立还不到三年。
 
  “第一笔天使投资时只有1000万元人民币,现在这一轮的估值已经很高了,但我们相信,未来找钢网会是个百亿美元的大市值公司。”主要负责此次投资的IDG副总裁张海涛告诉记者。
 
  看中钢铁电商的不只是风投机构,仿佛在一夜之间,大钢厂、流通商都开始纷纷涉足这一领域。资本强势跟进的背后,是钢铁电商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然而,目前各类钢铁电商平台仍处于“烧钱”阶段,未来如何盈利,则充满了想象空间。
 
  找钢网样本
 
  找钢网是在2012年5月正式上线的,起先做的就是一个网站,让代理商将要出售的钢材信息挂在上面,服务商则可以在上面搜索需要的信息,看到合适的双方可以联系并达成交易。
 
  之后,找钢网逐步摸索一套业务模式—“撮合+自营”:“撮合”是指由找钢网担任中间人的角色,为钢厂和次终端、终端客户牵线搭桥,促成交易;“自营”则是指钢厂入驻找钢网平台出售钢材,并在2013年上线了找钢商城。
 
  “2012年上线时,我们整个交易规模只有2000多万元,到了2014年12月份,我们的交易规模达到2000多万吨,交易总额688亿元,较2013年431万吨(交易总额153亿元)提高了374%。”王东告诉记者,在找钢网的平台上,采购注册用户已超过2万家,其中小型钢贸商和长期有采购行为的大型钢贸商数量有1万余家。
 
  不过,王东也坦陈,目前找钢网还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阶段。收入来源主要在交易、仓储环节,比如先从钢厂进货,销售后赚取一定的佣金,再比如跟一些国企的空闲仓库合作,通过客户货物简加工或者储存后获得返利。
 
  “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此次融资后的重点投入也是继续招募技术和金融领域的人才,并继续向全国扩张,以及物流等增值服务领域渗透。”王东透露,2014年,找钢网就将全国19家分公司复制了发源地上海模式,同时推出了整合社会车辆的第四方物流平台“胖猫物流”和为客户提供授信的“胖猫白条”,“这三年我们看重的就是扩张,占据更多市场份额,2015年的目标是总交易量5000万吨,在钢铁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从4%增长到8%,同时将在物流、金融、仓储等领域发力,打造全产业链电商。”
 
  盈利模式探究
 
  尽管找钢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电商第三方平台之一,但相对于每年千亿规模的钢铁流通量来说,增长空间依然巨大,这也是不断追加投资的资本最看重的,当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就在上周,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拟共同投资20亿元加码电商拓展钢铁电商服务,而钢贸发家的西本新干线也宣布斥资10亿联手江苏西城钢铁共同打造华东最大螺纹钢在线商城。
 
  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已经由央企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参股的西本新干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得到中国铁物进一步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未来中国铁物旗下公司在各地流通的钢材,有望更多通过西本新干线的电商平台销售。
 
  而截至2014年底,国内相对较大的钢铁电商平台已经达到174家。据记者了解,目前涉足钢铁电商的企业主要包括第三方平台,如找钢网、钢银等;大型流通商电商平台,如西本新干线,五矿鑫益联等;以及钢厂办的电商平台,如华菱钢铁(000932.SZ)旗下的荷钢网,河北钢铁交易中心等。
 
  “当前钢铁电商间的竞争,已从前期单纯地追求做大规模和流量、吸引人气方面,逐步转移到追求全产业链闭环模式的升级方面。”西本新干线首席分析师邱跃成告诉记者,现在全国钢铁电商已接近200家,然而市场容量总体是有限的,各电商间不仅要比拼商业模式布局,还得拼资金实力、技术支撑、服务水平等综合实力,最终能从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电商巨头的估计最多3~5家,其他多数电商很可能被淘汰或整合。
 
  对于钢铁电商的盈利模式,邱跃成认为依靠钢厂代销的返利还远难以弥补日常支出,“在做到一定规模后,后期的重心将是在金融、物流方面进行布局,这可能才是能真正产生利润的重点,比如为买卖双方提供融资,再比如后期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沉淀等。”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