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网络热点 » 调查称6成网友会在网上与父母“分享”生活

调查称6成网友会在网上与父母“分享”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0 08:33  浏览次数:41
  你在微信、微博、QQ空间中跟朋友分享的酸甜苦辣,也会跟父母分享吗?近日,知名网友“伟大的安妮”创作的漫画《别自私地,独占你的生活》在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更有网友借此呼吁“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分享你的生活”,而对于在深圳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大部分与父母分隔两地,这个话题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涟漪。绝大部分网友表示,曾教过父母用智能手机,但如何跟父母分享生活,避免甜蜜的负担,还真是个技术活。
  根据微博调查,只有近33%网友表示愿意,选择了“会,为什么不呢?”,27%的网友表示部分愿意,选择了“部分,比如只分享QQ空间,不分享微信”,40%的网友坚决拒绝,选择了“不会,感觉会被监视”。但另一方面,在同时进行的奥一网调查中,117名网友中的绝大部分都曾教过父母用智能手机,主要理由是“让他们跟上时代”和“联系方便”。其中大部分父母有微信、微博、QQ中至少一个账号,但最主流联系方式依然是打电话。你是否愿与“父母分享生活?”有顾虑者也有积极行动者。加了亲人进朋友圈自然很温馨,但不少麻烦也相伴而来。
  顾虑
  父母爱干涉,还是算了
  歌曲《常回家看看》里唱,“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这词唱出了大部分父母的心声。但对于不少子女来说,这事还得再想想。网友“苏州”的态度就是“算了吧”,理由是“知道啥叫代沟么?你认为很正常的事,在他们眼里也许不可思议”。
  而除了代沟,更有朋友是想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在罗湖工作的申先生就说,他过年回家父母曾问微信朋友圈是怎么回事?其时解释过后也想过教教他们。但想起在家一再被问的工资、感情、未来打算等问题就有了顾虑,最终决定放弃此念,还是像以前一样“一周往家打个电话报报平安”。南山的王先生年过三十还未成家,在他看来“每次电话里问就够麻烦了”,微信朋友圈啥的还是“不用了吧”。
  事实上,子女是否愿与父母分享生活,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父母习惯。网友“苏西不姓苏”就称“我妈干涉太多,无法分享”。对此网友“Sm ilingw ater”分析道:“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我爸妈啥事不问,抓大放小,我啥都不隐瞒。相反,如果没事就要打听,恐怕我就要暗度陈仓了。”另一名网友“叶子爱享宝一世”则总结道:“这个不是愿不愿意分享的问题,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个人化的,就算最好的朋友都无法理解,更何况父母!除非,父母真的是与自己如同朋友似的,但,少之又少!”
  互动
  全家建了个微信群
  好在有顾虑观望者,也有积极行动者。还有全家建了微信群的。家住福田的邵小姐2012年“十一”举行大家庭聚会,妈妈和六个儿子媳妇以及孙辈们都聚齐了,趁着这个机会大家互加了微信,还建了一个“家人”群。同时帮最落伍的父亲下载了微信,其父自己取网名“春风”。此后微信群每到周末就格外热闹。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大家互相在微信群里晒吃的玩的。邵小姐最爱的就是把还在读大学的堂弟Q Q空间里和女朋友的肉麻回复截图后发到群里。而她父亲最爱的,就是将老家的老相册里的照片拍照后发出来,包括小时候光屁股的,一年级的小堂弟期末考了29分等等。这一年多的时间,大家庭里的大小新闻,都会出现在微信群里。
  让人想不到的是,对微信最上瘾的要数邵小姐的奶奶。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发生活状态在群里就是为了给她看的,让她知道大家在干什么,她看到了还会打电话再问一遍。然后再向生活在别处的家人们汇报。陪她去莲花山,陪她去吃饭,每次都要求邵小姐拍了照发到微信群里。一遍遍地问,“发到网上了没有?”然后每隔两分钟问一遍,老三回复了没?老四回复了没?要是没人回,她就会嘀咕,这个点,老四应该在开车,可能老三还没下班。
  两个月前奶奶的体检单被叔叔发在了微信群里,重度高血压加轻度肾积水。学医的堂弟立马回复了各种注意事项,家人也讨论开了。事后奶奶告诉她说,那天发了报告单之后她专门盯着叔叔的手机屏幕看谁回复得最早,以证明谁对她的身体最在乎。家人都在微信群里,只有奶奶一个人只会打电话,有时也会有些落寞。今年过年,奶奶甚至也提了句说想要智能手机。
  烦恼
  不敢发负面内容,无奈换马甲
  与家人分享生活,也有烦恼和纠结。网友“卓宝科技立华”表示,自从爸妈能看他的微信朋友圈,不敢在上面写伤心的话,还发吃的发航班号,发今天去啥地方了干吗了,就是想让爸妈知道,他在外面挺好的。与该网友一样,龙华的沈女士有次连续加班太累,就发了个黑眼圈照片配以发泄负面情绪的文字,结果次日就引来全体家人的嘘寒问暖,有些招架不住的她,赶紧发了个吃喝玩乐的在朋友圈弥补,“从此再也不敢发负面信息了”。
  建了家人微信群的邵小姐则讲了前晚的事,晚上11点多父亲突然打电话来,支支吾吾地问:“你姐的微信是咋回事?咋跑民政局去了?”邵小姐当场笑喷,事实是其姐下午去民政局办了张未婚证明,为了忽悠朋友晒了张民政局的照片和按了印泥的红色手指。结果吓着了父母,说:“总在电视上听说闪婚,还真以为她去登记了呢!”结果父母俩在家吵了一下午,晚上也睡不着。此事也让邵小姐明白“原来爸妈一直在关注我们朋友圈”。
  除了选择性发朋友圈内容,还有不堪麻烦者干脆就另外申请了个号。罗湖的何女士前段时间就接到一好友的通知,让她再加另一个微信号。理由就是那个号里有父母家人,很多事情不方便发了。无独有偶,在银行工作的黄先生最近也申请了个号,号名就是“××的马甲”,然后再一一邀请好友加入,理由也是为“避开家人”。
  想分享不容易
  四成网友拒绝
  【你会与父母分享生活吗?】近日,网友“伟大的安妮”的漫画《别自私地,独占你的生活》引起广泛关注,更有人呼吁“ 让父母分享你的生活”,不少年轻人远离父母在深圳打拼,这个话题在他们心里激起涟漪。@南都深圳读本发起,255人参与投票,单选。
  心理专家:年轻人要主动迈出第一步
  深圳市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凌谊看来,要与孩子形成良性的互动氛围,父母就要给孩子留空间。黄凌谊尤其不赞成父母私下关注子女微信,认为这本意虽是希望了解子女的想法,但一旦被子女发现,将损害亲子关系的信任度,“不亚于偷看子女的日记”。
  黄凌谊表示,抵触父母成为微信好友的人群,一般是青春期的少年。而30岁左右的人群,反而不反对和父母在微信互动。“30岁已过了青春逆反期,形成了较为独立的个性,有的已为人父母,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黄凌谊说,对于这部分人群,微信成为沟通平台,更能促进亲子关系的稳固。
  黄凌谊认为,已经加了父母账号的年轻人,也不用有太大压力,因为微信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也可以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进行。“平常有些话难以面对面说的,就在微信上写出来。”不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微信,也可以用轻松的口吻和父母商量,“不要加微信,想了解什么直接问我吧。”黄凌谊看来,很多矛盾也是子女不愿意尝试引起的,年轻人要主动迈出沟通的第一步。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