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经济纵览 » “黑土地”上的土地流转融资

“黑土地”上的土地流转融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1 08:31  浏览次数:30
  “黑土地”上的土地流转融资打印字号:T|T2013-12-21 07:40 来源:中金在线  浏览量:6次  我来说两句  12月的黑龙江农村看起来似乎显得过于素白,一望无际的农田被刚刚下过的冰雪覆盖。如果不是远处依稀可见的几个大型农机具矗立在寒冬里,这片广袤的土地就自然地融入了蓝天之中。在普通人眼里,这一切也许看起来极为平常,但对于五里明镇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总经理李树义来说,眼前的这一切都让他难掩兴奋的心情。“瑞雪兆丰年。明年收成一定好,咱的那些大型收割机、播种机又要派上用场了。”
  土地流转使城市人变身“新”农民
  李树义所在的五里明镇,是农业百强县肇东市的一个小镇。2009年之前,李树义还算是个城市人,但因为偶然的机会回老家做了一些项目,当地政府就鼓励他回到五里明镇做点儿投资。带着对这片黑土地的留恋,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梦想,仔细考虑后李树义就和当地政府一起出资2000万元建成了五里明合作社。
  合作社要运行,面临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地从哪里来。刚开始的时候,全镇只有17户农户将7000亩连片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大部分人都不信任,谁知道你能做成什么样子”,谈起最初的创业,李树义依旧觉得很是困难,“不过,随着利润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包给合作社来种,自己也在这里谋份工作。以今年的情况来看,农民除了每亩地能拿到630元的流转费用外,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赚上3000元左右的月工资。”而同时,有了大面积的连片耕地,合作社才能用上现代化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采取集中耕地、集中灌溉、集中采购等方式,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控制了成本,利润自然也就上去了。到现在,当地已经有1249户参与到了李树义合作社的土地流转中,土地经营面积达到6.3万亩,其中玉米4万亩、马铃薯2.3万亩。“今年光是马铃薯每亩就有6000多斤,每斤价格8毛多钱,咱们规模化经营成本相对低一些,合作社的收益还是很好的。”李树义欣喜地说。短短4年,70多倍的数量增长,无疑也反映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给农民带来的巨大福利。“合作社现在的能力可以种植10万亩土地,我们还在一点点地扩,到2014年应该就能达到11万亩了。”李树义告诉记者。
  最近,合作社还建起了烘干塔,并与农科院等机构合作,从育种到深加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今年,李树义还计划成立谷物瓜菜合作社,深耕细作、扎根这片土地。李树义,这位过去的城市人,变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新”农民。
  开创土地流转融资“五里明新模式”
  但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农民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尤其对于刚开始创业的李树义来说,资金成了让他抓破脑袋的老大难。
  如果说买种子化肥的钱可以采用联保方式进行贷款,那这种传统贷款模式却很难满足大面积土地流转带来的资金需求。同时,农村土地的性质又决定了合作社不能直接将农民流转来的土地进行抵押贷款,在此情况下,发展大农业的美好目标,对于合作社、银行、政府三方来说,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过,有困难就要去探索、去总结、去找可行的路子,以规避法律风险为前提,落实对农业大力度的扶持。在人民银行肇东市支行的统筹协调下,各个银行逐渐在以往实践和充分调研基础上设计出了具有探索意义的“五里明新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
  据龙江银行肇东支行行长助理杨士勇介绍,他们与中粮信托合作,将合作社不能直接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信托化,使其成为能够合理抵押的资产,在法律范围内有效解决了瓶颈问题,不仅变活了土地这个沉淀资产,也增强了合作社的融资能力。另外,龙江银行还与东北农业大学展开合作,在整个研发生产环节上为当地农业提供技术指导。这套“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信托+政府+科技”的融资模式,以合作社为借款主体,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和鱼塘承包权信托发放贷款,并利用信托受益权质押为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将不能直接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资产信托化,从而增强了合作社规模化融资能力,解决了抵押难的问题。数据显示,从2009年进入五里明镇开始,龙江银行就为其提供信贷178万元,支持流转土地1万亩,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放贷5108万元。
  而除了龙江银行之外,农信社、建信村镇银行及农行当地分支机构都根据土地流转需求设计了不同信贷产品。建信村镇银行引入了第三方担保公司,在风险可控和法律范围内支持当地土地流转的大规模进行。同时,建信村镇银行还在当地首创与行业协会合作,基于对行业内部的深入了解,推动信贷链条式投放。而作为专业服务“三农”的农信社,也从2010年开始累计发放贷款4500多万元,支持种植合作社13家,各行各业共25个。今年7月份,农信社还为李树义的合作社增加500万元的贷款,用于扩大马铃薯经营规模。目前来看,大规模信贷的投入使得五里明镇可以整合各类资金,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同时,规模化的种植也有效提高了粮田的产量和质量。这样一来,贷款的及时偿还也得到有效保障,一个良性的循环应运而生。
  摸着石头过河“创新”在困难中探索前进
  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化大农业的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都在不断地探索试验,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以及农村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都令农业的贷款融资依旧存在很多难题,这对金融机构和农民来说都有着难言的苦衷:农民缺少足够的抵押物,又觉得银行贷款手续非常复杂;而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必须风险利润两头抓,尤其在土地方面,更有着不能逾越的法律红线。进入改革深水区之后,有些问题甚至无法依靠金融机构自身来解决。借助信托、担保等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困难,但依旧会给农民带来附加费用。不少扎根于“三农”服务的银行工作人员感慨,工作太难做,要破除的障碍太多,单靠金融机构一己之力很难做好。
  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黑龙江成为我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剩谈起多年农业发展的经验,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王迅总结,怎样把土地变为农民手中真正的资产,实现丰产增收、共同富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核心思想之一。截至今年6月,黑龙江省涉农贷款余额4542.6亿元,同比增长16.8%,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5602万亩,比上年增长25%。目前看来,只有在集约化用地、开展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农业才能实现大规模现代化的发展。但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也会出现大规模资金需求,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怎么去抵押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从黑龙江的多年实践来看,总结出的可借鉴经验不少,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实践基础上找到了问题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民财产权利、农村发展、农村用地等问题都有了更高程度的关注。未来,一旦能够突破瓶颈环节,农村将成为潜力与生机无限的地方。
  “咱五里明土地流转搞大农业做得好,很多人都来考察。每次谈起来还是觉得我们走过的路挺难,但也特有成就感。”李树义看着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农田笑着告诉记者,“等到明年七八月份再来,满眼都是金黄,特别漂亮。”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