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经济纵览 » 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启幕

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启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9 15:22  浏览次数:20

在新一轮的国资改革浪潮中,上海走在了前列。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后,上海市国资新一轮改革正在提速。多名知情人士透露,上海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的决定有望于12月初推出。受此消息影响,近日上海国资板块表现活跃。

上海国资新版改革方案着眼于“先行先试”,或将在进一步推进国企成为公众公司,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实施分类管理、分类设置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国企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简单来说,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方案将细化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型的思路。

据称,这是2008年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9号文”)后,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又一次全面部署。

新版淡马锡有望落地

而上海国资新版改革方案,除了继续深化落实2008年的‘9号文’的工作,还将有诸多新的创新。其中之一,可能是将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市国资委想进一步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平台资本配置功能。

这被外界认为是,上海市国资委有意引入新加坡的淡马锡管理模式。“未来上海国资将更多地以出资人的身份出现,而非管理人。”湘财证券行业研究部经理戚海鹏表示,越来越多的国企业上市的环境下,权力下放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之路。戚海鹏认为,从淡马锡的经验中,或许能猜测上海国资委未来的改革方向。

资料显示,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全部资产属于新加坡财政部,是完全的国有企业。虽然政府全资控股,但在实际运行中,淡马锡却不干预控股公司在运营或商业上的种种决定;在公司治理层面,淡马锡控股公司也尽量避免参与旗下各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决策,让这些企业充分依据正确的商业原则开展业务;另外,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理人选择,与政府完全脱钩,还拥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所需要的投资与管理团队,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搜寻。

事实上,上海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上海国盛集团,立足围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挥国资重大产业投资平台、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和国资市场化融资平台的功能和作用。2010年,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当时就被外界认为是“上海版淡马锡”,但由于缺乏市场化和专业化机制,这两家公司的运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了解,未来上海国资可能聚焦在与上海城市定位高度相关的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而对于那些传统的行业,将加快调整和重组。

竞争型企业成主角

要推出上海版的淡马锡首先要明确的是国企的定位,长久以来,国企官本位以及效率低下源于对国企定位的一刀切,一些竞争性行业无法以市场为导向。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决定》明确提出了“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这为国企分类监管作出了最高的“定调”。

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将直面分类监管这个问题。据了解,未来上海国资改革将明确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

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应按照市场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而有分析人士指出,竞争类企业中的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激励机制方面的动力和需求更足。

而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上海国资委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分类治理结构。对于那些竞争类企业,未来可能会加大外部董事的委派力度,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兼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

“而功能类和保障类企业中,对于国有独资企业,总经理将成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而国有多元企业,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兼任总经理,董事长与党委书记分设。另外,功能类和保障类企业外派财务总监。” 一位国资委专家如此表述。

而对于竞争性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来说,整合大幕正在拉开。

就在一个多月前,新华传媒10月27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解放日报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并更名为上海报业集团。拉开了上海国资新一轮重组整合的序幕。在不少投资者的预期中,上海广电系统旗下两大传媒集团或是下一个整合目标。

同样,房地产作为上海新一轮国资整合的重头戏也开始渐渐清晰,据最新进展,上海本地地产发展商,有望借壳整体上市。届时,绿地集团将利用金丰投资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绿地香港则将作为绿地集团在港重要融资平台,重点负责华南地区的地产业务。

国企激励机制改革成重头戏

除了对国企进行分类管理,提高效率之外,此轮改革中另外一项被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则是国企激励机制改革。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上海国资改革将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为突破口。特别是竞争类的、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能将会不断推出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不仅激励机制是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大保障,在配合负面清单管理的政府行政思路上,更需要容忍更多的企业自身创新,并能够豁免创新带来的风险及造成的潜在损失。这是国有企业从保守经营转向真正的创新发展非常重大的制度突破。海通证券认为资产整合和经营改善是由此催生的两类投资机会。

事实上,上汽集团、上海建工、上港集团三家公司已通过养老金产品,变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代表着上海国资改革在激励机制方面的重大突破。资料显示,三家企业在长江养老保险设立长江中长期延付增值投资账户。针对公司管理层、关键骨干和对公司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员工,接受其委托,将缴费资金的80%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公司自己股票),另20%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另一家国企城投控股则通过引入鼎晖投资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以前一股独大的现象。

有消息表明,未来上海市国资委对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能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而那些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可实施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等激励方案。

此前的11月4日,上海公布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已经提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的本市国有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此外,在上海市国资委此前的讨论中,还提出将研究国有划拨土地采用国家作价入股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探索土地二次开发企业参与利益分配的可能。

海通证券也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两类投资机会中第一类是受益于产业资产整合中做大做强的上市公司,第二类是受益于股权激励、市值利润考核改善经营效率的上市公司。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