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IT互联网 » 试试用互联网思维治堵

试试用互联网思维治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5 09:55  浏览次数:34
   没有意外,这个“五一”假期,最易引发共鸣的关键词依然是“堵”:出城堵、回城堵、景区堵、吃饭堵,上个厕所居然也堵。
 
  其实不止“五一”,从“十一”到元旦、从春节到中秋,每每放假时间,高速路、风景名胜甚至购物商场,处处都像得传染病一样“逢假必堵”。堵,俨然已成公众假日挥之不去的阴影。
 
  堵的原因有很多:随着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节假日旅行、购物休闲需求增多。同时,私车数量呈直线上升,而旅游资源、道路资源建设跟不上需求。假日时间集中,令短途自驾游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出行需求集中,自然导致节假日各种交通方式、各地景点不堪重负。
 
  由于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年,社会各方面曾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和建议。比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应该看到,峰时交通需求高涨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任何基础设施的修建都是考虑到日常应用的最大化需求,因此,不可能单单考虑节假日的最大客流修建更多高速公路。
 
  又比如,有声音建议进一步分散节假日安排,尤其是推动落实自由度更高的带薪休假制度,将出行需求化整为零,有助于避免井喷式出行。然而,这项制度距离落实依旧遥远。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要想靠带薪休假制度达到满足不同行业职工的假日需求,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他的,包括落实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引导国民提高交通素质等等,或是治标难治本、或是无法立竿见影,总体上看,短期内难见成效。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记者注意到,一些高速公路或是一些景区节假日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超负荷的巨大车流和人流,一个重要原因是出行信息或是人流信息的不对称。
 
  以北京廖先生的出行经历为例,廖先生5月1日从北京出发走京藏高速去河北游玩,原本只需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耗了近十个小时,“我料到会堵车,所以特意早上六点就出门了”;去年十一,廖先生到周边游玩也曾遭遇堵车,那一次,他是早上七点出门的。
 
  在廖先生看来,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就能减少堵车的几率,因为去年十一“有朋友比我早出门一小时,就没遭遇堵车”,很显然,他的信息来源于去年的经验。
 
  互联网思维或许能让情况有所改观。一位网络工程师告诉记者,建立公共网络平台,让出行者通过手机随时获取实时信息,比如某路段某时点的车流量,能承载车流量的极限,同时依据当前车流情况和历史大数据分析并告诉出行者将出现的拥堵程度、拥堵时间等等。
 
  据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路况信息,5月1日零时至16时,有130.74万辆小汽车涌上高速公路,车流量同比增长5.26%。以京藏高速为例,尽管早上不到7点就已开启拥堵模式,但一直到上午10点多,仍有大批私家车还在不断涌入。
 
  “如果当时能知道到京藏高速更为详细拥堵情况尤其是可能造成的拥堵时间,我不会在这个时间出门。”廖先生坦言。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信息灵活安排出行,不仅能降低出行者本身遭遇拥堵的几率,也能有效减少更多出行者进一步“添堵”,减轻车行压力。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运用于一些人满为患的景区。以记者曾经在去年十一走访的颐和园为例,接近十七孔桥处的洗手间通常需等待超过半个小时才能如厕,而有的地方却几乎不用等待。如果游客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实时获取园内各处洗手间人流情况……
 
  事实上,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运用到社会各个层面,还能大大降低无谓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以医院为例,很多人看病经历都是排三、四个小时队,真正看病和做检查的时间或许只有十几分钟。如果能将所有病人、医生看病、检查实时流程搬上网,根据看病者的序号以及历史大数据推算出等待时间,供随时查询获取,那么,在等待医生或者检查的时间里,看病者或许还能出去喝杯咖啡或者读上半本书。
 
  网络工程师告诉记者,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移动智能客户端的普及程度,“要做到这些并不难”。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