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IT互联网 » 阿里靠复制和收购来布局移动互联网是乱了阵脚

阿里靠复制和收购来布局移动互联网是乱了阵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2 09:20  浏览次数:22
  阿里整个团队从高管到中层到执行层,实际上均全部由商业思维主导。百度和阿里都在微信取得决定性地位之后开始陆续大举收购,但凡有些移动用户基础就花重金买入。阿里和百度,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做法多少让人看不到理性和成熟企业的规划和章法,呈现出来的是“气急败坏、急功近利、欲速不达”的状态。

在腾讯的微信拿到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张门票之后,作为BAT的BA(百度和阿里)开始坐不住了,担心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上受制于人,这三家都以流量变现为主要收入的公司开始了移动互联网的布局。
 
  只是腾讯用的是自己最长项的“产品开发”,通过自有的产品开发能力在各个领域开发移动产品,并且以具有远见的方式提前两年时间做强做大微信,从而将所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始整合到微信这个平台级的产品里,发展态势越来越渐入佳境。
 
  阿里的移动端布局思路仍不清晰
 
  反观阿里和百度,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做法多少让人看不到理性和成熟企业的规划和章法,呈现出来的是“气急败坏、急功近利、欲速不达”的状态。
 
  百度和阿里都在微信取得决定性地位之后开始陆续大举收购,但凡有些移动用户基础就花重金买入。
 
  百度似乎在这方面要好许多,虽然花的钱比阿里多好几倍,但思路似乎慢慢清晰,那就是仍然通过搜索占据主要的地位,不触碰自己不擅长的社交产品领域,通过搜索“轻应用”的方式将所有移动产品进行整合来控制应用下载和使用入口,在百度的眼里,移动互联网不可能只是一个微信来承载所有的应用。
 
  而阿里的移动互联网布局则显得有些慌乱,一方面加快自己在移动产品的开发,包括无线淘宝、天猫,再到微淘、旺信的关联移动产品,然后是进入全新的社交应用领域开发“来往”,对于阿里的团队来说,开发几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当然没有难度,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开发这些产品?开发这些产品的价值何在?这些产品如何整合形成粘性更强的平台级应用?
 
  阿里在这三个核心问题上显然没有思考清楚,只是为了开发移动产品而开发。阿里在产品开发思路上在互联网时代就一直比较混乱,像淘江湖、嗨淘、后院、视频和电子书的淘花(taohua.taobao.com)最终都变成一个个频道,甚至有些产品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或者几经改名改版都未能起死回生。
 
  这些过程都清晰地反应阿里是一家商业性质的公司,从最早的商业会员收费(电话营销发展业务)到虚拟商业地产(淘宝的网上摆摊模式和天猫的百货开店模式),整个团队从高管到中层到执行层,实际上均全部由商业思维主导,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产品经理成为阿里创业最多也是被挖脚最容易的一部分人。
 
  阿里在重复互联网时代的玩法
 
  马云(微博)宣布退休去搞菜鸟,这次又回来发内部邮件强行推广“来往”,是其仍然寄希望于10几年前发展阿里诚信通会员时强行摊派KPI拉人头的方式,加上煽情鼓动合作的商家及其公司来使用,以期形成习惯之后获得和微信分庭抗礼的资格。如果是这样的想法,那么我个人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或许可以,因为电脑都是公司配的。但显然这不是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布局,而是没布好局的慌不择路!
 
  另一方面阿里则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举投资和收购了陌陌、新浪微博、高德地图、虾米音乐、UCWEB和友盟,这些收购回来的移动产品会不会和阿里在互联网时代的收购策略一样,买回来之后基本就活下来的机会就变小了。想当年的雅虎中国在中国可是四大门户之后,被阿里收购之后最终无论是门户还是邮箱都没了;而当年与大众点评一时瑜亮的口碑网被阿里收购后还剩下什么?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收购心理和收购策略,作为外人不得而知,或许阿里几万员工会更加清楚,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结果。如果马云现在是退而不休,那原来在互联网主导的收购思路会不会在收购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重蹈覆辙不好过早下结论,但如此强推“来往”不禁让人捏一把汗。
 
  为什么不是把精力放在加速整个收购回来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或者干脆将其中一个产品继续用心做强做大,如:新浪微博本身已经是非常好的移动社交产品,作为其复制对象的Twitter已经要上市了,而阿里却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流量变现平台,粗暴地加入几个广告位了事。而其它收购回来的产品整合进淘宝和天猫的进展显然比较缓慢或者难以整合进来,除了高德地图在本次双11有可能被整合进来之外,其它产品似乎很难整合进以电商为基础的无线淘宝和天猫的平台。
 
  阿里强推来往的真实目的
 
  阿里将“来往”定义为集团战略级产品,是否因为收购产品整合进电商平台难度大而不得不如此?如果是这样,“来往”确实值得如此强推,否则收购回来的产品何去何从成了一个摆在阿里高管面前的大难题。
 
  只是阿里这样通过复制和收购来布局互联网胜算有几何?
 
  从近两个月阿里的这些做法来看,显然有些乱了阵脚,作为已经年近半百的马云来说,阿里真正的危机并不是像他所说的:“今天的无线互联网别看微信那么强大,那和2003年的互联网格局差不多,那时候的新浪、搜狐、网易也不是高不可攀,无线互联网的游戏刚刚开始。”更不是向着80、90后的员工喊喊当年对70后喊的口号:“10年前,没有人会相信淘宝会打败巨大的对手eBay,十年后我们难道不可以一试?……这不是战略,这是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力的努力。”毕竟对手已经不是不了解本地网民的跨国巨头。
 
  当然,也不排除阿里由于今年无法在香港上市,从而借这种强推“来往”的方式来给自己找台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如果“来往”没有“建树”,那么阿里上不了市也就怪不了马云了:“我们和别人比的不仅仅是技术,实力,我们比的是每个阿里人的团结、毅力、速度、耐心……更何况在技术和实力上我们不差别人,在无线上没有建树,我们就不该考虑上市!”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