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IT互联网 » 传统银行会是“将要灭绝的恐龙”吗 (1)

传统银行会是“将要灭绝的恐龙”吗 (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5 20:22  来源:贸易谷  作者:贸易谷络  浏览次数:140

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打响了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争相向金融领域转型。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小贷取得亮丽业绩,近期盛传 “阿里担保”将落地广州,在金融领域再落一子。不久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更是直言:“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互联网的最后一块宝藏。”

面对互联网这种新工具、新方式和互联网企业咄咄逼人的新挑战,国内银行业已经有了危机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此前抛出惊人之语: “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它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

支付企业“逼宫”银行

这是一组令银行业汗颜的数据。1月中旬,支付宝首席财务官井贤栋透露,支付宝的日交易额达到60亿元人民币。而在去年11月11日,天猫加上淘宝的销售额达到191亿元,1天实现1亿笔交易,其中用支付宝快捷支付的交易笔数为45.8%,传统网银支付的仅占23.2%。

实际上,在支付领域攻城略地的不只是支付宝一家。如果说支付宝是以从“你敢付,我敢赔”,以担保为核心起步,快钱则通过发展线上线下POS清算为核心竞争力,易宝支付则从行业支付入手,为网游、航空业、行政教育、电信及保险行业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支付缴费、资金归集、清算和管理服务。根据一家研究机构新近发布的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

支付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让银行业眼睁睁错过了一个支付市场。对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有过一句经典概括:“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尽管这句话是针对传统零售行业,但同样适用于金融领域。

第三方支付曾经是为银行打工的草根行业,用于扩展银行的支付渠道。由于支付本身并不赚钱,只是从交易中提取微小的手续费,让习惯于获取存贷利差的银行根本不屑于做这样的业务。不过,支付虽然利润低,但支付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却越来越有价值。通过挖掘数据“金矿”带来的收益,远比银行守住金库来得高。

借助丰富的买卖数据和资金流水记录,阿里巴巴集团设立的小贷公司迅速发展。据悉,浙江和重庆的2家阿里小贷注册资金16亿元,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9%。去年7月,阿里小贷已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

近期,坊间盛传阿里巴巴将在广州设立“阿里担保”,进一步放大资金杠杆。还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将在全国设立7个金融中心,开展担保业务。

银行受制规则不对等

在互联网企业眼中,阻挡它们向金融领域迈进的,似乎只有政策和牌照问题。因为坐拥131.26万亿元资产的国内银行业如同一头大象,虽然庞大,但反应迟钝,甚至连转身都困难。

不过,面对“错失先机”的尴尬,银行则有不同看法。浦发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银行业并不惧怕竞争。全国的银行有上千家,最大的一家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15%,我们每天都在激烈竞争。只不过,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业务规则不对等。银行受到了多方面的监管和制约,必须遵循各种规则,但互联网企业实际上是没有监管,它们无需遵守相关规则,对客户资金的保管也非常宽松。”

该人士举例说,比如说信用卡还款,在网上跨行还款非常方便,为什么银行不做?因为银行不能做,按照现行规定,银行间的跨行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的结算系统去做,双方银行要签约,而且客户身份认定等流程也非常严格。但支付企业自己建立了一个小网络,无需通过央行就能完成。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