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百日两降息考量: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考验银行

百日两降息考量: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考验银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2 08:32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8
 百日两降息考量:惠及实体经济
 
     春节长假刚过,央行再次启动降息。这是继2014年11月22日后,央行在短短百日内再次降息,也是自今年2月5日央行宣布降准后的又一重磅政策。
 
     “在通胀率下降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努力保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本次降息进行了解读。
 
     对于如何打通降息提振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一名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降息若要惠及实体经济需加快相关配套措施,下一步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以及银行破产制度的完善方面需要加快。
 
     营造中性的货币环境
 
     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有市场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已接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央行为何在短短百日内两次降息?实际上,随着CPI的持续回落,以及PPI已经连续35个月负增长,市场对通缩压力加剧已有预期。从企业角度而言,融资成本仍然较高,剔除物价因素后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更高。
 
     马骏向本报记者称,这次降息是为了“营造中性的货币环境”。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通胀率下降速度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政策就可能自动紧缩。
 
     马骏认为,当前物价涨幅处于历史低位,为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专家认为,此次降息有利于带动贷款利率和整个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缓解企业压力,起到稳增长的效果。
 
     “由于银行仍普遍参照基准贷款利率定价,基准利率对贷款利率水平的影响仍很大。去年11月份降低基准利率之后,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就已经有所下降。”马骏向本报记者表示,估计这次降息还会进一步起到降低名义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由于信贷与债券融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债券的融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此外,由于这次降息基本属于对称性降息,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也会为贷款利率下降提供较多的空间。
 
     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百日内两次降息一次降准,银行业开始感觉到决策层对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但依然存在着银行成本下不来等传导机制方面的问题。”上述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银行不良率的压力、银行负债端拨备率的考量和准备金较高都是银行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他认为,降息若要惠及实体经济需加快相关配套措施,下一步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以及银行破产制度的完善方面需要加快。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本报记者表示,鉴于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较高的现实,要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一味加大信贷投放并非最佳选择。融资渠道过于依赖信贷资金不利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利息支出过高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是当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长远之策还是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此外,利用人民币适度贬值,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库存较高的对策之一。
 
     杨驰表示,当务之急还需要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传导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和放贷意愿。近两年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杠杆率管理、存款偏离度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长远来看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但短期内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削弱了放贷能力。加之经济放缓压力和企业经营不理想,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反弹,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应适当考虑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减压,更多出台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调动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浮动区间扩大考验银行
 
     央行此次降息依然采取了同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方式,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从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以来,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再次决定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表明了央行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意图。
 
     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后,活期存款利率将从原来的0.35%提高至0.455%;一年期定存将从2.5%提高至3.25%;2年期、3年期定存最高可上浮至4.03%和4.888%。
 
     “这意味着经营成本的加大、利差的进一步缩小,对银行来说,挑战还是蛮大的。”中山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陆军说。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看来,央行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挤压了银行利润空间,让利企业。
 
     根据记者观察,国有大行过往步调一致的节奏已被打破:建设银行这次选择将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浮20%,而工、农、中、交四家大行均只上浮10%。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差异化更大。其中,股份制银行除恒丰银行、浙商银行一浮到顶外,执行基准上浮20%的较多,但在1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的差别较大,不少银行选择基准上浮10%,基准上浮区间为6%~20%。城商行和地方中小型银行则更加“慷慨”,不少选择上浮30%,一浮到顶。
 
     “若达到1.4倍就是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了。这次降息会成为一个分水岭,大部分大银行都不会上浮到顶了。每上一个百分点,都会使得银行的成本大大增高。”上述银行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由于银行同业存款的稳定收入状况被打破,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这同时也使得银行自身在加快市场化。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