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乳业1632种配方生出2258种产品 被指过多过滥

乳业1632种配方生出2258种产品 被指过多过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11 08:52  浏览次数:16
  去年底以来,随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以下简称新细则)的出台及一系列组合拳打出,加之恒天然事件的冲击,国产品牌终于对外资品牌和OEM(代工产品)做了一次正面反扑的尝试,稍解了压在胸口多年的“恶气”。
   5月末,食药监总局公布了首批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白名单”,质检总局也公布了115个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孰料,名单的公布引发了看空伊利的轩然大波。更有业内人士指称,随着知名乳粉代工企业善腾拿到进口许可,曾被央视曝光过的贴牌品牌纽贝贝等“假洋品牌”或借机“洗白”。此外,82家过关企业的婴幼儿乳粉配方超过2000种,亦被指“芜杂”。
  这份名单隐藏着什么玄机?82家通关企业呈现出怎样的竞争格局?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记者试图通过解构名单的蛛丝马迹,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名单篇
  1632种配方生出2258种上榜产品51个“落榜生”涉及多家知名乳企
  记者董来孝康吴文坤发自北京
  2014年5月底,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的换证审核及再审工作暂告一段落,食药监总局公布了82家过关企业名单,51家此前接受审核的企业成了“落榜生”,但落榜企业的名单没有具体公布。记者发现,多家知名企业都有“落榜生”,并不一定是受限于资金和技术实力,更多是一种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
  另外,食药监总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同一种原辅料只能有一种配方,但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得出,“金榜题名”的82家企业产品种类已高达2258种,但配方却只有1632种,一个配方衍生出多个产品的做法在多个国产品牌身上出现,“奶海战术”意图明显。
  至于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认证被指“放水”以致贴牌品牌转正,业内看法不一,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大知名乳企均表示“不担忧”。
  获批企业或超百家
  截至5月30日,有82家企业获得通过,但在51家未入榜的企业中,有23家企业申请延期审查,有业内人士预计,6月底或7月初,二次审查工作可能会开展起来。
  原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23家申请延期审查的企业经过“补考”,最终能拿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或超过百家。
  记者通过食药监总局近日公布通过审查的82家企业名单和2013年8月食药监总局发布的128家企业名单发现,暂时未通过审查的51家企业中,有22家与通过审查的82家企业有着直接关系。
  北安完达山、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一一分公司和军川分公司3家“暂时出局”,但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双城分公司通过了审查。
  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和黑龙江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2家 “暂时下场”,但在广东的雅士利国际集团则能“继续参赛”。
  黑龙江农垦正元乳业和黑龙江农垦摇篮乳业有限公司2家 “暂时出局”,但依安县和肇州县摇篮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则获得通过。
  前身为大庆乳品集团、并于2010年10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的环球乳业,其旗下大庆乳品厂有限责任公司位列82家企业名单之中,但于2009年收购的位于五常市的黑龙江常庆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榜上无名”。
  2003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旗下的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银桥贝多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也出现在了82家企业名单之中,但2004年9月30日,其与新疆兵团七师125团柳沟总场共同出资新建的银桥国际控股(新疆奎屯市)乳业有限公司 (西安银桥乳业集团和新疆兵团七师125团柳沟总场各持股60%和40%)则“无缘榜单”。
  榜上有名的雅培、辉山乳业、江西美庐乳业、晨冠乳业、黑龙江红星集团和明一国际也各有一家下属企业“暂时出局”。
   “雅培广州工厂确实没有出现在82家企业名单中,但雅培嘉兴工厂却通过了,这是雅培主动抉择的结果。”王丁棉表示,以雅培的实力,资金并不是什么问题。
  记者为此独家采访了雅培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经过对中国运营情况的综合评估,雅培决定整合在中国的营养产品生产能力,为此,我们决定将关闭雅培(广州)营养品工厂”。
  乳业专家陈瑜向记者表示,并不是51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都是因为资金和技术实力受限而“被迫”停产,有些是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结果,也有些是预计回报不足以弥补当前投入而主动放弃。
  为通过此次审查而投入近亿元用于GMP体系建设及生产设备改造升级的飞鹤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永斌更是直言,飞鹤经营良性,现金流十分充足,并不缺钱,这点可以明确。
  不过,2013年8月食药监总局发布的128家企业名单,与此次通过的82家企业和“暂时出局”的51家企业并不完全重合,比如此次82家企业名单中有7家企业获得通过,分别是石家庄君乐宝太行乳业有限公司、辽宁辉山乳业集团(秀水)有限公司、辽宁辉山乳业集团(锦州)有限公司、飞鹤(龙江)乳品有限公司、雅培(嘉兴)营养品有限公司、长沙素加营养品有限公司和临夏州燎原乳业有限公司,但并不在2013年8月食药监总局发布的128家企业名单之中。换言之,由于两份名单并不完全等同,单纯对比两份名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王丁棉表示,广东有包括雅士利、施恩、雅贝氏和美赞臣4家企业通过审查,但其实另外6家中只有一家未能通过审查,雅培(广州)主动申请注销,其余4家只是申请延期审查而已,但这些具体的信息局外人很难得知。
   2200多种产品被指“过多过滥”
  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表示,婴幼儿配方乳粉相同的原辅料只能有一种配方,并报当地的省级食品药品部门。
  记者对通过审查的82家企业名单进行了统计,发现共有1632个配方及2258个产品通过审查,产品数超过100种的有3家企业,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以184种产品高居榜首,该公司仅配方“Q/SYYY0017S”就衍生出了30个产品品种;西安银桥贝多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以144种紧随其后;产品达100种的加比力(湖南)食品有限公司位居季军;青岛索康食品有限公司以94种排第四;北安宜品努卡乳业有限公司72种挤进前五——这些全是国内品牌。
  5家外资品牌的产品偏少,且除了惠氏和美赞臣,其他均为一个配方对应一个产品品种。产品品种最多的是惠氏营养品 (中国)有限公司,有34种,其次是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19种,双城雀巢有限公司则是10种,雅培(嘉兴)营养品有限公司只有8种,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则不过4种。
   82家企业名单中的6家OEM,施恩(中国)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是34种产品,上海纽滋营养乳品有限公司产品达21种,其他4家产品都未超过20种。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向记者解释,国外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很少,每个品牌拥有的产品数也不多,主要靠拳头产品取胜,国内则偏重于数量,但效果看来并不是很好。
  尼尔森数据显示,在市场份额上,5家外资品牌占据了2014年2月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前十名的5把交椅,惠氏和美赞臣分别以13.4%和11.2%位居冠亚军;而产品数排在前5位的只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圣元国际集团,以3.5%的市场份额排名12.
   “本应该通过市场这只手和消费者的选择来解决国内婴幼儿乳粉配方过多过滥的问题,但对特殊敏感的产品来说,通过政策规定的方式,淘汰一些不符合新标准的配方,对市场来说是一种规范,也是降低风险的一种办法。”乳业专家陈瑜如上表述。
  OEM“转正”悬疑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截至6月3日,已有115个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通过了注册认证,除了多美滋、雀巢、雅培等进口品牌以外,还有新西兰善腾和荷兰赫尔达夫这样的世界知名奶粉代工厂,甚至曾被央视曝光的纽贝贝也榜上有名。据人民网报道,纽贝贝曾标明是新西兰原装进口,但其总代理地址是一家修车厂,给纽贝贝提供代工的就是善腾集团;该集团代工的有十几个品牌从不在新西兰销售,全部特供国内市场。
  “OEM在进入流程等门槛有所提高,但国内大量杂牌OEM清理效果差,大批技术、工艺水平较差的OEM并未从根本上清理出去,且通过认证,这些企业披上了纯进口的合理外衣。”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向记者表示,一些小规模、没有技术和品牌底蕴的OEM奶粉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但中投顾问研究中心简爱华表示,对于OEM转正不用太担心,首先这些通过注册认证的OEM应该是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且不少OEM通过品牌售卖的方式已经实现了自行生产。
  “经过此次注册认证,九成OEM品牌被清理出去,进口奶粉有了大幅提高,但也有不少OEM进入了名单,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国内乳粉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蒙牛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反过来讲,也正是因为市场竞争,将来一些相对小的品牌可能会退出市场,整个市场格局依然被大品牌主导。
  雀巢和雅培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就“OEM转正”问题向记者作出表述,多美滋相关负责人也没有正面回答。
  被问及如何看待 “OEM转正”时,飞鹤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永斌不愿多谈,但表示一切行为都是市场行为。
  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乳粉市场销售构成中,OEM只占15%,但品牌数目中OEM品牌占到60%。有媒体报道称,此次认证OEM轻松“漂白”,对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形成冲击。
   “我对OEM转正这件事确实比较纠结,一方面不少OEM确实存在问题,比如央视曝光过的纽贝贝,但从国际品牌发展史上来说,没有工厂不代表质量没有保证。”乳业专家陈瑜向记者表示,品牌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资本和保证。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也表示,对OEM应该抱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因为质量问题的源头不在于是不是OEM,而是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能否做好严格把关。
  价格篇
  乳企“大考学费”被指恐拉高产品价格低价奶粉短期难成搅局者
  为了此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再审核和换证工作,食药监总局统计数据显示,82家企业投入近35亿元,其中飞鹤乳业投入资金高达1亿元。随之而来的是,“会不会涨价”的疑问声一浪高过一浪。
  日前,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明确表示,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不会涨,从长期来看,还会继续回落。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大乳企也都表示,“不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同时,业内专家认为,以君乐宝为代表的“搅局者”难以撼动高价局面。
  转嫁成本“没门儿”
  随着各大乳企为通过“大考”而投入的金额被陆续披露,外界对奶粉涨价的担忧升温。
  但马纯良表示,企业可通过内部管理消化成本,不会涨价。
  记者采访了国产品牌蒙牛、飞鹤及外资品牌雀巢、雅培和多美滋,其中雀巢和雅培相关负责人不愿对此发表看法。多美滋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在新证审核过程中投入了一定资金,但不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蒙牛相关负责人虽然没有向记者透露为此次“大考”投入了多少资金,但表示作为一家成熟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应具备长远眼光,资金成本不该由消费者买单。“至于是否会有极少数企业通过涨价转嫁成本,我们先不作揣测。”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违背市场健康发展秩序的,不会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自然也行不通。
   在此次新政审核中,投入高达1亿元的飞鹤成为市场聚焦的对象,该公司要如何消化掉这笔巨大的成本呢?
   “第一,自产的乳清粉业务可降低成本;第二,通过内部管理压缩费用支出,因为工艺先进,整个管理也会降低费用;第三是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将运营成本全部消化掉,投入的1亿元还要进入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摊销。”飞鹤乳业集团董事长冷永斌表示,一定不会在消费者身上做文章。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从维护政府公信力角度来说,食药监总局已经表态价格不会涨,加上特殊时点国人都在高度关注中,谁都不敢提“涨”。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也对陈连芳的看法表示认同,并补充说,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都在扩大产能,一旦产能释放,可能会有100万吨左右,而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需求量也就在四五十万吨;同时企业可以通过量的增长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
  搅局者君乐宝
  近日,蒙牛旗下的君乐宝推出130元/罐的“亲民价”婴幼儿配方乳粉,完全依靠电商渠道,一经推出便被冠以“搅局者”的称号,有人乐观预计,君乐宝将冲破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高价这个“迷局”。
  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至少短期内君乐宝还很难做到这一点,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高价时代还没结束。
  “我觉得很难,其实君乐宝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底,蕊盛蕊就和君乐宝一样推出了一款走电商渠道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比传统渠道商便宜近一半,当时也有人说会搅动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高价的局面,但现在看来并没有成功。”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不认为君乐宝会成为“搅局者”。
  冷永斌表示,由于不同企业的营销模式和发展战略不同,对君乐宝的价格不便作出评价,但产品定价都要符合价值规律。
  君乐宝乳业奶粉事业部刘森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外中高端奶粉就是125元左右的价格,君乐宝130元/罐的价格是国际正常价。
  “进口原料粉对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发展冲击很大,单从成本上看,进口原料粉每吨就要便宜1万以上。”飞鹤乳业集团董事长冷永斌表示,现在收一公斤奶要5.3元,按飞鹤的技术水平可以做到8.5吨出一吨原料粉,再算上加工费用,以及水电煤气、设备折旧和财务成本,一吨价差非常大。
  陈连芳等专家表示,由于国内政策导致奶农大量减少,牛奶每年缺口都在几百万吨,以致牛奶单价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致使在国内加工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乳业专家陈瑜也告诉记者,现在判断君乐宝能否撼动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高价的局面还为时尚早,因为在市场竞争中,价格确实也是一把利剑。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