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四成乳企审核未过 乳业股跌声一片

四成乳企审核未过 乳业股跌声一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04 09:51  浏览次数:10
  昨日是“乳企大考”发榜后的首个交易日,受四成乳企未通过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的影响,乳企股昨日跌声一片,其中,伊利股份跌幅最大达7.75%,市值一日蒸发53.65亿元。
  四成乳企未通过“大考”
  历时半年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和再审核工作5月30日公布结果,全国共有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另有51家企业未获得许可证,“落榜”企业占比达到四成。
  为改变乳业市场乱象,2013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今年5月31日之前完成对现有100多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换证审查工作。该审核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乳企大考。
  根据国家食药监发布的名单,包括伊利、蒙牛、多美滋、惠氏、雅培、雅士利、飞鹤、君乐宝在内的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而51家未获得许可证的企业并未公布名单。
  据悉,在“落榜”的51家企业中,有14家转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有23家申请延期审查;有5家未通过审查,这5家没有获得许可,不能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另外还有9家是申请注销生产许可证,今后将不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伊利遭“误读”股价大跌近8%
  昨日为“乳企大考”发榜后的首个交易日,从股价表现来看,除皇氏乳业由于收购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开盘即涨停外,上市乳企出现普跌,贝因美、蒙牛乳业、三元股份、光明乳业、伊利股份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三元股份下跌1.13%,光明乳业下跌3.78%,伊利股份跌幅最大,下跌7.75%。
  有媒体昨日曝出,伊利集团公司及旗下三家公司“落选”大考。与此同时,伊利股份遭到光大证券研报唱空,光大证券称,伊利股份未来5年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实质性冲击,给予的评级为“卖出”。
  对于“公司落选”的报道,伊利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外界对伊利生产运营情况不熟悉所引起的误解。实际上伊利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全线通过审核。
  上述负责人称,报道所提到的公司中,首先,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集团公司不直接组织生产,因此将不再涉及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证问题;其次,根据业务调整,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不再生产婴幼儿奶粉,所以无需申请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证;第三,石河子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及黑龙江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只生产基粉,颁发的是乳制品生产许可证。
  回应
  乳企:“通关费”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根据国家食药监的统计,为通过此次许可证换证,企业自查和改造的投入资金达到35亿元。市场有分析认为,这笔资金将通过奶粉涨价最后让消费者买单。昨日,多家乳企表示,不会通过奶粉涨价消化该项成本。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称,为通过审核花费的改造资金超过1亿元,而这些成本将通过内部管理、乳清业务、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去消化,不会在消费者身上做文章。
  多美滋昨日表示,投入的改造资金达到几百万元,不会将改造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惠氏亦表示,已于今年3月通过了新生产许可证审核,但并未透露具体的改造耗资,目前没有收到奶粉会提价的信息。
  伊利相关负责人昨日称,伊利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和检测都是最先进的,生产标准也是最先进的,所以在此次审核中基本没有花费改造费用,也就没有转嫁“通关”成本一说,伊利奶粉不会因此涨价。
  食药监局日前收集了一些国内外主要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并加以分析,发现许多国外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欧洲的价格大多是9-15欧元,也就是说不到130元人民币,这些产品在国内售价却高达两三百元,甚至有的达到近500元。某些国内品牌的高端产品,价格和国外品牌的产品价格不相上下。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渠道费用偏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表示,不会把企业的投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抬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未来价格会逐步趋于和国际市场一致。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