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创业投资 » 未来的货币会是什么样的?

未来的货币会是什么样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7 08:54  浏览次数:39
  美国《大西洋月刊》周四撰文称,现行的银行卡有被窃取或复制的危险,但也不要寄望未来会有全新的货币体系取代它,未来新旧货币体系可能会共存。
 
  虽然很少有人这样想,但事实上,我们平日里使用的支付系统恰恰是应用最为广泛、功能最为实用的一种物联网。它由各种各样内置了芯片、磁条、扫描仪和触控板的物体组成。这些物体都通过一套网络协议彼此协调,从而传递信息,并最终传递货币价值。
 
  在支付系统中,各种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情都已经在现实中生根发芽,互用性也在与技术惯性相伴而行。支付系统很有必要,而且必须广泛普及。只要刷一下信用卡,它便会发挥作用。无论你身处美国的任何地方,无论你拥有现金、信用卡还是电子货币,都可以立刻付费购买商品。
  负责开发和推广这些系统的支付行业无疑拥有巨大的规模,但具体规模却难以衡量,因为它涉及太多的企业,包括信用卡生产商、读卡器制造商、大型信用卡网络背后的数据库公司、支付服务提供商背后的专业银行等。外人往往不会注意到支付系统。与所有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样,他们只有在支付系统出现故障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性。然而,每当人们付费购买某种商品时,总会有些许的价值以无形的方式在网络中的各个环节间传递。
 
  虽然多数时候都运转正常,但支付系统却远未实现统一。它打破了传统技术的现行发展模式:诞生于1960年代的信用卡和诞生于1860年代的通用纸币,与尚未完成开发,但却号称可以同时存储多张信用卡信息的Coin智能支付技术同台竞技,友好共存。你可能会在同一天里用到多种支付手段:你既会用银行卡到ATM上提取现金,又会用智能手机购买咖啡,还会使用比特币为美甲服务付款。
 
  支付行业在互用性方面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超高水准,使得这些种类各异的支付手段得以共生。但有时也难免出现问题。例如,作为两个货币与科技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比尔今年早些时候从加州(信用卡的诞生地)飞往阿姆斯特丹(现代金融泡沫的诞生地)参加一次与未来货币有关的会议时,便遭遇了货币基础间的差异性所带来的烦恼。尽管为人十分单纯,但由于工作原因,比尔很少会成为诈骗活动的受害者。但当他使用借记卡从机场大厅的ATM上提取现金后,他的卡片却被克隆了。随后几天,便有人花着比尔的钱在阿姆斯特丹大肆挥霍——但此人并非比尔。
 
  在欧洲,信用卡都已经采用了芯片技术来避免这种有着20年历史的诈骗模式。每当用户把卡片插入到读卡器并输入密码后,芯片都会使用终端设备上传输的电流生成一组动态授权码。但美国支付行业却迟迟没有采用这种技术,依然沿用诞生自1960年代的磁条。美国最常见的信用卡已经成为最容易被攻破的支付技术之一。要盗窃一张信用卡的信息,甚至根本无需使用软件:只要记下卡面上的所有信息即可。由于比尔是美国人,携带的也是标准的美国银行卡,所以便成了诈骗分子的理想目标,导致他在使用机场的ATM时中招。
 
  美国人之所以不使用芯片和密码卡,都是基础设施惯性使然。当银行和银行间网络第一次推出磁条支付卡时,他们也承担了为零售商部署读卡器的成本。后来,独立公司开始提供POS机,不仅能刷卡,还具备发票和对账等多项功能。在磁条POS终端全面普及的今天,又该由谁来支付芯片和密码终端的升级成本呢?尽管商家需要支付刷卡费,并且会将这种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现有的支付基础设施仍然效果不错。这也就难怪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如此缓慢了。
 
  但最近,支付系统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与很多试图开发新型支付技术的人进行了沟通。我们听说了很多有关过去和未来的说法。有人说,美国目前的支付系统感觉“有点像是在看《广告狂人》”。很多人都告诉我们,虽然效果好于磁条,但芯片和密码智能卡完全是九十年代的老古董,根本不会在美国有任何前途,无疑会被更新的系统超越。就连行业会议也采用了类似于Money2020这样的名字,表明支付系统短期内有望实现重大变革:“实体货币将会消失!”
 
  这种想法并不是新鲜。1950年代,“无现金社会”便与喷气背包和飞行汽车一样,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未来社会的标志。现代人对没有现金的未来社会的畅想,甚至可以追溯到用金银等商品充当货币的古老年代——那时的金银并未没有得到政府的背书。想想当今涌现的各式各样由电脑生成的货币:比特币、狗币、极光币以及各种各样的“某某币”让《魔兽世界》里的虚拟“金矿”都变成了落伍的东西。我们甚至听说,新时代的“黄金”将是新型的价值存储手段,包括飞行里程、声誉和个人数据等。
 
  十九世纪,人们也曾经对货币展开过一场全方位的集体想象,各种各样的货币和与货币类似的工具同时流通:金粉、外国硬币、真的银行券、假的银行券以及倒闭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正如历史学家大卫·亨金(David Henkin)所说,在新兴大都市生存的关键能力,就是要识别各种各样的可流通票据,就连文盲也不例外。
 
  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货币的未来,今后可能会有多种货币或与货币类似的东西相互作用,私营货币甚至有可能挑战国家货币的垄断地位。目前的支付网络需要用芯片和密码对身份进行验证,然后接入到以官方货币计价的远程价值存储设施中。但未来的物联网或许可以借助各种微型线缆、传感器和处理器进行认证和追踪,然后与更加多样的货币形式进行交互,包括积分、私营货币、货币化的个人声誉和数据。这种技术还可以与智能购物车展开互动,实现毫无障碍的交易流程,加快付款速度。你再也不用排队等候了!
 
  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一窥未来的广阔前景。例如,你可以将有可能花掉的比特币保存在手机上的“热钱包”里,这其实是一款随时在线的应用,方便你随时支取自己的比特币。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数额更大的比特币则可以“冷存储”在离线的电脑中。除此之外,苹果、PayPal和一些独立企业目前都在开发“beacon”技术。这种硬件可以通过对外发送信号来“唤醒”附近的智能手机。当用户进入到一家商店后,beacon与你的设备之间便可悄无声息地以优惠券或货币的方式交换“智能价值”,使得你本人和店员都无需亲自进行任何操作。
 
  另外还有前文提到的Coin智能信用卡。当你遗失这款设备后,它可以使用RFID信号来向你发出提醒。由于自称Coin(硬币),自然会让人们想到当今社会对商品货币重新燃起的兴趣。这款产品的设计十分简洁,它的使用方式与普通信用卡无异。但也正因与普通磁条信用卡相同,它同样很容易受到技术手段的影响,令比尔的遭遇在其他人身上重演。
 
  硬币、纸币、支票和银行卡都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似乎没有一种介质会被完全替代。这种顽强的生命力都要归功于网络效应。在支付行业中,所有人都必须通过改变来彰显自身的价值,而这恰恰是令Coin感到不知所措的原因:如果不必使用传统的磁条读卡器,他们的产品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但如果要避开传统磁条,就得首先让美国人接受芯片和密码。(好消息是,塔吉特最近的数据泄密事件,可能会加速芯片和密码技术在美国的普及速度。)
 
  因此,尽管围绕商品货币的回归出现了各种讨论——无政府货币的支持者坚持认为,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等同于“数字黄金”——但实际上,这种新的货币形式既缺乏政府背书,也没有自然价值。相反,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拥有可以实现资金转移的基础设施。事实上,比特币社区的一些成员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无政府主义者也经常将其称作理想的支付协议。
 
  这种想法也不新鲜。在美国内战结束后,社会各界曾经对货币政策展开过激烈的辩论。波士顿的银行家希望美国重新采用金本位制,以便获得国际货币市场的认可。伊利诺伊州的农民则希望在决定货币供应量时,不要以黄金为参考,而要根据纸质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需求来决定。银行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与此同时,另外一场基础设施大战也在全美打响,这是一种既可以运输黄金,也可以运输货币的基础设施。由于美国邮政局难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来为所有美国人提供通用服务,使得私营快递行业迅速壮大。这些快递公司甚至组建了卡特尔来串谋定价、剥削工人。之后,当快递最终被当做公共承运人来监管后,它们便开始合并,并进军支付领域,推出了邮政汇票和旅行支票。美国运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与西部拓荒时代不同,铁路和公路如今已经覆盖全美,支付流程也已经全面普及。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数据库密不可分,里面存储着其代理机构的各种交易信息。事实上,这是比特币唯一的物质形式,也由此构建了比特币的网络。与之类似,美国运通同样构建了自己的网络,用于传递自己的积分。有鉴于此,比特币和美国运通积分无法兼容。它们都自成体系,但又需要使用额外的系统才能对接其他支付网络。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各种通过新的渠道相互连接的封闭支付系统。换言之,新旧基础设施将会并存。Coin将依赖磁条读卡器和现有的信用卡网络;新的支付系统又会依赖什么网络?是同一组基础设施,还是新的基础设施?在货币类事物的网络中,是否会诞生与传统邮政服务类似的公共承运人?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