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创业投资 » 市面上仅35%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实际收益

市面上仅35%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实际收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12 10:45  浏览次数:40
  银行理财产品向来以稳妥得人心。不过,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开始被各银行争相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却成为“最不靠谱”理财产品的代名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2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这些产品也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理财分析师更估计,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应低于五成。
  仅35%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实际收益
  最高预期收益率动辄8%以上,这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给投资者许下的美好诺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挂钩基金和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高达11.57%、9.75%,挂钩汇率和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尽管收益率较低,但仍达到 4.45%和5.38%,高于同类投向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
  不过,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而言,这样的收益率,或许只能听一听。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6502款,其中,有2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而这些产品也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相关数据则显示,2014年一季度,到期的564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仅199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35.28%。在披露了实际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占比为83.92%。“到期披露率仅为34%,说明所统计数据仅是冰山一角。”理财分析师指出,以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八成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是达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但这并不能说明8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能够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事实上,通过近些年来媒体曝光、投资者投诉等渠道,可以大致判断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应低于五成。
  银行多选择回避披露到期信息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投资者长期以来把银行理财产品当作是类似于存款的“安全”产品,因此不论哪类产品出现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都会投诉银行,致使银行出于保护其声誉的角度,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信息披露选择回避态度,尤其是以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主的外资银行,其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信息很难获得。
  那么,为何结构性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如此不靠谱呢?“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是由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收益共同决定的,银行在产品收益设计上通常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金融衍生工具的最终投资标的表现相挂钩,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取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收益大小。”一位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理财师表示,在这种结构设计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形式和其他理财产品不同,其预期收益为一个区间,收益区间可以是从负值到一个较高的正值,即意味着投资者可能有超高收益回报,也有可能亏本的概率存在。
  据悉,目前中资银行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基本都引入了保本条款。但是一家国有银行理财师在接受采访时亦提醒,尽管写着保本收益,但目前不少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保本只有90%,这意味投资者仍有损失10%本金的风险。
  三招挑选结构性理财产品
  该如何挑选结构性理财产品避免踩雷呢?对此,理财师给出三点建议。
  1、要熟悉挂钩标的
  最好选择挂钩标的是自己所熟悉的投资品种,自己对该投资品种的走势有一定判断,结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法分析,产品获得预期高收益的概率是否较大,再做投资决策。
  2、要看清保本比例
  目前结构性理财产品以保本型居多,但一定不要认为保本就是100%保证本金安全,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中的保本比例,有的产品为部分保本产品,如保本比例为90%。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结构性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这意味着即使本金全部亏损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收益类型、保本比例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
  3、分散投资
  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对较低,也有可能亏损本金,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最好是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利用部分投资资金进行投资,分散风险。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