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产业透视 » 用科技撑起“渤海粮仓” 盐碱荒地种出优质粮

用科技撑起“渤海粮仓” 盐碱荒地种出优质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6 11:13  浏览次数:30
  创新驱动发展
 
  张汝和是山东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人,承包了1000亩盐碱地。这片地在山东万亩“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内。今年这块地第一次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亩产606斤,玉米亩产626斤,而示范区内小麦单产最高能达898斤,玉米达800斤。张汝和说,没有科技支撑,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国现有耕地中,占65%的中低产田仅贡献44%的粮食。在环渤海4省(市)中,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建成“渤海粮仓”?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决定联合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今年4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山东东营宣布这一示范工程启动。
 
  该工程计划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地建立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实施5年,目标到2017年实现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目前,工程实施半年多,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渤海粮仓”系统部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该工程的重点任务。
 
  4月9日的启动会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进行了系统部署。该工程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万钢对工程实施提出了五点要求:在发展目标上,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并重,建立增产增效同步的技术体系;在顶层设计上,按照“四化同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和多种新型产业有机集成的产业结构;在管理机制上,要建立多部门联合推动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实施措施上,要与“一城两区百园”工程结合,发挥园区结盟优势,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在区域布局上,在提炼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经验基础上,分期规划实施黄淮平原西部、东北平原西部、黄土高原北部等低产农田集中区增粮增效科技示范工程。
 
  紧接着,今年5月16日和6月4日,天津和河北先后召开了渤海粮仓工程项目区推进会。
 
  根据调研,科技部提出该工程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抓住关键技术创新,实现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增粮增效瓶颈技术突破;突出技术集成示范,为环渤海中低产区大面积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提供科技支撑;培育发展种肥产业,推进环渤海区域以种、肥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布局;探索新型社会化服务方式,提供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服务水平;摸清区域土地资源状况,探索土地金融结合的科技投入新模式。
 
  山东营造“渤海粮仓”缩影
 
  张汝和所在的沾化核心示范区所取得的单产增加成绩,得益于耐盐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81”应用和ETS微生物土壤改良材料这两项关键技术。去年,“渤海粮仓”工程在山东先行试验,在滨州、东营、无棣等13个示范区,建设13万亩示范区。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在启动会上表示,要充分认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和“渤海粮仓”建设的意义;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示范工程顺利推进。
 
  自“六五”以来,我国在中低产田治理方面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渤海粮仓”工程咨询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李振声介绍,在黄淮海地区,中科院有成熟的大面积盐碱地治理经验,但在环渤海不适用。通过不断尝试,采用盐碱地治理、微咸水灌溉、种植耐盐小麦品种三项措施,在环渤海中低产区可产生20%以上的增产效果。在科技部支持下,通过一年多来在滨州无棣县的试验,已建立起7000亩示范样板,营造出“渤海粮仓”的缩影。
 
  李振声说,山东省去年小麦播种前,示范区采用了李振声技术团队研究出的“土壤改良和种植模式调整技术体系”,改良了土壤品质,配合生物菌肥,为在盐碱地上种粮食打下了基础;第二,经过多年努力,中科院和山东已联合培育出一批抗碱耐旱的优良品种,“渤海粮仓”项目使这些品种有了用武之地;第三,山东已摸索出小麦与玉米轮作、小麦与棉花套种成熟模式,有的地方还试种小麦与菊芋轮作的模式,能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山东的示范工程计划2014年面积扩大到16万亩,其中13万亩种小麦和玉米,3万亩种水稻。未来五年,力争将辐射面扩大到1500万亩,预计可年增产30亿斤粮食。
 
  “渤海粮仓”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
 
  工程实施半年来,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进展。
 
  科技部农村司司长陈传宏介绍,在耐盐优质高产小麦玉米品种鉴选方面,建立了耐盐作物鉴选平台,获得了143份小麦易位系和240份附加系,筛选出优良株系18份;选育的小偃60耐盐小麦品系,在河北海兴旱碱地种植亩产674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2.9%;筛选的小麦新品系小偃102在南皮试验亩产1022.8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4%;选配的玉米新组合科玉1号,比对照品种增产13.08%,产量排名第一。
 
  在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方面,研发出冬小麦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可节约淡水50%,比淡水灌溉增产4%;研发的咸水灌溉+有机肥施用技术,可使玉米增产37%;研发的滨海盐碱地咸水结冰灌溉+深松技术,可使滨海盐碱土土壤盐分进一步降低25%;确定的盐碱地棉花咸水结冰灌溉保苗+控释氮肥方法,比传统施肥方法增产6%—22%。
 
  在盐碱土壤改良与中低产田地力提升方面,对山东无棣养虾池重度盐碱地通过淹水强排,土壤表层盐分由0.7%降至0.17%;在无棣和沾化两个试验示范区中轻度棉田,采用ETS微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土壤改良菌剂,种植小偃60和小偃81,虽播种期偏晚,仍获得冬小麦350公斤/亩、玉米596公斤/亩的产量,使其增产10%以上。
 
  在区域粮食作物专用高效肥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完成锌腐酸增值尿素的产业化试生产,并在山东瑞星集团首批生产500吨;完成2种生态环保螯合型复合肥的产业化生产;建立了锌腐酸增值尿素“减量施肥增产”集成技术,使小麦较常规种植增产50—100公斤/亩,氮肥利用率提高7%—10%。
 
  各示范区初步建立有效的示范体系
 
  “渤海粮仓”工程还开展了示范区建设与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各示范区探索创新机制体制,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示范体系。
 
  河北省在9个县市布局了核心示范区和示范区,实施了“百千万”示范工程,即百亩试验田,建立核心示范区8000多亩,示范区9万多亩,辐射带动200余万亩。突出了技术的示范应用与专业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结合,成立了小偃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绿谷专业种植合作社等,并与农机大户和国营农场合作,开展技术的集成示范。
 
  天津市已建立1000亩的水稻和500亩小麦核心示范区,建立栽培技术示范区12个,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品系筛选鉴定、中低产田多水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集成与示范,比工程实施前产量增长40%以上。
 
  山东省通过土地流转模式,组建了中科无棣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规模化增粮增效实践。
 
  辽宁省与“千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有机结合,运用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的经验、技术、模式、研究及示范方式等,提高“渤海粮仓”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绩效。
 
  陈传宏介绍,将进一步凝练工程典型示范模式和特点,在实施的3省1市建立规范化增粮增效示范区,推广机制、示范技术;同时尽快推广工程成功模式和成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低产农田增粮增效科技专项”,扩大技术辐射带动的规模,努力提升我国低产田农业增产增效能力。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