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产业透视 » 自住型商品房缘何又走老路

自住型商品房缘何又走老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9 09:22  浏览次数:20
  表面上是保障中低收入者基本住房需求的政策性保障住房,实际上却沦为一部分人的套利工具。就在京城的人们对自住型商品房翘首期待之时,首个类自住型商品房项目——中国铁建长阳国际城却被曝出违规出租。
  这一消息让人们对刚刚启动的自住型商品房的保障功能产生了疑问,也对购买人群的资质及目的提出了质疑。在恒大地产“御景湾”超10万的登记人群中,究竟有多少人是需要自住,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寻租空间”而努力?
  保障房的违规出租并不是新鲜事,从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到公租房等,人们总能找到一条规避政策的道路获取经济利益,这些方式方法可以统称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客观而言,经济适用房也好,两限房也罢,虽然其售价相对商品房有着不小的优惠空间,但即便如此,对于满足其购买条件的人群而言,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在保障房售价随着商品房水涨船高之时,真正符合条件的人未必有购买能力。媒体曾报道过部分通过审核的家庭连续几年家庭收入为零,那么,这些年这些人如何生活的?
  分配环节不公平的“操作”早已被各大媒体曝光,为了杜绝分配乱象,各地整治过一批相关当事人。在保障房不能上市交易的年限内进行违规出租,在可以上市交易后溢价出售,出售时所需补缴的土地出让金被转嫁到买房者身上,本需要保障的家庭却在这其中获取租金以及买卖价差带来的经济利益。
  个人所获取的“寻租空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及开发商为其买单。为了房源出售价格低廉,地方政府不能高价卖地,而开发商出于各种考虑,在可承受范围内尽量以高价买入土地、低价出售,利润空间被压缩。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保障房的违规出租或许问题并不都出在个人身上,房子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配套不完善都可能是保障房家庭选择违规出租的原因。
  从已公布的自住型商品房项目来看,绝大多数项目位于五环外,这些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并非都尽如人意,而此前以保障房项目为主的天通苑与回龙观,也是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后,交通、购物配套才逐渐完善,但是相对城区较远的距离增加了出行时间成本。
  于是,相对较远的上班距离以及不便利的交通环境成为促使人们进行租房置换的动力,也就是将自己所拥有的保障房进行出租,而在上班就近租房,这既满足了人们拥有自己住房的想法,还实现了就近上班,同时由于自己有房出租,对再租房子的承租能力也会有所上升。
  当然,无论是哪一方面原因造成的保障房成为寻租工具,都有违政策初衷。
  为了压缩保障房的寻租空间,上海市政府推出了政府与个人共有产权的住房,在个人出售时,政府拥有优先购买权,这样,一方面压缩了个人通过买卖价差获得经济利益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政府每年为支持保障房建设而进行大量资金投入的压力。共有产权住房应该推广。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