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产业透视 » 靠什么支撑文化产业的梦想

靠什么支撑文化产业的梦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3 09:17  浏览次数:101

 最近,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三中全会透露的信息里,寻找属于自己未来的机会。
 

我身边有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文化产业”这几个字上。这是因为,此次三中全会对文化产业的未来前景描绘很多。特别是置于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力的国家战略框架下,文化产业让人强烈感受到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亮点。

对更多梦想从文化产业中分一杯羹的人们来说,肯定会去想象,怎样的文化产品才会最有市场。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莫言的报道,这里拿来作为切口,来阐述什么才能支撑文化产业的梦想。

报道称,日前莫言接受台湾星云法师邀请,在台湾高雄演讲“文学家的梦想”。莫言说,只有把人当“人”来写,超越阶级和政治偏见,才能写出完整的、真正人的形象。他也对媒体强调,过去大陆作家写“人”,会带有阶级、政治的偏见,他在写作时就尽量避免这一点,不把国民党军队当“鬼”来写,也不把共产党军队写成“神”。

这是莫言表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时说的话。给中国写来诺贝尔奖的莫言,现在大抵应是中国最有市场的作家了。然而,他对拥有更加开放与自由的写作环境,仍然是充满热切的向往。

自由才能竞争,开放才能竞争,竞争才有市场。在一个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文化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的优势地位,那也必须尊重人类共同的价值,比如自由,比如人性。这也就是莫言为什么强调要超越阶级和政治偏见,写出完整的、真正人的形象。

文学市场如此,其他文化产品亦然。

比如电影。这两年,中国扩大引进好莱坞影片,有些人就希望利用好中国“电影审查规定”的杀手锏,来作为保护国产电影的一道屏障。这种逃避公平竞争的消极应对方式,不仅有悖于WTO的游戏规则,更是对自身文化形象的自我矮化,也只会弱化我们自己的文化进取心。

导演张艺谋就说,面对好莱坞的强势,国产电影最重要的还是质量的提高,文化创造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以利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当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显然有诸多与此相抵牾之处。太多事实也证明,中国电影创作很多时候有想飞的翅膀,却越不出体制构筑的逼仄囚笼,最后只能成为坐以待毙的弱者。

其实,中国很多文化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显得疲惫乏力,中国文化产品不能发出民族的声音,提升自己的文化话语权,很多时候,恰恰就是因为文化体制没有理顺,行政权力之手伸得过长,对文化价值进行过度干预。最可怕的是,很多文化人格也都因此受到扭曲,不仅失去独立自由的精神,甚至还失去起码的市场意识。

那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样的三中全会精神,现在就应该最大程度地释放出动力,来让文化的归文化,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