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之意)。流行于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也较为流行。 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都伴随着傣族动人的歌声。 葫芦丝的构造较特殊,所用材料均取天然,纯手工完成制作过程。它由葫芦、主管、簧片、附管组成,主管开有七个孔,音域为3567123456,附管持续发一个音。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于表示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它为葫芦丝。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 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D调,B调,F调等几种.产品名称:葫芦丝产地:云南品牌:剑牌产品型号:音调:C调葫芦司类别:民族乐器材料:云南天然葫芦,紫竹吹管图案:民族风情人物适用人群:教学、专业使用配置:葫芦丝一支 +全皮背带包装盒一个+中国结一个本店承诺所售产品均是原厂正品,假一赔十,请您放心选购。买家承担运费根据地区、产品重量而异,上面平邮、快递费仅为参考。珠三角地区可货到付款!提示你:购买大型器材,上面的邮费只是参考邮费,买卖双方根据路程计算费用呵呵,请你拍下之前,商议快递的费用哦!!!欢迎选购本店产品我们的宗旨:货真价实,物廉价美,绝无假货,如假包赔Tel:020-812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