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办公、文教 » 库存图书 » 三希堂法帖全六卷

三希堂法帖全六卷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规 格: 行业标准 
单 价: 面议 
起 订:  
供货总量: 99999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广东 广州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更新日期: 2010-10-17 19:59
浏览次数: 0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三希堂法帖全六卷】详细说明
三希堂法帖全六卷【图书编号】25671【图书册数】全六卷16开精装【出版社】于立文【本书作者】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图书价格】定价:¥1880.00元 现价:¥660.00元 本次出版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墨迹本。我们从故宫博物院和全国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中逐一搜辑,并按《三希堂》原帖编排,进行技术处理,终于使《三希堂法帖》以墨迹本形式重见天日。与拓印本相比,墨迹本不仅点画清晰,生动传神,而且白底黑字,疏朗耐读。精美的版式,更使这些历代相传的希世之宝精美典雅,熠熠生辉,成为书法爱好者临习这些法书的最佳范本同时也是极好的收藏品。 《三希堂法帖》是清代乾隆初年由乾隆皇帝救令朝臣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皇帝本人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日理万机之余,潜心临池,遍习诸家,故其书法温润妍媚,闲雅有致,在历代帝王中实属上品。乾隆又搜集前贤法书。明朝灭亡之后,许多宫殿旧藏流于民间,清代康熙之后,便多次下诏搜讨。至乾隆而更加着意,故使不少历代名家墨宝罗致于宫廷。其最为珍贵者,属晋代至清中叶流传近一千五百年的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及王献之《中秋帖》。王氏书法也是乾隆皇帝最为喜爱,心追手摹,用力最多的。所以,这几件稀珍宝被乾隆收藏于故宫的养心殿内,极为宝爱。乾隆十二年,大学士梁诗正等受命编次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家墨迹钩摹镌刻上石时,乾隆便亲自取名为 三希堂法帖 ,乾隆皇帝的特谕,也刻于《三希堂法帖》卷首。 《三希堂法帖》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帖。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的落后,加上写在纸上的法书极不易保存,所以好的书法作品很难广泛流传。北宋初年,太宗命大臣将宫内所藏历代法书汇刻为《淳化阁帖》,是为大规模刻帖之始。以后皇家和私人也有不少丛帖问世,这些丛帖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普及。但以规模而言,《三希堂法帖》是其中规模最大者,可以说集历代丛帖之大成。该帖共收入从魏晋到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340件,分楷、行、草三种。另有历代名家、收藏家题跋200多件,收藏印章160。多方。其所收作品均按历史顺序编排,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历代名家的法书墨迹精品,这些书家,历代都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榜样,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杨凝式、李建中、苏轼、黄庭坚、米带、蔡襄、宋徽宗、宋高宗、吴踞、鲜于枢等由于是皇家刻石.皇帝特谕,梁诗正等又是当时书法史家,所以《三希堂法贴》选择极精。上石之后,广泛流传,成为海内书法爱好者向往和抢购的对象。但刻石拓印本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视觉上不舒服,黑乎乎一片。其次,不论刻石水平有多高,和原墨迹相比,神采上要差一大截。练习者不容易从拓本体悟到原法书的神韵。所以,练习书法,一定要用墨迹本。
0条 [查看全部]  【三希堂法帖全六卷】相关评论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更多..推荐产品

[ 供应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