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办公、文教 » 库存图书 »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下)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下)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规 格: 行业标准 
单 价: 面议 
起 订:  
供货总量: 99999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北京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更新日期: 2010-10-18 02:25
浏览次数: 3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下)】详细说明
书名: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下卷)作者:陈宜瑜秦大河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8月ISBN:7-03-015777-X页数:986开本:16开精装市场价格:¥220元会员价格:¥187元VIP价格:¥182.6元赠送积分:220分版次: 浏览次数:76 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以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东亚气候与环境变化为背景,对中国近百年到千年的气候、环境演变进行了评估,阐述了中国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基本事实以及相关的重大变化事件,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气候模式对未来20年、50年、100年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下卷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可能影响;其次评估了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中国各大区气候变化的情况与适应问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关系,以及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等重大工程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对策下的社会经济分析,并据此提出发展观念、决策机制、健全法制、环境建设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咨询建议。本书可供气象、环境、水文、生态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政府管理部门有关人员以及高校师生参考。 目录第一章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1.1气候和气候系统1.1.1 气候 概念的演绎1.1.2气候系统的构成及其演化1.1.3 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1.2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1.2.1自然界本身的气候变化1.2.2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1.3未来全球气候变化1.3.1全球气候变化预测1.3.2气候模式的发展和现状1.3.3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1.3.4未来50~100年气候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3.5气候变化与环境外交1.4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区域响应1.4.1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1.4.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1.5IPCC评估报告和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1.5.1IPCC背景1.5.2 IPCC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科学结论和进展1.5.3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参考文献第二章中国的气候变化2.1中国气候基本特征2.1.1中国的地理特征2.1.2中国的气候特征2.1.3东亚季风2.1.4东亚大气环流2.2近两万年的气候变化2.2.1末次冰期冰盛期2.2.2新仙女木事件2.2.3全新世大暖期2.2.4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与气候事件2.3近两千年的气候变化2.3.1两千年来中国东部的气温变化2.3.2两千年来中国东部降水量变化2.3.3两千年来中国东部与西部气候变化比较2.3.4中世纪暖期2.3.5小冰期2.4近百年的气候变化2.4.1188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2.4.2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降水量变化2.4.31880年以来中国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2.4.4气候变暖2.5气候极端值与极端事件2.5.1极端最高气温2.5.2极端最低气温2.5.3极端强降水(雨日)2.6气候灾害2.6.1干旱2.6.2洪涝2.6.3高温热浪2.6.4霜冻2.6.5东北低温2.6.6寒潮2.6.7雪灾2.6.8热带气旋2.6.9沙尘暴2.7中国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2.7.1区域和行星尺度气候的定义和决定因子2.7.2近百年来中国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2.7.3近百年来中国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差异性2.7.4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机理参考文献第三章冰冻圈与陆地水环境的变化3.1西部冰川分布及其变化3.1.1现代冰川分布特征与类型3.1.2距今2.1万年(末次冰期盛期)的冰川规模与环境3.1.3距今1万年以来的冰川进退波动3.1.4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3.1.5近数十年来的冰川变化3.2中国冻土及其变化3.2.1中国现代冻土分布3.2.2中国现代多年冻土类型及特征3.2.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变化3.2.4西部高山多年冻土的变化3.2.5我国高纬度多年冻土的变化3.2.6近50年来我国季节冻土的变化3.3季节积雪3.3.1积雪空间分布现状3.3.2积雪季节变化特征3.3.3近50年来积雪年际变化3.4中国河流3.4.1中国河流概况3.4.2外流河的特点及其变化3.4.3内流河的特点及其变化3.5湖泊与湿地3.5.1中国湖泊3.5.2中国沼泽湿地参考文献第四章中国陆地生态环境与山地灾害的变化4.1森林4.1.1现代森林类型、分布与特点4.1.2天然森林的分布及变化4.2草原4.2.1草原的类型、分布与特征4.2.2草原的变化及其成因4.3沙漠和沙漠化4.3.1沙漠和沙漠化概念及其类型划分指标4.3.2现代沙漠(含沙地)和沙漠化土地分布现状4.3.3末次冰期冰盛期以来沙漠和沙地演变过程4.3.4沙漠、沙地及沙漠化演变的成因4.4水土流失4.4.1水土流失现状、类型和分布特征4.4.2水土流失演化过程4.4.3水土流失中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贡献率分析4.5盐渍土与盐渍化4.5.1盐渍土的类型、特点和分布4.5.2盐渍化演变过程4.5.3土壤积盐成因分析4.6生物多样性4.6.1生物多样性现状4.6.2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过程与成因4.7山地灾害4.7.1山地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4.7.2山地灾害的若干特点4.7.3山地灾害的演变和成因参考文献第五章中国近海及海岸带气候与环境的演变5.1近海气候特征与变化5.1.1近海气候的基本特征5.1.2近百年近海温度的变化5.1.3近百年近海热带气旋的变化5.2近海海洋灾害5.2.1风暴潮灾害5.2.2风暴浪灾害5.2.3海冰灾害5.2.4赤潮灾害5.2.5海洋灾害的损失5.3海平面变化5.3.1历史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5.3.2近50年海平面变化趋势5.4海底地貌与沉积5.4.1海底地貌类型5.4.2海底沉积相带5.5海岸带环境演变5.5.1海岸线的变迁5.5.2现代三角洲的发展5.5.3珊瑚礁5.5.4滩涂湿地5.5.5红树林5.5.6海岸侵蚀5.6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5.6.1长江河口5.6.2黄河口参考文献第六章海洋和陆面过程在中国气候变化中的作用6.1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与环流变化及其在中国气候变异中的作用6.1.1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6.1.2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气候的影响6.1.3热带印度洋海温和南海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6.1.4黑潮区域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6.2海气耦合涛动与中国气候变化6.2.1北大西洋涛动(NAO)6.2.2北极涛动(AO)6.2.3南极涛动(AAO)6.2.4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6.3陆面过程在中国气候变化中的作用6.3.1陆面过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6.3.2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6.3.3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6.3.4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4极地海冰和欧亚积雪覆盖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6.4.1北极海冰变异及其对东亚季风和降水的影响6.4.2南极海冰变异的影响6.4.3欧亚积雪影响及其与高原积雪的区别参考文献第七章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和环境演变的作用7.1青藏高原隆升7.1.1青藏高原隆升研究7.1.2目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基本观念7.2青藏高原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7.2.1青藏高原热力特征7.2.2青藏高原动力特征7.2.3青藏高原气候变化7.3青藏高原作用与中国气候格局形成7.3.1青藏高原热力、动力效应对大气环流的影响7.3.2青藏高原与亚洲季风7.3.3青藏高原与周边区域大气水分循环及其影响7.3.4青藏高原影响与中国区域气候分异格局7.4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7.4.1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环境演变的意义7.4.2对湖泊江河水系演化的影响7.4.3青藏高原冰川的发育及其对气候的反馈7.4.4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沙漠的扩展参考文献第八章亚洲季风及其与中国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关系8.1亚洲季风的形成及不同时间尺度的变率8.1.1亚洲季风系统及其成员8.1.2亚洲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8.1.3亚洲季风的多时间尺度变率8.2亚洲季风的异常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8.2.1夏季风的变率与中国旱涝的关系8.2.2东亚冬季风活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8.3东亚季风在中国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中的作用8.3.1东亚季风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8.3.2东亚季风对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8.3.3东亚季风对中国区域水循环的影响8.4亚洲季风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8.4.1亚洲季风的遥相关型8.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参考文献第九章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9.1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9.1.1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及其辐射强迫变化9.1.2增强的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9.1.3增强的温室效应与中国气候变化9.2人为气溶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9.2.1大气中气溶胶的光学特征和浓度分布9.2.2气溶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9.3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9.3.1中国空气污染物的若干特征9.3.2中国大气环境的现状和趋势9.3.3中国的酸雨9.3.4空气污染物的其他影响9.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9.4.1过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9.4.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9.4.3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参考文献第十章未来人为气候变化的预估10.1气候模式在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中的应用10.1.1当今气候模式的主要特征10.1.2气候模式在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中的应用10.2全球气候模式预估21世纪中国气候变化情景10.2.1全球气候模式与试验设计简介10.2.2预估21世纪中国温度的变化10.2.3预估21世纪中国降水的变化10.2.4预估21世纪中国极端温度的变化10.3中国区域气候模式预估21世纪气候变化10.3.1中国区域气候模式和人类排放试验设计简介10.3.2预估未来中国气温的变化10.3.3预估未来中国降水的变化10.3.4中国各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10.3.5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10.3.6台风活动的变化10.3.7综合预估结论10.4中国海平面变化的预估10.4.1全球海平面变化预估的主要进展10.4.2我国海平面变化预估的主要进展10.4.3预估结论10.5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确定性分析10.5.1未来中国气候变化预估的可靠性10.5.2对气候系统过程与反馈认识的不确定性10.5.3气候模式的代表性和可靠性10.5.4未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的不确定性参考文献名词解释缩略语目录第十一章气候与环境变化对中国影响的综合分析提要11.1中国面临的主要气候与环境问题及其影响11.1.1中国气候变化的区域异同性及趋势11.1.2中国面临的主要气候问题与影响11.1.3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影响11.2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社会经济分析11.2.1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综合分析框架
0条 [查看全部]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下)】相关评论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更多..推荐产品

[ 供应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