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动物源食品兽药残留分析作者:方晓明,丁卓平编著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月ISBN:9787122034694页数:367开本:16开市场价格:¥59元 版次: 1 内容简介本书专门介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是一部实用性和学术性较强的著作。全书共2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1~6章介绍了兽药残留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色谱法、免疫分析法、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质量控制等。下篇7~21章系统介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方法,内容包括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方法,使读者对国内外兽药残留分析技术和发展趋势有全面了解,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本书可供质检系统、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科研单位等各类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和检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目录上篇总论:检测技术 1兽药残留 1.1概述 1.2常见兽药 1.2.1抗微生物药 1.2.2抗寄生虫药 1.2.3激素与其他生长促进剂 1.3兽药的利弊 1.3.1兽药应用对畜牧业的意义 1.3.2兽药应用对人类的贡献 1.3.3食物中兽药残留 1.3.4兽药残留的危害 1.4兽药的安全性评估 1.4.1相关术语 1.4.2兽药毒理学评价 1.5兽药残留的现状与法规 1.5.1我国兽药残留的现状 1.5.2相关法律和法规 参考文献 2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 2.1气相色谱仪流程图 2.2气相色谱技术 2.2.1填充柱气相色谱 2.2.2毛细管气相色谱 2.3气相色谱分析常见问题 2.3.1基线漂移 2.3.2常见故障排除 2.4气相色谱法的新进展 2.4.1仪器方面的最新进展 2.4.2色谱柱 2.4.3全二维气相色谱(GCXGC) 2.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2.5.1GC-MS联用仪的基本组成 2.5.2气-质联用的接口 2.5.3电离方式和离子源 2.5.4质量分析器 2.5.5检测器 2.5.6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 2.5.7GC-MS联用仪的分类 2.5.8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 2.5.9GC-MS数据的采集 2.5.10GC-MS得到的信息 2.6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2.6.1色谱定性分析 2.6.2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3高效液相色谱和液一质联用 3.1高压输液系统 3.1.1贮液器 3.1.2脱气装置 3.1.3输液泵 3.2进样系统 3.3色谱分离系统 3.3.1色谱柱 3.3.2固定相 3.3.3流动相 3.4检测系统 3.4.1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 3.4.2荧光检测器 3.4.3示差折光检测器 3.4.4电化学检测器 3.4.5化学发光检测器 3.4.6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5恒温装置 3.6数据处理系统 3.7液相色谱类型 3.7.1反相色谱 3.7.2正相色谱 3.7.3液固色谱 3.7.4体积排阻色谱 3.7.5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 3.7.6离子对色谱 3.7.7疏水作用色谱 3.7.8亲和色谱 3.8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3.8.1接口基本原理 3.8.2接口形式 3.8.3液-质联用的分析条件选择 3.8.4ESI谱图的解释 3.8.5串联质谱(MS-MS) 参考文献 4免疫学分析技术 4.1酶免疫分析法 4.1.1基本原理 下篇分论:兽药残留分析书摘插图 1兽药残留 1.4兽药的安全性评估 1.4兽药的安全性评估 1.4.1相关术语(1)药物添加剂(Medicatedadditive)全称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即《中国兽药典》所称的预混剂(premix),系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制剂。兽药不允许直接加入动物饲料,必须制成药物添加剂后才可加入饲料,用于改善动物的某种生产性能或提高产量,或者防治疾病。兽药典规定:预混剂专用于混饲给药,为保证药物在饲料中的均匀度,除另有规定外,预混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不低于0.05%。(2)无意残留(Unintentionalresidue)无意残留是指在饲料或食物中发生的某一种或几种非用于控制传染性疾病,或寄生虫性疾病,或改善生产性能,或提高产量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例如在生长、生产、加工或贮存等过程中,带入饲料或食品中的化学物残留。无意残留也包括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然而,有意或直接应用的添加剂是指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畜禽生长为目的,将药物或化学物加入日粮中,所以无意残留与实际应用的药物或化学物(指药物添加剂)的残留不同,但无意残留又无法与实际应用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相区分。(3)靶动物(Targetanimal)又称适用动物检测某种药物的安全性和药效,必须直接在由药厂提出的可供治疗的动物种类中进行。如治疗牛酮血病的药物必须用牛进行药效试验,并作出安全评价,而不是用大鼠或其他动物。此时牛即为适用动物或靶动物。食品动物用药的安全性检测和组织中药物残留的研究,也必须在靶动物上进行。(4)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Noobservedeffectlevel,NOEL)曾名无作用剂量(Noef-fectlevel,NEL)。大多数毒物都有其无作用剂量或最高无不良作用剂量(Maximumnoadverseeffectlevel,MNAEL)。无作用剂量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机体不产生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若稍超过最大无作用剂量,则化学物质可使机体呈现一定的生物学变化,这种剂量称为阈剂量或阈值(Thresholdvalue)。由此可见,阈剂量是指使机体产生超出维持其稳定状态能力的生物学变化的最低剂量,若低于此剂量,机体就不会出现任何损害。严格来说:无作用剂量一词不够确切,因为只是人们没有观察到损害作用,并非绝对无作用,所以后改称为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其单位以每天每千克体重试验动物应用受试物的毫克数计,即mg/(kg d)。 书名:动物源食品兽药残留分析作者:方晓明,丁卓平编著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月ISBN:9787122034694页数:367开本:16开市场价格:¥59元 版次: 1 内容简介本书专门介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是一部实用性和学术性较强的著作。全书共2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1~6章介绍了兽药残留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色谱法、免疫分析法、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质量控制等。下篇7~21章系统介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方法,内容包括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方法,使读者对国内外兽药残留分析技术和发展趋势有全面了解,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本书可供质检系统、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科研单位等各类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和检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目录上篇总论:检测技术 1兽药残留 1.1概述 1.2常见兽药 1.2.1抗微生物药 1.2.2抗寄生虫药 1.2.3激素与其他生长促进剂 1.3兽药的利弊 1.3.1兽药应用对畜牧业的意义 1.3.2兽药应用对人类的贡献 1.3.3食物中兽药残留 1.3.4兽药残留的危害 1.4兽药的安全性评估 1.4.1相关术语 1.4.2兽药毒理学评价 1.5兽药残留的现状与法规 1.5.1我国兽药残留的现状 1.5.2相关法律和法规 参考文献 2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 2.1气相色谱仪流程图 2.2气相色谱技术 2.2.1填充柱气相色谱 2.2.2毛细管气相色谱 2.3气相色谱分析常见问题 2.3.1基线漂移 2.3.2常见故障排除 2.4气相色谱法的新进展 2.4.1仪器方面的最新进展 2.4.2色谱柱 2.4.3全二维气相色谱(GCXGC) 2.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2.5.1GC-MS联用仪的基本组成 2.5.2气-质联用的接口 2.5.3电离方式和离子源 2.5.4质量分析器 2.5.5检测器 2.5.6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 2.5.7GC-MS联用仪的分类 2.5.8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 2.5.9GC-MS数据的采集 2.5.10GC-MS得到的信息 2.6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2.6.1色谱定性分析 2.6.2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3高效液相色谱和液一质联用 3.1高压输液系统 3.1.1贮液器 3.1.2脱气装置 3.1.3输液泵 3.2进样系统 3.3色谱分离系统 3.3.1色谱柱 3.3.2固定相 3.3.3流动相 3.4检测系统 3.4.1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 3.4.2荧光检测器 3.4.3示差折光检测器 3.4.4电化学检测器 3.4.5化学发光检测器 3.4.6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5恒温装置 3.6数据处理系统 3.7液相色谱类型 3.7.1反相色谱 3.7.2正相色谱 3.7.3液固色谱 3.7.4体积排阻色谱 3.7.5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 3.7.6离子对色谱 3.7.7疏水作用色谱 3.7.8亲和色谱 3.8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3.8.1接口基本原理 3.8.2接口形式 3.8.3液-质联用的分析条件选择 3.8.4ESI谱图的解释 3.8.5串联质谱(MS-MS) 参考文献 4免疫学分析技术 4.1酶免疫分析法 4.1.1基本原理 下篇分论:兽药残留分析书摘插图 1兽药残留 1.4兽药的安全性评估 1.4兽药的安全性评估 1.4.1相关术语(1)药物添加剂(Medicatedadditive)全称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即《中国兽药典》所称的预混剂(premix),系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制剂。兽药不允许直接加入动物饲料,必须制成药物添加剂后才可加入饲料,用于改善动物的某种生产性能或提高产量,或者防治疾病。兽药典规定:预混剂专用于混饲给药,为保证药物在饲料中的均匀度,除另有规定外,预混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不低于0.05%。(2)无意残留(Unintentionalresidue)无意残留是指在饲料或食物中发生的某一种或几种非用于控制传染性疾病,或寄生虫性疾病,或改善生产性能,或提高产量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例如在生长、生产、加工或贮存等过程中,带入饲料或食品中的化学物残留。无意残留也包括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然而,有意或直接应用的添加剂是指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畜禽生长为目的,将药物或化学物加入日粮中,所以无意残留与实际应用的药物或化学物(指药物添加剂)的残留不同,但无意残留又无法与实际应用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相区分。(3)靶动物(Targetanimal)又称适用动物检测某种药物的安全性和药效,必须直接在由药厂提出的可供治疗的动物种类中进行。如治疗牛酮血病的药物必须用牛进行药效试验,并作出安全评价,而不是用大鼠或其他动物。此时牛即为适用动物或靶动物。食品动物用药的安全性检测和组织中药物残留的研究,也必须在靶动物上进行。(4)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Noobservedeffectlevel,NOEL)曾名无作用剂量(Noef-fectlevel,NEL)。大多数毒物都有其无作用剂量或最高无不良作用剂量(Maximumnoadverseeffectlevel,MNAEL)。无作用剂量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机体不产生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若稍超过最大无作用剂量,则化学物质可使机体呈现一定的生物学变化,这种剂量称为阈剂量或阈值(Thresholdvalue)。由此可见,阈剂量是指使机体产生超出维持其稳定状态能力的生物学变化的最低剂量,若低于此剂量,机体就不会出现任何损害。严格来说:无作用剂量一词不够确切,因为只是人们没有观察到损害作用,并非绝对无作用,所以后改称为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其单位以每天每千克体重试验动物应用受试物的毫克数计,即mg/(kg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