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办公、文教 » 库存图书 » 供应全新校勘永乐大典

供应全新校勘永乐大典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规 格: 行业标准 
单 价: 面议 
起 订:  
供货总量: 99999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北京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更新日期: 2010-10-18 06:49
浏览次数: 2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供应全新校勘永乐大典】详细说明
本公司经营图书,质量保证,欢迎咨询洽谈。联系电话:010--86333258 13391936516 QQ:874904342 书  名:全新校勘永乐大典作  者:本书编委会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书  号:9787801716002开本册数:16开豪华金套装12册定  价:3950元售  价:960元(含运费) 永乐大典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12卷大众文艺商品描述: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篡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 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 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检索非常方便。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永乐大典》是编纂于明永乐年间的一部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这部大型类书所收录的古代重要典籍达八千余种之多,上启周秦,下迄明初,内容涵盖经、史、子、集、释藏、戏剧、平话、工技、医卜、农艺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这部古代大型百科全书共22,877卷,另有目录60卷,装订成书11,095册,全书共约3.7亿字,所收录的古代重要典籍达8000余种之多,它是上起周秦,下迄明初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总结。《永乐大典》 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佚文秘典,明初各种典籍资料尽收其中,所录图书均未删未改,一字不易,所收古籍从而得以原貌保存。全书内容涵盖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南戏、北剧、平话、工技、医卜、农艺等无所不包。全书体例 用韵以统学,用字以系事 ,检索非常方便,文献史料价值极高。《永乐大典》甚至比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还要早三个多世纪,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永乐大典》主要藏书地介绍南京文渊阁 始建于明太祖洪武时期,位于奉天门之东、左顺门之东南,主要为皇室藏书之用, 尽贮古今载籍 ,是明代宫廷藏书的主要机构。永乐元年,解缙等人奉旨于文渊阁开馆编纂《永乐大典》,先后参与编修、办事人员多达3000余人,至永乐六年完成。成书后,《永乐大典》正本即藏于文渊阁东阁。 永乐十九年迁都后,明成祖将南京文渊阁藏书中每种都取一部运往北京,《永乐大典》正本运往北京后藏于故宫文楼,后全部毁失。而南京文渊阁也被毁于明末战火。皇史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紧临紫禁城,位于天安门东南池子大街南口,所藏均为宫廷图书,一度被称为皇家档案库。皇史坐北朝南,高墙深院,全部取古代 石室 之意用砖石所砌,无一钉一木。内殿筑有高台,台上排列铜皮鎏金樟木雕龙书柜,即 金匮 。《永乐大典》嘉靖抄本是皇史的重要藏书之一,此书在隆庆元年抄成之后,即藏于皇史,直至清雍正年间,《永乐大典》才被移藏于翰林院。清乾隆三十八年,朝廷批准了朱筠提出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佚书的建议,于是正式开启了《永乐大典》的辑佚工程,《永乐大典》也因此成为《四库全书》收书的六大来源之一。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成书后,并未刊印。仅缮写抄本一部,装订成11095册,是为正本,又称为 永乐抄本 。 永乐迁都前,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的东阁内。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永乐大典》正本运到了北京,收藏于北京故宫文楼(即文昭阁)内。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四月,皇宫发生大火,三大殿和文、武两楼等主要建筑均被焚毁。藏于文楼的《永乐大典》正本险遭不测,世宗一夜四次下诏抢救,正本方得幸免于难。此后很长时间,正本一直深藏皇宫禁地,尤其是有了嘉靖抄本(嘉靖四十一年缮抄的一部副本)后,正本一度无人问津,直至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时,才发现正本已不见踪影。《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向遂成明末清初的一大谜案。 关于正本的下落,有说毁于明末的战火;有说随嘉靖皇帝埋藏于永陵玄宫;还有说清初顺治时期正本尚存于乾清宫中,后可能毁于嘉庆年间的乾清宫大火;更有奇说,认为正本藏于皇史夹层之中。以上几种说法,尚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考证。 明嘉靖、隆庆年间,曾据永乐正本重录副本,称为 嘉靖抄本 。《永乐大典》从而有了正副两部抄本,分别藏于文渊阁和皇史两处。至清代时,仅存嘉靖抄本一部,后来传世和流失的都是这部副本。 清雍正年间,副本尚存,藏于翰林院。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已发现《永乐大典》有千余册不知所终。到清光绪二十年,《永乐大典》只有仅存的800册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残存副本几乎全遭焚毁,仅有64册被清末大臣陆润庠抢救下来,运回府中暂存。 1912年,在鲁迅的建议并努力下,经民国政府国务院批准,劫后余生的64册《永乐大典》其中的60册交由京师图书馆(即北平图书馆)收藏,其他4册则置于教育部展览。 新中国建立后,从五、六十年代至今,国家图书馆先后从前苏联、德国等收藏机构及国内各地包括私藏家处获赠并收集了多册《永乐大典》。目前,国家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已达221册之多,占到全世界范围内今存本约400册总藏量的半数以上。而《永乐大典》也和 殷墟甲骨 、 敦煌写经 、《四库全书》一起被列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成为镇馆之宝。 建国以来出版的《永乐大典》各种版本,近年又有海外新发现的十七卷本影印出版《永乐大典》六百周年纪念版的四大特点一、现代标点,简体横排,阅读方便 简体横排本更加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直接面向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全书体例规范,严格遵循古代类书的特点,版式简洁,条目分明,统筹有序,重点突出,阅读方便。对广大文史爱好者及研究者都十分适用二、以韵求字,因字考事,检索简便 简体横排本采用原书 用韵以统学,用字以系事 的类书编纂方法,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按每韵下分单字,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及各种书体,再依次将有关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奇文异见,诗文词曲等依字收集,真正做到了纲举目张,有始有终,读者只需 以韵求字、因字考事 ,检索起来十分方便。三、博览群书,重点突出,可读性强 简体横排本将《永乐大典》所收8000余种珍稀典籍加以科学遴选,即保留了大量上至秦汉、下至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又包括了其他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历代奇书。全书并突出重点,考虑到阅读的可读性,所以在整理过程中,突出文史重点,原书中部分工技、艺类篇目未做收录。四、变官修类书为普及名著,惠及读者 《永乐大典》自问世以来,作为御刻官修类书,长期深藏宫庭禁中,主要是满足于明、清各朝皇帝的需要。本书以现代标点、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真正将这一帝王御用珍品变为文化普及大典,惠及广大读者,善莫大焉。《永乐大典》六百周年纪念版的装帧工艺 《永乐大典》(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装帧工艺由本社首创,引进采用意大利变色环保皮质,经工艺大师烫印加工后,产生多层次变色效果,图案颜色深重、高贵大方,无论从质感和手感都极具人性化,本材质专用于高档图书装帧,极具收藏及馈赠价值。内文用纸采用高档棉质木浆纯质纸,中性不含荧光增白剂,自然环保,视觉柔和,气质高雅,具有高平滑度,印质细腻,真彩呈现。
0条 [查看全部]  【供应全新校勘永乐大典】相关评论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更多..推荐产品

[ 供应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