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本报告的版权归属于北京正点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所有在北京范围内的客户都可以先看报告再付款,请您拨打我们的免费客服电话:400-668-2622咨询详情! 您还可以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www.zhengdianguoji.com了解更多的报告价格: PDF(加密版):4999元 Word(复制粘贴版):5999元 纸质版:6999元报告交付方式: PDF、Word版:通过E-mail发送到您的邮箱 纸质版: 通过EMS快递到您所在的公司报告前言: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信息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来,电子政务得到迅速发展,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从战略高度全面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形成规模,基本能够满足电子政务应用的需要;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政府网站体系初步形成,网上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政府网站已经成为联系公众、企业、社会的桥梁和窗口,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各级公务员信息技能明显提高,利用电子网络提升了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未来我国将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促使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到2010年底前我国将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商业机会,除了中央政府层面的电子政务建设,扩大到省市,甚至是社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空间将十分巨大。 正点国际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共341页,图表66个。首先介绍了电子政务的概念、类别、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概况及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随后,报告对电子政务做了发展模式和技术应用分析、发展策略分析、投资分析及政策法规环境分析,最后分析了电子政务产业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您若想对电子政务市场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电子政务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报告正式版正文目录第一章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述14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阐释14 1.1.1 电子政务的定义14 1.1.2 电子政务的内涵15 1.1.3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16 1.2 电子政务的类别17 1.2.1 政府内电子政务(G2G)17 1.2.2 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G2B)18 1.2.3 政府对公民电子政务(G2C)19 1.3 电子政务的作用及发展19 1.3.1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19 1.3.2 电子政务的作用20 1.3.3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21 1.4 电子政务的特点22 1.4.1 虚拟化22 1.4.2 无纸化23 1.4.3 即时性23 1.4.4 技术性23第二章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24 2.1 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理念24 2.1.1 政府职能变迁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24 2.1.2 电子政务是各国政府改革的新思潮25 2.1.3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内在关系27 2.1.4 政府网站在电子政府中的核心地位27 2.2 世界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28 2.2.1 全球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水平28 2.2.2 国外电子政务推进实施与部门协调机构29 2.2.3 世界各国将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30 2.2.4 国外电子政务法规环境综述32 2.2.5 欧美电子政务法规环境建设分析36 2.3 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48 2.3.1 加拿大48 2.3.2 新加坡49 2.3.3 美国50 2.3.4 韩国50 2.4 英国、瑞典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及启示54 2.4.1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54 2.4.2 制定统一的指导标准55 2.4.3 提供便捷的 政府入口 服务56 2.4.4 发展广泛的电子民主57 2.4.5 建立领先的知识管理系统57 2.4.6 对中国的启示58第三章 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环境分析60 3.1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概述60 3.1.1 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60 3.1.2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84 3.1.3 2009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已企稳回升110 3.2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必要性114 3.2.1 发展电子政务是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114 3.2.2 电子政务是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114 3.2.3 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社会建设的龙头114 3.2.4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关系116 3.3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力118 3.3.1 政府推动118 3.3.2 市场推动119 3.3.3 法治推动120 3.3.4 社会推动122 3.3.5 竞争推动123 3.4 3G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125 3.4.1 3G将扩大电子政务的用户规模125 3.4.2 3G将降低电子政务的用户门槛125 3.4.3 3G将减少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125第四章 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126 4.1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现状126 4.1.1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分析126 4.1.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130 4.1.3 中国电子政务的五大基本特征132 4.1.4 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137 4.1.5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140 4.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142 4.2.1 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水平正在逐步提高142 4.2.2 政府网站内容及服务不断丰富和增加143 4.2.3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不断取得新进展143 4.2.4 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144 4.3 信息孤岛 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46 4.3.1 信息孤岛 的概念和成因146 4.3.2 信息孤岛 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148 4.3.3 消除 信息孤岛 的基本做法149 4.3.4 针对中国国情解决 信息孤岛 的建议151 4.4 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的发展156 4.4.1 政府信息公开概述156 4.4.2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优势161 4.4.3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模式163 4.4.4 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的不足166 4.4.5 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加快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167 4.5 信息化中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探析170 4.5.1 发展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170 4.5.2 信息化社会电子政务的基本形式及实施172 4.5.3 中国信息化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功能分析173 4.5.4 中国信息化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75 4.6 十一五 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179 4.6.1 发展重点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179 4.6.2 政府网站整体服务能力大幅提高179 4.6.3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强调功能特色180 4.6.4 重点业务系统建设突出协同、效益180 4.6.5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不断创新181 4.6.6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181第五章 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技术应用研究182 5.1 电子政务发展与创新管理模式研究182 5.1.1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182 5.1.2 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措施182 5.1.3 电子政务发展的管理模式183 5.2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187 5.2.1 电子政务促使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发展187 5.2.2 弹性化政府管理模式的内涵187 5.2.3 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提供了必要性189 5.2.4 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提供了可行性191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193 5.3.1 电子政务发展具有自身特殊性193 5.3.2 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194 5.3.3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96 5.3.4 我国需进一步研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198 5.4 面向企业的中国医药电子政务业务模式研究199 5.4.1 医药电子政务的概念199 5.4.2 网上监管199 5.4.3 在线业务开展199 5.4.4 综合信息服务200 5.5 电子政务的融合之路及ICT新技术的应用202 5.5.1 中国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202 5.5.2 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02 5.5.3 ICT新技术在未来电子政务中的应用204 5.5.4 融合式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案例208 5.6 CRM在基层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浅析213 5.6.1 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213 5.6.2 CRM体系结构214 5.6.3 电子政务中引入CRM的可行性215 5.6.4 基层电子政务应用CRM的设想215第六章 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策略及构想218 6.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218 6.1.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8 6.1.2 中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219 6.1.3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误区221 6.1.4 重要机构的缺位是电子政务领导体制的大问题222 6.2 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策略223 6.2.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223 6.2.2 中国电子政务进一步深化应用的建议226 6.2.3 3G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229 6.2.4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方向231 6.3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构想232 6.3.1 统一领导及统筹规划232 6.3.2 构建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232 6.3.3 构建全国统一的网上办公系统233 6.3.4 整合全国政府网站资源提升服务水平233 6.3.5 打破界限建立国家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234 6.3.6 分类整合全国各类IC卡应用系统236 6.3.7 降低电子政务装备配置标准节约投资236第七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投资分析238 7.1 电子政务投资的前景及机会238 7.1.1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投资前景看好238 7.1.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投资机遇238 7.1.3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资方向将发生变化240 7.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风险241 7.2.1 启动阶段的风险241 7.2.2 实施阶段的风险242 7.2.3 移交阶段的风险244 7.2.4 运营阶段的风险244 7.3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阶段性风险的规避246 7.3.1 启动阶段246 7.3.2 设计招标阶段247 7.3.3 项目实施阶段248 7.3.4 项目移交阶段250 7.3.5 项目运行阶段251 7.4 电信运营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252 7.4.1 做实规划及聚焦重点252 7.4.2 电子政务推广需高层重视252 7.4.3 制度为本和科技为辅252 7.4.4 合理的商业模式252第八章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254 8.1 中国电子政务法律环境发展现状254 8.1.1 中国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初具规模254 8.1.2 中国电子政务法规建设的主要成绩255 8.1.3 中国电子政务政策法律环境凸显四大特点259 8.1.4 中国电子政务立法的基本原则260 8.2 中国《电子政务法》的建设进程262 8.2.1 2009年6月《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发布262 8.2.2 电子政务立法课题研究的解读262 8.2.3 我国制定电子政务法的时机已成熟265 8.2.4 立法滞后严重阻碍国内电子政务发展265 8.2.5 标准化的信息公开与共享是立法基础266 8.3 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68 8.3.1 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问题268 8.3.2 网上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问题268 8.3.3 电子政务的技术标准化问题268 8.3.4 政务信息公开问题268 8.3.5 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269 8.3.6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269 8.3.7 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问题270 8.4 中国电子政务法规体系建设应重点关注的方面271 8.4.1 电子政务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271 8.4.2 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性和电子政务立法阶段性相协调的问题271 8.4.3 应当考虑电子政务立法的法律层级问题272 8.5 完善中国电子政务法规体系的建议273 8.5.1 法律类273 8.5.2 法规类276 8.5.3 规章类278第九章 电子政务产业的前景趋势分析280 9.1 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总体趋势280 9.1.1 中国未来电子政务发展展望280 9.1.2 2010年底前将基本建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283 9.1.3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趋势284 9.2 大部制 改革将引发电子政务发展新进展289 9.2.1 政务公开方面289 9.2.2 信息整合方面290 9.2.3 应用协同方面291 9.3 3G时代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分析292 9.3.1 基于3G的移动电子政务将引领电子政务发展292 9.3.2 基于3G的电子政务应用创新将大量出现292 9.3.3 3G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293附录294附录一: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2009)294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298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09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331附录五: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341图表目录图表2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61图表3 2003-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62图表4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62图表5 2003-2007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63图表6 2003-2007年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63图表7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64图表8 2003-2007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65图表9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65图表10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67图表11 2003-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67图表12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68图表13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69图表14 2003-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70图表15 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70图表16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71图表17 2003-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71图表18 2007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72图表19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73图表20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73图表21 2003-2007年年末电话用户数74图表22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75图表23 2003-2007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75图表24 2003-2007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77图表25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78图表26 2003-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79图表27 2003-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80图表28 2003-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82图表29 200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84图表30 2003-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85图表3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85图表32 2003-2008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6图表33 2003-2008年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86图表34 2003-2008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87图表35 2003-2008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88图表36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89图表37 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90图表38 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91图表39 2003-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91图表40 2008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92图表41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93图表42 2008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93图表43 2003-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95图表44 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95图表45 2008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96图表46 2008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97图表47 2003-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97图表48 2008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98图表49 200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99图表50 200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99图表51 2003-2008年年末电话用户数100图表52 2008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101图表53 2003-2008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101图表54 2003-2008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103图表55 2008年人口数及其构成105图表56 2003-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106图表57 200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106图表58 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IT投资规模138图表59 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IT投资规模138图表60 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IT投资细分138图表61 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IT投资细分139图表62 2008年UPS行业市场分析139图表63 石景山发改委整体信息化过程209图表64 新一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构成210图表65 网络部署结构211图表66 E-发改委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