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本报告的版权归属于北京正点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所有在北京范围内的客户都可以先看报告再付款,请您拨打我们的免费客服电话:400-668-2622咨询详情! 您还可以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www.zhengdianguoji.com了解更多的报告价格: PDF(加密版):4999元 Word(复制粘贴版):5999元 纸质版:6999元报告交付方式: PDF、Word版:通过E-mail发送到您的邮箱 纸质版: 通过EMS快递到您所在的公司报告前言: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轿车产业,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这些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凭借这些跨国企业提供的技术、硬件,以及产能上的保障,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国。 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下,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势头不减,规模达到121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连续五年增长率超过30%,目前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中,车载信息系统成了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的引擎,也是今后的热点。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的关注日益提高,EPS、TPMS、雷达测距等一系列安全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应用越来越广泛,决定了MCU的处理能力必须要提高,32位MCU逐渐登上了舞台。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下游产业链不景气的影响下,2008年市场整体发展速度减缓。市场中,娱乐系统和主动安全设备成为了2008年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汽车厂商的成本压力也给本土汽车电子厂商带来了机会,市场中产品的国产化率继续提升。2008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3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近13%。2009年汽车电子行业在汽车整车销售提升的带动下,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将在汽车产业发展的保障下稳步发展,各类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普及率将持续提高,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000亿元。到2012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未来的汽车电子产品中,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和娱乐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周边产品将发展最快。目前,中国消费者对车辆需求的增加、网络在车辆中的高速发展、安全与防盗需求的增加、
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的转换以及动力总成方面性能的提高,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 正点国际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四章,921页,图表数量311个。首先介绍了汽车电子的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汽车行业和汽车电子市场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汽车电子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和关联产业发展分析,最后分析了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您若想对汽车电子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汽车电子生产,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报告正式版正文目录第一章 汽车电子的概述34 1.1 汽车的相关介绍34 1.1.1 汽车的分类34 1.1.2 汽车产业特征分析36 1.1.3 汽车产品市场特征分析37 1.2 汽车电子的定义与分类40 1.2.1 汽车电子的定义40 1.2.2 汽车电子的分类40 1.3 汽车电子技术概况41 1.3.1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41 1.3.2 网络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43第二章 汽车电子产业标准和政策法规45 2.1 我国汽车电子标准概述45 2.1.1 汽车电子产品概述45 2.1.2 国际汽车电子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5 2.1.2 我国汽车电子标准总体情况46 2.1.4 我国汽车电子标准现状47 2.2 我国汽车电子标准发展情况51 2.2.1 汽车电子标准期待快速推进51 2.2.2 中国及欧美日等国汽车碰撞标准简介54 2.2.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政策标准58 2.2.4 国际汽车电子标准体系受行业重视59 2.2.5 汽车电子标准化将成为我国汽车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59 2.2.6 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汽车碰撞标准60 2.2.7 汽车电子技术标准尚待提高61 2.2.8 自主汽车电子研发标准化平台62 2.3 汽车产业相关政策66 2.3.1 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刺激计划实施66 2.3.2 燃油涨价与公路运价变化的影响67 2.3.3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影响68 2.3.4 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69 2.3.5 中国政府对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70 2.3.6 N类和O类车辆召回管理影响71 2.3.7 中国政府的税收补贴政策的影响72 2.3.8 中国政府的汽车下乡政策的影响72 2.3.9 六部委促进汽车产品出口政策影响74 2.3.10 汽车消费促进政策76 2.3.11 2009年4季度汽车行业政策环境综述76 2.3.12 2010年1季度汽车行业政策环境综述84 2.4 汽车配件行业相关政策92 2.4.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培训项目已正式被纳入 653工程 92 2.4.2 中国加征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政策推迟实施92 2.4.3 部分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出口退税率被调低93 2.4.4 废旧汽车零部件进口政策有望放开94 2.4.5 2008年《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管理办法(试行)》95第三章 汽车行业发展分析99 3.1 国际汽车行业的概况99 3.1.1 2009年全球汽车产业现状分析99 3.1.2 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情况102 3.1.3 2010年3月全球主要市场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长率106 3.1.4 2010年全球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107 3.1.5 2010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分析112 3.1.6 2010年全球汽车市场预测114 3.1.7 全球汽车市场新格局和2015年新展望115 3.2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119 3.2.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分析119 3.2.2 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125 3.2.3 2009-2010年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127 3.2.4 2009-2010年汽车行业重组并购分析141 3.2.5 2010年2季度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144 3.2.6 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测147 3.3 2008-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运行数据分析148 3.3.1 2008年全国汽车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148 3.3.2 2009年全国汽车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150 3.3.3 2010年全国汽车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152 3.4 2009-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及保有量统计155 3.4.1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情况155 3.4.2 2009年改装汽车产量情况167 3.4.3 2010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情况177 3.5 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79 3.5.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79 3.5.2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调整181 3.5.3 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综述182 3.5.4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191第四章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197 4.1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197 4.1.1 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模式197 4.1.2 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的特点198 4.1.3 国际汽车零部件业兼并重组渐成趋势199 4.1.4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大举进军新兴市场200 4.1.5 2009年下半年全球零部件企业收购动态202 4.1.6 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大潮中的中国机会209 4.1.7 国际五大汽车零部件市场特点详细分析212 4.1.8 金融危机加速国际企业进军中国成汽车零部件业216 4.2 2008-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分析220 4.2.1 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回顾220 4.2.2 2009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经济效益分析222 4.2.3 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利润率全球居首226 4.2.4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大规模整合227 4.2.5 生存环境恶化零部件行业产权交易频繁230 4.2.6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工厂233 4.2.7 2009年本土汽车零部件上演出海收购潮237 4.2.8 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预测239 4.2.9 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面临的主要挑战240 4.2.10 2010年汽车零部件并购趋势241 4.2.11 201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产能将大规模扩张242 4.2.12 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投资预测243 4.2.13 201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预测244 4.3 2007-2010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分析246 4.3.1 2007年中国汽车配件行业出口状况246 4.3.2 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幅减缓271 4.3.3 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析274 4.3.4 2009年中国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进出口分析280 4.3.5 2010年中国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进出口分析281 4.3.6 汽车零部件出口从产品转向技术282 4.3.7 蓝色壁垒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的影响分析283 4.4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存在的问题293 4.4.1 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存在的问题分析293 4.4.2 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滞后问题296 4.4.3 我国汽车零部件独资化问题299 4.4.4 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要警惕反倾销303 4.4.5 中资汽车零部件受困本地采购304 4.4.6 汽车零部件业面临新考验308 4.5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趋势及对策311 4.5.1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现状与挑战311 4.5.2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趋势312 4.5.3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314 4.5.4 重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础作用317 4.5.5 引导零部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20 4.5.6 汽车零部件企业品牌战略321 4.5.7 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全面提升品质325 4.5.8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资源方面优势328 4.5.9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策略329 4.5.10 当前国外汽车制造业的基本战略及国内企业的应对策略333 4.5.11 我国汽车零部件采取走出去战略338 4.5.12 十一五 零部件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举措341 4.5.1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促进我国汽车业发展344 4.5.14 促进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 三年规划 346 4.5.15 金融危机下中小零部件企业的对策348 4.5.16 2010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工作重点355 4.5.17 大力发展国产汽车软件361 4.5.18 全球市场格下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机遇362 4.6 汽车供应链特征与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369 4.6.1 汽车供应链的基本特征369 4.6.2 我国汽车供应链现状374 4.6.3 我国自主零部件产业发展建议381第五章 汽车电子行业发展分析384 5.1 国际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现状384 5.1.1 国际汽车电子巨头加紧联合384 5.1.2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方兴未艾386 5.1.3 2009年全球汽车电子系统分析387 5.1.5 未来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预测388 5.2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概况394 5.2.1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保持高速增长394 5.2.2 汽车电子市场的产品应用结构分析396 5.2.3 消费和技术升级等带来汽车电子市场繁荣398 5.2.4 汽车电子繁荣背后有隐忧403 5.2.5 汽车电子市场进入新阶段405 5.2.6 汽车电子市场的机遇和挑战408 5.3 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情况410 5.3.1 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分析410 5.3.2 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增速分析416 5.3.3 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418 5.3.4 我国汽车电子业发展特点分析421 5.3.5 金融危机促使我国汽车电子业提前转型422 5.3.6 中国汽车电子分销市场发展情况分析424 5.4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426 5.4.1 汽车电控系统平台技术发展426 5.4.2 信息系统平台和网络总线技术发展429 5.4.3 基础技术平台技术发展430 5.4.4 国内汽车电子技术自主开发与应用430 5.5 汽车电子应用和设计发展趋势分析434 5.5.1 AFS为保障驾驶安全增添砝码434 5.5.2 LED、HID在汽车车灯应用中大放异彩435 5.5.3 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进入系统438 5.5.4 可视和雷达混合倒车系统439 5.6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443 5.6.1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43 5.6.2 妨碍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的因素444 5.6.3 促进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对策446 5.6.4 加速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发展448第六章 部分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分析451 6.1 汽车半导体市场分析451 6.1.1 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分析451 6.1.2 2008年汽车电子半导体厂商谋变转型452 6.1.3 2009-2010年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分析455 6.1.4 201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测456 6.1.5 汽车半导体产业的四座金矿457 6.1.6 汽车安全刺激半导体市场增大457 6.1.7 电子元器件踏上混合动力汽车征程461 6.1.8 汽车半导体技术升级悄然展开463 6.2 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与趋势466 6.2.1 国外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466 6.2.2 国内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468 6.2.3 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趋势470 6.3 汽车传感器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473 6.3.1 汽车传感器市场前景看好473 6.3.2 汽车传感器应用发展分析482 6.3.3 MEMS汽车传感器将成主流484 6.3.4 国内传感器企业必须加快国产化步伐485 6.3.5 全球MEMSESC传感器销售预测486 6.3.6 安全传感器市场发展分析486 6.3.7 汽车安全性设计需求催发车用传感器市场488 6.3.8 汽车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趋势493 6.3.9 2009-201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分析497 6.3.10 2016年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测499 6.4 中国汽车继电器行业市场分析及预测501 6.4.1 中国汽车继电器市场形成三大阵营501 6.4.2 中国汽车继电器市场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506 6.4.3 中国汽车继电器高端突破迎来机遇509 6.4.4 PCB式汽车继电器市场继续扩大511 6.4.5 2010年我国汽车继电器总量预测512第七章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514 7.1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体概况514 7.1.1 我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发展现状514 7.1.2 小排量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市场综述516 7.1.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518 7.1.4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527 7.1.5 马达控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535 7.1.6 汽车电控程度迅速提升540 7.2 动力传动系统电子控制装置542 7.2.1 发动机趋势分析542 7.2.3 自主品牌发动机渐成气候544 7.2.3 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的科技创新548 7.2.4 自动变速器市场需求分析550 7.2.5 微特电机在汽车电子领域大有作为554 7.3 汽车底盘系统电子控制装置557 7.3.1 汽车ABS技术发展与展望557 7.3.2 ESP成安全新趋势561 7.3.3 安徽开发成功汽车电子安全及导航系统563 7.4 车身系统电子控制装置564 7.4.1 汽车车身控制展趋势分析564 7.4.2 车身电子升级扩展半导体器件空间567 7.4.3 中国TPMS产业发展分析及预测570 7.4.4 方面影响大规模普及571 7.4.5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574 7.5 车用控制器局域网中网关的特性分析579 7.5.1 网关的实质579 7.5.2 网关的布置580 7.5.3 BoschCAN1.2与CAN2.0之间的网关结构580 7.5.4 网关处理的内容581 7.5.5 SAEJ1939与J1980网络协议之间的网关582 7.5.6 奥迪A4-B6控制器局域网中网关的应用583第八章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586 8.1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的市场规模预期586 8.1.1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介绍586 8.1.2 2010-2015年中国车载电子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586 8.2 汽车导航系统587 8.2.1 2009年中国汽车GPS导航系统市场预测587 8.2.2 2012年全球汽车导航设备市场预测587 8.2.3 2008-2013年全球汽车导航市场增长提速587 8.2.4 车载电子系统青睐FPGA588 8.2.5 中国汽车电子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591 8.2.6 中国车载导航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594 8.2.7 十大热点引领汽车导航产业飞速发展595 8.2.8 车载GPS导航市场竞争加剧599 8.2.9 车载GPS导航市场机遇分析603 8.2.10 汽车GPS导航市场的趋势走向605 8.3 汽车娱乐系统607 8.3.1 车载电视需完善产业布局607 8.3.2 中国汽车音响市场本土占有率分析608 8.3.3 2008年中国汽车信息娱乐市场分析611 8.3.4 3G技术推动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市场613 8.3.5 车载DVD市场发展瓶颈分析616 8.3.6 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市场两极分化618 8.3.7 车载MP3播放器与FM发射器发展趋势624 8.3.8 2009年汽车娱乐系统走向集成化627 8.3.9 2011年我国汽车娱乐系统复合增长率分析629 8.4 汽车信息系统632 8.4.1 车载信息系统市场主流趋势632 8.4.2 车载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634 8.4.3 2008-2010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结构预测635 8.4.4 汽车内部电子信息系统成汽车新宠636 8.4.5 车载信息系统成为电信运营商 蓝海 638 8.4.6 无线车载通信市场发展前景分析640 8.4.7 新智能交通车载信息系统技术及发展方向644 8.5 汽车电器件650 8.5.1 2007-2010年汽车仪器仪表产量650 8.5.2 中国汽车行驶记录仪市场现状与未来展望671 8.5.3 我国传感器和仪表元器件的现状与发展676 8.5.4 我国传感器及仪表元器件战略目标678 8.5.5 传感器与IC趋于集成678 8.5.6 汽车MEMS传感器市场营业额将翻番681 8.5.7 汽车仪表技术向 综合信息系统 发展684第九章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686 9.1 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686 9.1.1 中国大陆车用电子产业竞争格局686 9.1.2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690 9.1.3 汽车电子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690 9.1.4 国际汽车电子厂商加快本地化695 9.1.5 面对巨大竞争压力我国企业的竞争策略分析696 9.1.6 半导体厂商进军中国汽车电子市场697 9.1.7 国际汽车电子巨头强攻芯片市场701 9.1.8 家电企业进入汽车电子市场703 9.1.9 国际巨头加强在华竞争707 9.1.10 我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709 9.2 各地市场发展格局714 9.2.1 全国各地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基地714 9.2.2 天津规划建设北方最大电子产业基地716 9.2.3 德尔福武汉汽车电子基地投产717 9.2.4 上海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状况718 9.2.5 福建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基地725 9.2.6 台商瞩目广西柳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725 9.2.7 汽车电子产品基地落户南京726 9.2.8 佛山打造国内首个汽车电子产业示范基地727 9.2.9 启明新进汽车电子基地建成投产727 9.2.10 长春强势启动汽车电子差异化扩张728 9.2.11 广东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基地732 9.2.12 深圳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733 9.2.13 萧山汽车电子产业2010年发展规划734第十章 2009-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区域市场运行动态分析736 10.1 深圳736 10.1.1 近年深圳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736 10.1.2 深圳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优势737 10.1.3 深圳汽车电子企业快速发展739 10.1.4 深圳拟打造成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核心740 10.1.5 深圳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潜力巨大741 10.2 上海743 10.2.1 上海发动汽车电子关键技术的研究743 10.2.2 2007年上海在嘉定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基地744 10.2.3 2008年底首家汽车电子专卖店在上海落户745 10.3 湖北十堰市746 10.3.1 十堰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746 10.3.2 十堰市将重点发展五大汽车电子产业群747 10.3.3 十堰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措施747 10.4 其他地区750 10.4.1 北京夯实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基础750 10.4.2 北京汽车电子业发展面临的瓶颈751 10.4.3 武汉积极铸造汽车电子产业基地752 10.4.4 2008年德尔福武汉汽车电子基地投产752第十一章 国外重点企业分析753 11.1 德国博世753 11.1.1 公司简介753 11.1.2 公司经营业绩753 11.1.3 2009年博世集团在中国销售754 11.1.4 2009年博世集团在中国发展动态754 11.2 美国德尔福758 11.2.1 公司简介758 11.2.2 公司经营业绩759 11.2.3 2009年德尔福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车关键零部件759 11.2.4 2009年京西重工购德尔福资产763 11.2.5 2010年德尔福将为上汽混合动力车生产电子设备763 11.3 德国大陆765 11.3.1 公司简介765 11.3.2 2009年大陆集团经营业绩及2010年展望765 11.3.3 2009年德国大陆集团落户济南769 11.4 伟世通770 11.4.1 公司简介770 11.4.2 2009年伟世通大事记770 11.4.3 2009年公司经营业绩771 11.4.4 公司未来在华采购量将增加772 11.5 航盛电子774 11.5.1 公司简介774 11.5.2 公司品牌价值775 11.5.3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775 11.5.4 未来发展目标775 11.5.5 公司的制胜之道776 11.6 日本电装781 11.6.1 公司简介781 11.6.2 公司经营业绩782 11.6.3 2009年公司争夺中国零部件市场783 11.7 法雷奥786 11.7.1 公司简介786 11.7.2 公司在华发展历程788 11.8 现代摩比斯790 11.8.1 企业简介790 11.8.2 2009年公司经营业绩790 11.8.3 公司在华扩能792 11.9 天合794 11.9.1 企业简介794 11.9.2 公司在华发展情况794 11.10 江森自控795 11.10.1 公司经营业绩795 11.10.2 公司在华发展情况795 11.10.3 2009-2010年公司经营分析795第十二章 2009-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主体企业竞争力对比及关键性财务数据分析797 12.1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97 12.1.1 企业概况797 12.1.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798 12.1.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799 12.1.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799 12.2 天津富士通天电子有限公司800 12.2.1 企业概况800 12.2.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0 12.2.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01 12.2.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01 12.3 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803 12.3.1 企业概况803 12.3.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3 12.3.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04 12.3.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04 12.4 太仓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805 12.4.1 企业概况805 12.4.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5 12.4.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06 12.4.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06 12.5 上海惠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807 12.5.1 企业概况807 12.5.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7 12.5.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07 12.5.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08 12.6 厦门吉致电子有限公司809 12.6.1 企业概况809 12.6.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9 12.6.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10 12.6.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10 12.7 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811 12.7.1 企业概况811 12.7.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1 12.7.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11 12.7.3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12 12.8 惠州住电电装有限公司813 12.8.1 企业概况813 12.8.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3 12.8.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13 12.8.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14 12.9 电装(天津)汽车导航系统有限公司815 12.9.1 企业概况815 12.9.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5 12.9.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16 12.9.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16 12.10 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817 12.10.1 企业概况817 12.10.2 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7 12.10.3 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818 12.10.4 企业成本费用情况818第十三章 2010-2015年汽车电子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820 13.1 2010-2015年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820 13.1.1 全球汽车电子行业十大发展趋势820 13.1.2 中国汽车电子业发展趋势823 13.1.3 电磁兼容技术日益受到重视827 13.1.4 汽车电子将发展成网络化驾驶辅助系统828 13.1.5 车载信息娱乐方案迈向集成化830 13.1.6 汽车信息娱乐发展走势836 13.2 2010-2015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838 13.2.1 绿色、安全和通讯是汽车电子的未来838 13.2.2 汽车安全和信息娱乐产品最具增长潜力841 13.2.3 FPGA用于动力传动系统和安全系统843 13.2.4 混合信号微控制器符合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846 13.2.5 关注功率控制和功率管理846 13.2.6 影响汽车电子产品功能发展的主要因素847 13.2.7 汽车仪表技术发展三大新趋势851 13.2.8 增加EEPROM的容量,应对MCU需求852 13.2.9 未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策853 13.2.10 汽车电子新技术趋向分析857 13.2.11 2010年的汽车电子热点应用趋势预测859 13.3 2010-2015年全球和主要国家汽车电子市场发展预测869 13.3.1 2010年全球车用IC市场预测869 13.3.2 2010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预测871 13.3.3 2010年全球汽车微控制器规模预测872 13.3.4 2010年印度车用电子市场发展预测872 13.3.5 2012年车载数字收音机市场将量产873 13.3.6 2012年全球汽车导航市场预测874 13.3.7 2012年全球汽车信息娱乐市场发展预测874 13.3.8 2012年日本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趋势876 13.3.9 2012年全球汽车电子PCB市场预测877 13.3.10 2015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预测878 13.4 2010-201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预测881 13.4.1 2010年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测881 13.4.2 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预测882 13.4.3 2010年汽车元器件需求预测及产品发展方向883 13.4.4 2010年我国汽车MCU市场规模预测886 13.4.5 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预测888 13.4.6 2011年中国汽车电子系统达预测889 13.4.7 2012年中国本土汽车电子将占整个市场的一半889 13.4.8 201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测892第十四章 2010-2015年汽车电子行业未来发展战略895 14.1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环境与对策研究895 14.1.1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895 14.1.2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模式和对策分析898 14.2 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对策901 14.2.1 让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联系更紧密901 14.2.2 汽车电子高门槛效应904 14.2.3 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决胜中国市场906 14.2.4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907 14.3 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的新途径910 14.3.1 产业动态联盟组织模式概述910 14.3.2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动态联盟组织模式分析911 14.3.3 基于动态联盟组织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战略914 14.4 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策略916 14.4.1 提高对自主创新的认识916 14.4.2 确定 十一五 期间和未来15年的自主创新项目917 14.4.3 解决好中国汽车电子企业自主创新应走什么道路920 14.5 台湾地区汽车电子厂商切入国际车厂供应链策略923 14.5.1 主动多元化 的运作模式924 14.5.2 被动多元化 的运作模式925 14.5.3 既有领域深耕 的运作模式926 14.5.4 新市场经营 的运作模式926报告正式版图表目录图表1 美国轿车分类 35图表2 日本轿车分类 35图表3 德国轿车分类 35图表4 汽车电子技术分类表 42图表5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制修订标准项目及未来几年的重点工作项目 48图表6 中国、欧美日汽车正面碰撞试验要求对比 56图表7 《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出口结构实现五个转变 77图表8 《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促进出口的具体措施 78图表9 2004年-2009年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81图表10 2004年-2009年中国微型货车销量变化情况 82图表11 汽车 以旧换新 补贴标准调整情况 83图表12 以旧换新 政策受益车型2009年1-11月销量同比增长情况 84图表13 2015年国内主要车企未来五年产能扩张计划 85(略)更多请访问:http://www.zhengdianguoji.com/report-1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