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启功书法集
ISBN编号:
作 者:
启功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社
开本尺寸:
210 285
卷数:
上下卷
出版日期:
2010
页数字数:
单价/套:
380.00元/
《启功书法集》序
各类的 启功书法集 成为近一二十年的出版热点,估计总以数十种计。今天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两大本的《启功书法集》以享读者,这说明广大的书法爱好者对启先生书法的认可与热爱即使在启先生逝世后仍方兴未艾。 现在评论一个人字的好坏,评论一个书法家成就、地位的高低可比从前复杂多了。从前只要大家都看着赏心悦目、漂亮好看就行了,可以说只通过一个圈子的认定、一个尺度的检验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还多了一个 书法界 的圈子和尺度,他们有很多 专业 的标准,诸如 金石气 、 现代 、 后现代 等等,不符合这些条件,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写得再漂亮也算不上书法家,也就是说光老百姓看着好不行。可老百姓看那些符合所谓标准的,有时真是 莫名其妙 ,摸不着头脑。于是 世俗 的与 专业 的两重眼光、两个标准经常发生捍格:有些老百姓看着好的,书法界不承认;有些书法界推崇的,老百姓不买账。真能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实在不容易。但启先生恰是这样的一位书法家:广大书法爱好者交口称赞,大多数书法界人士也心服口服,这实属不易。有人论启先生的书法地位,将其直接与赵孟并列,认为是几百年才能出现一个的人物,这是很有道理的,起码他是一位 不世出 的人物。 这完全是启先生的实力决定的。启先生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但漂亮,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谓的 启体 是在兼收各家各体之长后,又熔铸了自家的特点,才形成的一家之风。因而读他的帖既能看到传统书法的根基,又能发现自成一家的创新,兼有历史的底蕴和才人的学养,有历史的厚度,有书卷的韵味,经咀嚼,耐寻绎。正如辛稼轩词所云: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具体而言,启先生的字结体优美潇洒,往往能达到最佳组合,正如他形容的那样: 行笔如 乱水通人过 ,结字如 悬崖置屋牢 。 这与他一贯提倡书法当以结字为先的主张分不开。但他的用笔也极有工力,柔中带刚,温润而不失清峻之气,恰似 蓝田日暖玉生烟 , 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轻 。而总的行气章法潇散简远,参差错落,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一切美感都出之以亲切自然,恰似不经意间就从笔下流淌而出,绝不故作矫饰变形,以求用怪异取胜。这样优美的书法结集成册,怎能不令人爱不释手呢? 这两册《启功书法集》在众多同类书中虽属后出,但在编辑上仍有独到之处。 首先它按年代编排,使读者能看到启先生书法艺术与成就形成发展的轨迹。一般人所熟悉与喜爱的以清癯秀美为主要特色的 启体 ,实际上是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富于创新特点的书风。而在四五十年代,启先生的书风继承传统的特点则更为突出,二王的飘逸,赵孟的流美,柳公权的端庄,苏东坡的浑厚,以致魏碑的遒劲,唐人写经的工致,都能在启先生的书法中找到踪迹,总的风格以浑成庄重为主。而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则介于二者之间,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应该说每个时期自有每个时期的特点,都是好书法。而把这些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起,其发展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是形式多样,吸收了很多同类书的优点。内容有自作诗、前贤句、题画、题帖、论书札记、临帖等,样式有条幅、中堂、对联、扇面、匾额等,而且各类作品中皆不乏精品、妙品、以致神品,读起来真有一种琳琅满眼,目不暇接之感,正所谓一册在手,足供遨游,可使读者尽情徜徉于书法艺术之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开眼界,长见识,增学养,启智慧。 鉴于此,这两册《启功书法集》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确实是学习的良师益友,而对普及和发扬传统文化而言,也是一部开卷有益的好书。是为序。
赵仁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
青绿山水书法(成扇) ○○一书法(成扇) ○○二论书绝句七首(扇面) ○○二兰石图 ○○三仿石涛山水书法(成扇) ○○四设色山水书法(成扇) ○○五杜甫诗一首(扇面) ○○六急就章句(扇面) ○○六书清人诗 ○○七论书 ○○七毛主席词一首 ○○八自作词 ○一○书画合璧册 ○一一兰草册页 ○二九行书(扇面) ○三○旧作论词绝句(扇面) ○三○临陆机平复帖(扇面) ○三一平复帖释文(扇面) ○三一回向文 ○三二临怀素《自叙帖》 ○三四录王安石诗 ○七○自作诗 ○七○录为景怀、郑同志 ○七一忠义常昭 ○七二平湖秋月 ○七二《共勉》一首致新同学 ○七四自作诗 ○七六自作诗 ○七七观鹅口占 ○七八鹅 ○七九崔不雕名句 ○八○画梅偶题一首 ○八一北京师范大学八十校庆 ○八二唐诗一首 ○八三北京师范毕业同志工作三十年纪念 ○八四唐张志和渔歌子 ○八四春风一路 ○八五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八六学而不厌 ○八七自作诗 ○八八自作诗 ○八九把玩名山摄影之乐 ○九○自作诗 ○九一论词绝句二十首 ○九二苏轼句 一一二苏轼句 一一二临米芾帖 一一三临米芾帖 一一三临王羲之帖 一一四临王羲之帖 一一四古句 一一五论语句 一一五杜甫诗 一一六陆游句 一一六临东坡句 一一七苏轼诗 一一七杜甫诗 一一八杜甫诗 一一八杜甫诗 一一九杜甫诗 一一九临王羲之帖 一二○临王羲之帖 一二○临宋徽宗书 一二一临宋徽宗书 一二一陆士衡语 一二二陆士衡语 一二二陆士衡语 一二三陆士衡语 一二三陆士衡语 一二四陆士衡语 一二四陆士衡语 一二五陆士衡语 一二五古句 一二六古句 一二六宋人句 一二七唐人句 一二七董其昌语 一二八董其昌语 一二八董其昌语 一二九董其昌语 一二九论语句 一三○论语句 一三○唐人句 一三一临颜真卿帖 一三一前贤句 一三二唐人句 一三二姜夔诗 一三三前贤句 一三三临米芾苕溪帖 一三四临米芾帖 一三八论书札记 一四○苍松新箨图 一六四临苏轼帖 一六六自作诗 一六九自作诗 一七○自作诗 一七一自作诗 一七二登玉皇山戏题 一七三临苏轼赋 一七四献给教师节 一七六贺一九八六年教师节 一七六启功书法(成扇) 一七七题董其昌书法卷 一七八题陆俨少悔声斩图手卷 一七九题潘天寿小鸟 一七九题沈周山水 一八○题张大千仿石涛手卷 一八二题张大千水墨花卉图卷 一八二墨磨楼 一八三影艺斋 一八三砂山水花卉册 一八四为黄贵权大夫作册页 一八七七言对联 二○三兰蕙奇馨 二○四蕉竹 二○五枯木竹石 二○六葡萄 二○七竹石 二○八宋人诗 二○九赠本届毕业同学 二一○格言 二一一自作论书语 二一一
自作诗 二一三自作诗 二一四周紫芝句 二一四旧作散语 二一五旧作散语 二一五多福 二一六鹤寿 二一七敬佛 二一八自作诗 二一九鹤铭句 二二○自作诗 二二○七言联 二二一五言联 二二二五言联 二二三五言联 二二四五言联 二二五五言联 二二六五言联 二二七自作游蓬莱诗 二二八四季竹石图(春) 二三○四季竹石图(夏) 二三一四季竹石图(秋) 二三二四季竹石图(冬) 二三三 竹 二三四温故知新 二三八坚净居字课 二五二友竹图 二七六墨竹 二七七葡萄 二七八双清 二七九翠竹 二八○荷花 二八一芭蕉 二八二雨竹 二八三烟雨停帆 二八四松竹 二八五白日依山尽 二八六临唐人墨迹 二八七自作诗 二八八书法册页 二八八唐人句 二九四唐人句 二九五唐人句 二九六唐人句 二九七唐人句 二九八自作诗 二九九自作诗 三○○自作诗 三○一自作诗 三○二自作诗 三○三自作诗 三○四自作诗 三○五自作诗 三○六自作诗 三○七自作诗 三○八自作诗 三○九元人妙句 三一○白香山名句 三一一诗品句 三一二七言联 三一三七言联 三一四七言联 三一五七言联 三一六七言联 三一七七言联 三一八七言联 三一九七言联 三二○七言联 三二一七言联 三二二七言联 三二三七言联 三二四七言联 三二五七言联 三二六七言联 三二七七言联 三二八七言联 三二九七言联 三三○七言联 三三一七言联 三三二七言联 三三三七言联 三三四七言联 三三五七言联 三三六七言联 三三七七言联 三三八七言联 三三九七言联 三四○七言联 三四一独立云林一片石一首 三四二惠风和畅四字 三四三随园句 三四四诗品句 三四五诗品句 三四六诗品句 三四七自作诗 三四八自作诗 三四九自作诗 三五○自作诗 三五一自作诗 三五二绿净不可唾一首 三五三马鞍山李白纪念馆补壁 三五四鸿爪当年到处留一首 三五四易乾象辞 三五四救贫力不能一首 三五六书旧作一首 三五七乐观 三五八北京档案馆新馆落成纪念 三五八当年乱道陆天游一首 三五九韩愈句 三六○德智体美 三六○学记句 三六一学然后知不足 三六一学高人之师句 三六二礼记句 三六二流光可惜 三六三节临颜鲁公争坐位帖 三六三临颜鲁公书 三六四临智千字文句 三六四录孔明语 三六五录古语 三六五香港回归志庆 三六六香港回归志庆题辞 三六七唐人绝句 三六八唐人佳句 三六九校庆贺词 三七○敬题沙孟海先生论书文集 三七一千字文 三七二乐 四○五周易语 四○六自作诗 四○六书袁枚诗 四○七自作诗 四○八自作诗 四○八国庆贺词 四○九庆澳门回归 四一○庆建国五十周年 四一一自作诗 四一二自作诗 四一三温飞卿句 四一四题画语 四一五潮来万里有情风一首 四一六梅树诗 四一七龙 四一八蝶缘 四一九西泠情愫 四二○启功常用印章 四二一启功年表 四二三
启功先生原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佛教协会顾问、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一九一二年(壬子)七月二六日生于北京 启功的先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昼,封 和亲王 。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进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礼部尚书。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学政、主考。一九一三年(癸丑)一岁 父亲恒同去世,随祖父生活。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取名 察格多尔札布 (是金刚佛母保佑的意思)。当时正是辛亥革命之后,清廷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三岁多。稍后,入私塾学习诗文。一九二二年(壬戌)十岁 曾祖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衰落。一九二三年(癸亥)十一岁 祖父去世。家中变卖世藏书画以作殡葬费用。当时母亲克连珍和尚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都年仅三十余岁,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满族家庭中,未出嫁的姑娘的地位是很高的。恒季华为了教养这一线单传的侄子成人,毅然终身不嫁,并把自己看作是这个家庭中的男人。启功亦称姑姑为 爹爹 (满俗, 爹爹 即叔叔)。一九二四~一九二六年(甲子~丙寅)十二~十四岁 在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幼年启功,看到祖父案边墙上挂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画的,又见祖父拿过小扇画上竹石,几笔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产生 做一个画家 的愿望。他在学校的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给知名人士。一九二七~一九二九年(丁卯~己巳)十五~十七岁 经长亲带领,拜贾羲民(尔鲁)先生学画。贾先生博通书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见解卓识。常带启功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代书画,有时还和一些朋友随看随加评论,启功也一一记下。这些活动使启功深受启迪和教育。启功想多学些画法技巧,贾先生又将他介绍给吴镜汀(熙曾)先生。吴先生教授画法,极为耐心,绝不笼统空谈,而是专门把至关重要的窍门指出,使启功长进很快。一次,一位长亲命他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他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 画完后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落款。 这又给他很大刺激,从此暗下决心,发愤练字。一九三○年(庚午)十八岁 经老世交介绍,从戴姜福(绥之)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旧诗词。由于老师的精心培育,加上他刻苦自学,从青年时候起,便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九三二年(壬申)二十岁与章宝琛完婚。章氏,满族,长启功二岁。为维持生活,启功教家馆,有时也作书画卖钱。一九三三年(癸酉)二十一岁 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教于陈垣(援庵)先生。陈垣先生看过他的作品,认为 写作俱佳 ,便安排他在辅仁中学任 国文 教员。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教育岗位,主要精力都在教授古典文学,中间也卖过字画,但他说: 那只是副业。 一九三五年(乙亥)二十三岁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从事书法史研究和书画创作。一九三八年(戊寅)二十六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抗战胜利后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文献馆审稿和鉴定文物。一九四九年(己丑)三十七岁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一九五二年(壬辰)四十岁 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古典文学。同年加入 九三 学社,被选为 九三 学社北京分社委员,后又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此后曾与向达、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庆菽诸人标点敦煌变文俗曲。稍后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这是建国后首次出版的《红楼梦》注释本。一九五七年(丁酉)四十五岁应文化部邀请,在故宫博物院,参加回收流散海外文物,如唐代韩《五牛图》等书画作品的鉴定。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一九五八年(戊戌)四十六岁在中国画院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关系转回师大,教授职称被撤消,不准登讲台。一九六二年(壬寅)五十岁撰写完成《古代字体论稿》和《诗文声律论稿》两本专著。一九六三年(癸卯)五十一岁撰写了《读〈红楼梦〉札记》。一九六六年(丙午)五十四岁 文革 爆发,一切公开的读书写作活动被迫中止,但私下里治学不辍,专心撰写《诗文声律论稿》。由于他精通书法,常被 造反派 命令抄写大字报。一九七一年(辛亥)五十九岁参与中华局组织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负责标点《清史稿》,与王钟翰先生共同完稿。一九七五年(乙卯)六十三岁夫人章宝琛逝世,享年六十五周岁。一九七六年(丙辰)六十四岁粉碎 四人帮 之后,师大恢复招生,重登讲台。一九七七年(丁巳)六十五岁《诗文声律论稿》由中华书局出版。结束《清史稿》的标点工作。一九七八年(戊午)六十六岁 文革 后落实政策,重新被聘为教授。一九七九年(己未)六十七岁《古代字体论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年(庚申)六十八岁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一九八一年(辛酉)六十九岁《启功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同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被推选为副主席。一九八二年(壬戌)七十岁北京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由北京师范大学录制的《启功先生讲书法》录像带完成。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一九八三年(癸亥)七十一岁 参与文化部文物局组织、由七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甄别、鉴定北京及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 三月,应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在东京举办 启功书作展览 。在北京接待钟谷扇舟为首的日本书法代表团,并陪同代表团到山东曲阜参观。五月,参加 九三 学社中央组织的专家支援西部地区讲学团,赴呼和浩特、银川、兰洲、乌鲁木齐巡回讲学,历时一个月。一九八四年(甲子)七十二岁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顾问。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一九八五年(乙丑)七十三岁 三月,在故宫博物院,参加海外回流文物王安石书《楞严经要旨》卷及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的鉴定。四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为书协主席。九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讲学,并举办 启功书法展 。一○月,被文化部聘为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启功书法作品选》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暑假期间,为祝贺第一个教师节,作幅长一丈二尺的《竹石图》,由北京师范大学珍藏。又应中央电视台之邀,作《苍松新箨图》,向全国教师祝贺春节。一九八六年(丙寅)七十四岁 《启功书法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书法概论》(主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三月,出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讲话。应香港书学会邀请赴港访问、讲学,后应新加坡书学会邀请赴新加坡访问。 自本年起,历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常委,并兼任书画室主任。一九八七年(丁卯)七十五岁 三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会,鉴定青岛文管会送鉴的山东即墨、胶县发现的北宋庆历四年(一○四四年)何子芝造金银字《妙法莲花经》七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日本日中友好协会,联合举办 启功宇野雪村巨匠书法展 ,七月北京展出。十月东京展出。一九八八年(戊辰)七十六岁 四月,应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邀请,赴港主持大型画展开幕式并作收画鉴定。为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书法教师讲习班授课,并录音录像,以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制成《书法教学》录像带出版。八月,为纪念恩师陈垣先生,亲自拟定计划,开始创作书画,筹集 励耘奖学助学助金 。一九八九年(己巳)七十七岁《启功韵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年(庚午)七十八岁 一月,李可染先生逝世,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就其作品出境管理标准请示启功先生,先生拟议: 李可染画遗留不太多,精品不少,建议宜放在第一类管理范围,即除特许外,一律不准出境。 八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美籍华人战临川在美国诉讼所需鉴定文物的鉴定。出席在山东烟台、蓬莱召开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年会,并向一九位委员颁发聘书。《论书绝句一百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以诗的形式总结了他几十年来书法实践的系统理论,对历代书家有评论,对书法的结字、用笔有独到见解。十二月,为设立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在香港举办 启功书画展 。《说八股》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启功草书千字文》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一年(辛未)七十九岁 《汉语现象论丛》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一一月底,将字画所得十六万三千余元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正式设立。 九月,赴日本东京、大阪访问,参观大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 十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主持鉴定江西吉水县文天祥后裔所藏有关文天祥的文物,其中文天祥的墨足迹手札最为珍贵,属一级文物。十二月中旬,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为名誉主席。一九九二年(壬申)八十岁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三月,应国家教委邀请赴桂林出席大学出版社图书展,参观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和国民小学,应桂林博物馆邀请鉴定古代书画。十月,全国政协、北京师范大学、荣宝斋联合举办《启功书画展》,先后在北京、广州和日本展出。《启功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四年(甲戌)八十二岁 九月,为庆祝中韩建交两周年,应韩国东方画廊邀请,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荣宝斋与韩国东方画廊联合举办 启功 金膺显书法联展 ,先后在北京和汉城展出。《启功絮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五年(乙亥)八十三岁应韩国总统金泳三邀请,参加中国代表团访问韩国,为促进中韩友谊创作书画作品多幅。《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画作品专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汉语现象论丛》出版后,由于文化积蕴极为丰厚,加之视点新颖,旨意宏远,因而引起文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反响。北京师范大学于11月召开了 汉语现象问题学术讨论会 ,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一九九六年(丙子)八十四岁三月,应香港书学会的邀请赴港访问和讲学。十月,赴美、德、法三国访问,参观三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中国书画珍品。十二月,在北京参加陕西早期唐墓出土的印刷品鉴定会。一九九七年(丁丑)八十五岁三月,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四月,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代表团赴新加坡,举办中央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功先生任团长。十月,应香港商条印书馆邀请,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活动,为香港回归创作书画作品多件。《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译本在东京出版。一九九八年(戊寅)八十六岁 七月,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的邀请,为该会书法爱好者举办书法讲座。 八月,我国南方洪水泛滥,启功先生分别参加了全国政协、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佛教协会、荣宝斋举办的赈灾书画活动,捐献多幅作品参加。在一件作品上,他特别关注 尤其要救助灾区的孩子 ,写道: 急救灾区,尤其要救灾区的孩子。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真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急救灾区!救救孩子! 九月,应日本日中友好会馆的邀请,赴日本访问,参加日中友好会馆建馆十周年庆祝活动,并举办 启功书法求教展 。期间访问了三井文库听水阁,鉴赏三井先生收藏的中国历代法书、拓本,访问了群马县上毛新闻社。 《当代书法家精品集 启功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一二月,应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其送鉴的《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进行鉴定,启功先生出席并参加鉴定。一九九九年(己卯)八十七岁三月,《古代字体论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七月,《启功赘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启功丛稿》增补后分《论文卷》、《题跋卷》、《诗词卷》,由中华书局再版。九月,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的邀请,为该会书法爱好者举办第二次书法讲座。十月,国务院聘请启功先生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启功学术思想研讨会 。十一月,应中国书法家协会邀请,出席 辽河碑林 开幕式,为 辽河碑林 剪彩。十二月,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邀请,赴美国纽约出席 中国艺术精华研讨会 ,发表论文《画中龙》。回国途中再次访问香港。二○○○年(庚辰)八十八岁七月,《启功学术思想研讨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联合出版。九月,《启功三帖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读〈论语〉献疑》在《文史》杂志发表。二○○一年(辛巳)八十九岁六月,获文化部颁发的 兰亭终身荣誉奖 ,奖金八万元,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为贫困生设立的励耘实验班的学生。十二月,《启功书画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二○○二年(壬午)九十岁五月,赴扬州讲学。六月,获文化部颁发的 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奖金三万元,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为贫困生设立的励耘实验班的学生。七月,启功从教七十周年学术思想讨论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五月至九月,连续发表学术论文《文史典籍课程导言》、《八病四声的新探讨》、《师大百年校庆私记》、《谈清代少数民族姓名的改译》四篇。九月,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百年,启功教授从教七十周年,《启功书画展》在东方美术馆举行。十一月,列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月,赴上海参观《晋唐宋之书画国宝展》,并出席 千年遗珍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三年(癸未)九十一岁三月,出席全国政协第十届全体会议,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六月,当选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印学团体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十二月,启功书法节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同时举办 启功赠友人书画作品展 。二○○四年(甲申)九十二岁四月,为绍兴第二十届兰亭书会作诗两首,以祝盛会:(一)永和癸丑暮春天,内史山阴集众贤。曲水流觞传盛事,缅怀千载发玄言。(二)千载兰亭迹已成,玄玄诗作几曾闻。今朝曲水群贤句,应是中华极盛音。七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启功先生执教七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暨启功先生新著出版首发式。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中央文史研究馆、 九三 学社中央、首都高等学校代表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二百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二○○五年(乙酉)九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