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由钱理群等三位学者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 九五 教育部重点教材。这部近六十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 文学现代化 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首先,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 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 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该书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是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 说不尽的鲁迅 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 阿Q精神 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该书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 湘西世界 , 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 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 对于文学流派,该书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章节目录序前言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第二章鲁迅(一) 第三章小说(一)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第五章郭沫若 第六章新诗(一) 第七章散文(一) 第八章戏剧(一)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第十章茅盾 第十一章老舍 第十二章巴金 第十三章沈从文 第十四章小说(二) 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 第十六章新诗(二) 第十七章鲁迅(二) 第十八章散文(二) 第十九章曹禺 第二十章话剧(二)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第二十三章小说(三) 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 第二十五章艾青 第二十六章新诗(三) 第二十七章散文(三) 第二十八章戏剧(三) 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附录本章年表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