㈢ 密度计法
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30克)干土倒入烧瓶中,注入200ml 的
纯水,浸泡过夜。
② 将烧瓶置于铺有细砂的电炉上煮沸(砂土不少于30分钟,粘
性土不少于一小时),冷却后将煮沸的悬液通过0.075mm 的细筛移入1000ml 的量筒中,筛上的土用橡皮头研散,再加水冲洗,筛上的部分烘干至恒重,过筛称重并记录,多次冲洗后量筒中的悬液不得超过1000ml 的刻度线。
③ 想量筒中加入4%的六偏磷酸钠(分散剂)10ml ,再向量筒中
注入纯水直至1000ml 的刻度线。
④ 用搅拌器沿悬液深度上下搅动1分钟,取出搅拌器,立即开动
秒表,将密度计放入悬液中,依次测定0.5 ,1 , 2 ,5 ,15 ,30 ,60 ,120 ,1400分钟的密度计的读数。每次读数均应提前10-20秒将密度计放入悬液中,读数时,密度计的浮泡应处于量筒的中心,不得贴近量筒的内壁。
⑤ 读数时,视线应与弯液面的上缘对齐。甲种密度计应准确至
0.5,每次读完后应将密度计取出,并放入装有纯水的量筒中,
每次读数时还应该测定悬液的温度。另外,放入或取出密度计时应小心,不得扰动悬液,以免影响颗粒的沉降。
5.5 计算与成果整理:
①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x=ma /mb
x: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m a: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克)
m b: 试样总质量(克)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土类。
② x=100/md *CG *(R+mT +n-CD )
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m d: 试样干土质量(克)
C G: 土粒标准校正值。
R: 甲种密度计读数。
m T: 悬液温度校正值。
n: 弯液面校正值。
C D: 分散剂校正值。
说明:该公式用于细粒土分析中密度计法的计算。 ③ 颗粒粒径的计算:
d=k*(L/t)
d: 试样颗粒粒径(mm )
k: 粒径计算系数 0.5
L: 某一时间土颗粒的沉降距离(cm )
L=a-b*R其中 a,b是常数,比重计的说明书上均有注明。 T: 沉降时间(秒)
④ 不均匀系数
C u =d60/d10
d 60:限制粒径,它是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一粒径,小于该粒
径的土粒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60%。
d 10:有效粒径,它是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一粒径,小于该粒
径的土粒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0%。
⑤ 曲率系数:
c c =d30*d30/d60/d10
d 30:颗粒粒径,它是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一粒径,小于
该粒径的土粒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30%。
C u 越大,颗粒分布曲线越平缓,土粒大小分布范围越广,土粒不均匀,土的级配就好;反之则反。
一般认为C u < 5为均粒土, C u > 10为级配良好土, c c =1-3反映曲线没有突变。所以规范规定:
C u >= 5且 c c =1-3为土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土 C u < 5或 c c ≠ 1-3为土粒均匀,级配不良土 ⑥ 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