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与护肤 床单、被罩以及内衣直接和人体皮肤接触。如果洗涤用品选择不当,往往给人的皮肤造成伤害,轻则浑身发痒,重则可诱发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以及敏感型皮肤者,更易引起皮肤疾病。这是因为高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碱等,对皮肤刺激而引起的。据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报道,一种被称为 家庭主妇型 湿疹的皮肤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求医者多为手掌脱皮、起疱、发痒、裂口,在医学上称为掌指角化症,这与城市生活中高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有关。医生忠告皮肤病患者,应避免接触高磷合成洗涤剂。近年来,许多洗涤剂厂家开始生产无磷洗衣粉,它对皮肤无刺激,特别适合内衣及妇女、儿童衣物的洗涤,受到许多家庭主妇和皮肤敏感者的欢迎。 高泡与低泡 传统的洗衣观念认为,泡沫越多去污能力越强,起泡沫了,才说明衣物洗干净了。因此,许多年前市场上流行高泡合成洗涤剂。但是随着洗衣机的普及,人们发现高泡洗衣粉很难漂洗干净,有时甚至漂洗五六遍,泡沫依然存在,不仅费时、费力、手感发硬,而且穿着时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洗涤行业研制了低泡或无泡洗衣粉,它的诞生打破了长久以来高泡洗衣的习惯。低泡或无泡洗衣粉不仅不影响去污力,而且容易漂洗干净,省时、省力、省水,避免了上述高泡洗衣粉的弊病,很快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有些消费者使用无泡或低泡洗衣粉时总是心有疑虑,担心洗不干净衣服,因而大量投放洗衣粉,实际上过量投放洗衣粉,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洗净度没有明显改善。 浓缩与膨化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生活习惯的不同。确实是这样,同样是洗衣服,有人喜欢用浓缩洗衣粉,有人喜欢用膨化洗衣粉。那么,浓缩洗衣粉与膨化洗衣粉有什么不同呢?实际上只要按一定浓度比例配制溶液,去污效果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不同只是由于生产工艺不同,使它们的外形和比重不同罢了。膨化洗衣粉是经过造粒工艺,使洗衣粉形成中空的小颗粒状,比重较小,相同重量则其体积较大,因此使用时用量(体积)要大些。而浓缩洗衣粉没有经过造粒工艺,洗衣粉是细密的粉末状,比重较大,相同重量则其体积较小,通常只是膨化粉的1/3 1/5。一般情况下膨化粉常制成高泡洗衣粉,而浓缩粉则常制成低泡或无泡洗衣粉。从运输与存放的角度看,浓缩洗衣粉比较经济。 去污与消毒 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和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清洁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常说的 眼不见为净 、 以水为净 都已成为历史。在科学普及的今天,人们都知道,穿着过的衣物不仅沾染污渍,而且还沾染大量的肉眼看不见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细菌学实验证明,许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生命力很强,水洗不净,浸不死。使用一般洗衣粉洗衣服,最多只能去除80%的细菌,剩余的病菌还可以造成交叉感染,使人致病。尤其是用洗衣机洗衣服,全家人内、外衣的混洗,更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现代人对洗涤剂不仅要求有强劲的去污力,而且要求有高效的消毒功能,使洗衣和消毒同时进行,一步到位,只有使用这样的洗涤剂才能真正做到清洁卫生,才能真正体现洗衣机的快捷方便。由此可见, 消毒 并不是医院或传染病人的 专利 ,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洁卫生的洗涤方式。 有磷与无磷 传统的合成洗涤剂,都含有三聚磷酸盐的成分,其含量在15% 30%之间。三聚磷酸盐是一种助洗剂,去污能力强,而且成本低廉,过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既经济又高效的洗涤剂成分。但是近些年来,含磷洗衣粉对水质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有关专家实验表明,1克磷可使藻类生长100克。我国目前洗涤剂的年销售量为300万吨左右,按平均15%的含磷量计算,每年通过洗涤废水就有大约45万吨的磷排放到地面水中。磷的大量排放使水生植物暴发性繁殖,最后导致水质变黑、发臭,人不能饮用,鱼类大量死亡。在江苏太湖、云南滇池等风景旅游区,水面已遭到严重破坏,在近海形成危害生态环境的 赤湖 ,仅1997年我国沿海就发生50多起,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已受到大面积污染。 为此,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标志评定委员会,已开始对洗涤用品评定环境标志,大力推动我国生产使用无磷洗涤剂的进程,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出于本国环境保护的需要,对洗涤剂产品已实行禁磷和限磷政策。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个厂家生产无磷洗涤剂,洗衣粉的无磷化已提到环境保护的议事日程上,并将是今后我国洗涤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