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电子商务 » 阿里收购再“中枪” 收购失误为何钟爱科技企业

阿里收购再“中枪” 收购失误为何钟爱科技企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8 10:4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15
   即将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因旗下阿里影业的往期投资财务处理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8月15日,阿里影业公告停牌,新任管理层对财务状况做出初步审阅后发现“以往会计期间可能存在不恰当财务处理及可能存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足”,并因此推迟公布2014年中期业绩和中期报告。
 
  上述可能存在的行为发生在阿里巴巴集团收购文化中国(后改名阿里影业)之前。
 
  今年3月11日,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股份认购协议,后者以62.44亿港元认购文化中国增发后的60%股权,从而实现控股;6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完成股份认购,并对董事会进行了重组。
 
  阿里影业此次停牌,让人想起科技行业历史上两次颇为引人关注的、因价值判断失误或财务审计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巨额资产减记案例。
 
  2007年,为了和当时谷歌的在线广告业务竞争,微软斥63亿美元收购数字营销公司aQuantive,一度成为微软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收购交易,当时外界评估微软此次交易价格只比aQuantive的实际价值溢价了6亿美元左右。
 
  但此后的事实证明,这次的大手笔收购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五年之后,微软被迫减记61.9亿美元的非现金账面价值,这一数字几乎与当年收购的63亿美元持平。这也使得微软2012财年第四财季净亏损4.92亿美元,而上一财年同期净利润为58.74亿美元。这也是微软上市26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与微软相比,惠普在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时所遭遇的财务造假问题则更令人大跌眼镜。2012年11月,惠普公司自曝收购丑闻称,由于对方财务造假,收购该公司致使惠普计提了88亿美元的损失,并直接导致惠普股价大跌。
 
  为追赶竞争对手IBM,惠普在2011年10月并购了英国公司Autonomy,高达110亿美元的总花费曾一度遭到外界批评。但惠普随后向外界透露,在收购Autonomy之前所进行的审计工作中并未发现财务问题,但该子公司内部高层爆出了财务造假的丑闻。在88亿美元的减值计提中,有至少50亿美元是和“严重的会计不当、不实做法及揭露疏忽”有关。
 
  惠普根据随后的调查表示,Autonomy公司的财务错误包括,把亏损产品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伪造成市场推广费用,将公司同分销商达成授权协议所带来的收入提前计入营收记录等。
 
  为什么这些令人瞩目的收购失败案例发生在科技领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比于传统行业,TMT领域(科技、媒体、通信)各公司的无形资产通常所占比例更高,无形资产的评估比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更困难,况且科技互联网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很多因素的改变而动荡,因此“看走眼”的并购案并不稀奇。
 
  而此次阿里到底亏了多少?因阿里影业决定推迟发布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连带推迟发布的还有截至2014财务年度首六个月的中期报告,这一数字尚无定论。但根据相关规定计算中期报告的发布不会晚于今年9月30日。
 
  正处于上市前缄默期的阿里巴巴集团没有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有关事宜以公告内容为准;而阿里影业方面也未对该问题的潜在影响进行评论回应。
 
  阿里影业的年报显示,电影版权、商誉、无形资产是公司涉及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科目。截至2013年末,公司上述资产对应分别为36489.2万港元、17598.6万港元、1155万港元。那么公告中所称的“可能存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足”不出这三项范围,总金额也不超出这三项总和。
 
  据业内人士分析,影视剧版权及拷贝在阿里影业的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尽管这部分属于公司的有形资产,但对这部分资产的估值存在较大的弹性,有可能产生高估的情况。此外,一般在电影票房收入收回之前,这部分收入应该计入应收账款,不恰当的处理可能会影响资产计提减值。
 
  阿里影业上个月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预计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将会转盈为亏,净亏损约为9700万元至1.8亿元,原因是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以及今年上半年部分电影仍处制作阶段。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